第一部分 理论篇
开拓市场经济的“边疆”——谈谈公用事业民营化
我大概是为数不多的愿意跟太太买东西的男人。虽然经常鼓吹市场制度的优越,每每到大型超市购物,却还感到惶惑。怎么会有这么多东西?我叫都叫不出名字,价格又这么便宜。想起计划经济时期,最基本的粮食、布匹和副食品还要定量供应;少有的几样“奢侈品”,如花生、瓜子,只有节日才有少量配给;记得“文化革命”时,有些地方配额票证多达100多种,如今的生产者几乎求着让你买。不禁让人有隔世之感。我想,为了避免健忘,真应该建立一个“计划经济博物馆”。还是这么多人生产,这么多人消费,有无市场制度,简直有天壤之别。这使我猜想,市场制度所蕴含的巨大潜力,远远超出了理性的推断。
我又不是那种认为市场万能的人。经济学家早就发现了市场失灵的地方。我也经常能感受到市场带来的遗憾。我原来很爱吃一种杏脯,在附近的商店就能买得到。市场化改革以后,渐渐地,这种杏脯就找不到了。我试过其他种类的杏脯,都是有点过甜。我想大概大多数消费者与我的口味不同,没有一家生产者愿意生产我偏爱的这种没有规模经济的产品。在芝加哥大学做访问学者时,也常常感到,在美国的超市中,水果或蔬菜多更重外表,而不重口味。在市场制度下,甚至有些产品的质量不如计划经济时期。如轮胎和灯泡。我们今天更换坏灯泡的频率显著高于从前,我想这不会是我的记忆有问题。对于一种经常更换的产品,更换的速度越快,对生产者越有利。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