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在集聚中走向平衡:中国城乡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实证研究:empirical studies of China's Urban-Rural and interregional development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01149621
  • 作      者:
    陈钊,陆铭著
  • 出 版 社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编辑推荐
  《在集聚中走向平衡》是由陈钊,陆铭编著的。应当如何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看待中国日益扩大的城乡与区域发展差距?在城乡与区域的维度上,中国的经济增长将表现出怎样的布局?中国是否可能,以何种方式走向城乡和区域的平衡发展?这些都是实践层面上亟待回答的重大问题,也是政府制定与调整城乡与区域发展政策的重要依据。《在集聚中走向平衡》从理论与实证两个方面对此给出了回答。
展开
作者简介
  陈钊,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为复旦大学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兼任匿名审稿杂志《世界经济文汇》的编辑,The Studies Regional Development的编委会成员。曾作为访问学者先后访问过韩国全南大学、英国牛津大学、法国图卢兹经济学院、联合国世界发展经济学研究院等学术机构,还担任世界银行等国际机构的咨询专家。目前研究兴趣为:行业收入不平等、中国城市发展、政治治理模式与经济发展。主持过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重大项目以及国际合作项目多项。著有《经济转轨中的企业重构:产权改革与放松管制》、《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市场整合与工业集聚》(合著)等学术专著7部,以及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微观
  经济学》(合著)、《信息与激励经济学》。论文发表于《经济研究》、《经济学(季刊)》、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 Economic
  Modeling、Review of Income and Wealth、Journal of the Asia Pacific Econmy等国内外学术期刊。
  陆铭,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为复旦大学产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并作为研究员兼职于复旦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和就业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还担任日本一桥大学客座研究员和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咨询专家。先后在法国就业研究中心、联合国世界发展经济学研究院、加拿大女王大学、法国巴黎第一大学、巴黎第九大学和比利时鲁汶大学访学和工作。研究领域为:劳动经济学、发展经济学,社会经济学。主持过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重大项目等多项省部级课题和国际合作研究项目。已出版《中国的大国经济发展道路》(合著)、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市场整合与工业集聚》(合著)、《工资和就业的议价理论:对中国二元就业体制的效率考察》等专著6部、教育部
  “十五”规划重点教材《劳动经济学》、《劳动与人力资源经济学》、教育部“十一五”规划重点教材《微观经济学》(合著)以及译著1部。
  论文发表于Journal of Comparattive Economics Review of Income and Wealth、《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经济学(季刊)》、 《世界经济》、《世界经济文汇》、《管理世界》等国内外学术期刊。
展开
内容介绍
  《在集聚中走向平衡》结合三十年改革历史讨论中国城乡与区域经济的发展逻辑,充分体现出这一重大现实问题背后所交织的经济、社会以及政治的考量。《在集聚中走向平衡》的特色在于,以实证分析方法研究中国重大现实问题,因而在问题设定上是中国现实问题导向的,但在分析方法上则突出现代经济学的实证研究特色。在内容上,《在集聚中走向平衡》从城乡与区域协调发展的事实与背景分析出发,考察了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城乡差距的形成、市场化进程中的农村发展、国内市场与全球经济一体化对区域经济发展和区域收入差距的影响,以及城乡收入差距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
展开
精彩书摘
  2 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城乡融合与空间集聚
  2.1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城市化?
  如果说城市化是一个由市场力量驱动的、要素向城市集聚的过程,那么对中国的城市化来说,我们更需要在城市人口比重增加的背后,进一步探讨这一过程中城市发展在空间集聚上的差异。中国的大国特征决定了城市化过程中的区域发展差异不可忽视。计划经济体制遗留下来的是一个趋于分散化的工业发展格局,在这样的起点之下,中国开始了向市场经济的转型并且融入了全球化的进程,这意味着中国城市化过程中城市空间布局的调整是极为显著的。而中国持续的经济增长更是决定了这样的调整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这就需要我们从空间布局的角度回答“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城市化”这样的问题。然而,当强调这种城市化在空间集聚上的差异时,由于传统的经济增长理论忽视了空间的重要性,我们就需要借鉴把空间因素引入增长理论的新经济地理学。
  新经济地理学认为,经济活动在空间上的集聚所带来的规模效应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在经济活动和人口向大城市集聚的过程中,经济发展将获得至少来自以下三个方面的规模效应(Gill and Kharas,2007):
  第一,分享(sharing):生产者可以从更大的范围获得广泛的投入品供给,从而发挥生产中的规模经济,在生产规模提高的同时降低平均生产成本。最终产品厂商对于投入品的分享也使得投入品供应商拥有更为庞大的市场需求,从而能够根据特定的需求来提供高度专业化的产品与服务。
  第二,匹配(matching):在更大的市场范围里,各种要素得以更好地匹配。企业可以更容易地找到所需要的投入品和特殊技能的劳动力,满足特定的市场需求;同时,在一个有众多潜在企业的地方,对投入品多样性的需求更容易获得满足,劳动力也更可能找到适宜的雇主。
展开
目录
1 导论/1
1.1 空间的力量:密度、距离与分割/2
1.2 理解中国的城乡与区域发展/5
1.3 本书的内容与结构/10
1.4 研究中国城乡与区域协调发展的学术意义/16

2 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城乡融合与空间集聚/18
2.1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城市化?/20
2.2 城市发展中的空间集聚与规模效应/23
2.3 城市化和城市发展中的认识误区/28
2.4 发挥大都市集聚效应:上海与东京的比较/32
2.5 未来城乡间统筹发展的目标及政策调整/39

3 中国如何在平衡区域发展时保持增长?/42
3.1 工业集聚与地区不平衡/43
3.2 区域平衡发展:是否存在效率与均等的权衡?/50
3.3 区域平衡发展政策的再调整/60

4 中国的全球化进程与区域收入差距/65
4.1 全球化进程和地区间差距的表现/68
4.2 解释地区收入的决定/74
4.3 地区间收入差距的分解/78
4.4 结论及政策含义/84
附录 数据来源和指标构建/86

5 中国的省际商品市场分割与经济增长/88
5.1 国内商品市场分割:度量、影响和决定因素/90
5.2 区域经济发展和国内市场一体化进程/94
5.3 国内市场分割如何影响经济增长:国际市场对国内市场的替代/102
5.4 国内市场分割的决定因素:经济开放扮演了什么角色?/112
5.5 结论、政策及展望/124
附录 数据来源和指标构建/127

6 中国的城乡收入差距与区域经济增长/129
6.1 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亚洲和中国的道路/130
6.2 收入差距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已知的和未知的/134
6.3 城乡收入差距与经济增长:模型和估计/137
6.4 结论及政策含义/147
附录6.1 数据来源及解释/149
附录6.2 城市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150

7 在集聚中走向平衡——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的“第三条道路”/153
7.1 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可以兼顾效率与平衡/154
7.2 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的政策创新/158
参考文献/161
后记/173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