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城市研究.第二辑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100070218
  • 作      者:
    宁越敏主编
  • 出 版 社 :
    商务印书馆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编辑推荐
    中国户籍制度改革历程的观察与思考<br>    我国城市外来流动从业人员的养老保险探索<br>    Labor Morbility,Technological Progress adn Urbanization:Empirical Evdence from China<br>    双重“户籍墙”对农民工市民化的影响研究<br>    Hukou Identity and Migration in Guangdong<br>    城市流动人口分布变动的研究方法及其应用<br>    融入还是隔离?——公立学校流动人口子女与城市学生社会距离实证研究。
展开
内容介绍
    城市是人类创造的一种具有高度文明的聚居形式,它在人类活动的历史长河中很早就占有一定的地位。但因生产力发展长期处于落后的水平,农村一直是人类的主要聚居形式,直至进入工业化时代,城市化进程始开始加速。20世纪后半叶起,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开始加速,促使世界城市化水平逐步提高。根据联合国经社理事会人口部《世界城市化展望》(2005年版)的预测,2008年世界城市化水平将首次达到50%,人类从此将进入城市时代。<br>    中国有着数千年的城市发展史。1978年实施改革开放政策后,融人全球化时代的中国城市开始进入快速发展时期,面貌日新月异,在世界城市体系中的地位也不断上升。2006年,中国的人口城市化水平已接近44%。预计2010年后,中国的城市化水平就将超过50%,进入到以城市为主导的社会。但是,在中国城市化快速推进的过程也出现了一系列社会、经济和环境问题,使走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城市化道路也显得更为迫切。<br>    作为一种复杂的社会经济现象,城市化是经济、社会、政治、历史、自然、技术等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没有哪一门学科能够独立解释城市这一复杂的系统。只有从整体和系统的高度突破学科边界、整合城市研究的各个学科、集中多学科的合力共同研究城市,才有助于更深刻地了解和认识城市发展的规律,促进城市化的健康发展。为此,华东师范大学整合校内地理、经济、社会、历史、城市规划等学科中的城市研究力量,于2003年成立跨学科的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2004年11月,该中心被教育部批准为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近年来,中心科研人员承担了数十项国家级和省部级研究项目,编撰出版了“中国城市研究从书”,并主办多次国际学术会议,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展开
精彩书摘
    从客运流量的构成分析,即可看到春运期间客运具有很多规律性,而这些人群流动的特点可以促使我们选择一些权宜之计。比如说,学生在寒、暑假回家是无可非议的人之常情,但是这部分人群相对来说数量有限,而且由于学生假期时间较长,可以通过灵活、合理安排不同学校的放假/开学时间等“错峰”手段有效缓解客运压力0;而旅游流可以选择的交通手段较多,且为短途出行为主,也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因此带给春运的压力也相对较小;而“春运”问题的主体在于庞大的外出务工人群的探亲流,这部分人群规模庞大,“解决”他们的出行问题才是破解春运难题的关键所在。<br>    2000年中国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表明:在全国4242万跨省流动人口当中,有35.5%集中在广东,其中绝大部分集中在广东的珠江三角洲地区。除了广东之外,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和福建等地也云集了大量的跨省流动人口,上述6个地区一共集中了全国2/3左右的跨省外来人口(李若建,2003)。这部分春运的“主力”为什么会对铁路系统造成如此大的压力?原因在于在目前的国情下,我国铁路票价比公路、民航低得多,多数国人(特别是低收入的外出务工人员)对火车“情有独钟”,尽管我们看到在各方努力下铁路运力逐年都有所提高0,但是“流动人口”增速快于铁路运力增速,春运客流高峰屡创纪录,春运难题在“供给滞后、需求猛增”的夹击下难上加难,最终民怨四起也在情理之中。可是这“突兀、畸形的客流高峰"Xq十于外出务工人员来说真的意味着“家乡好的难以割舍”?情况果真如此,那些外出务工人员理应常年待在原住地,而无须跨越千山万水在异乡寻找异常辛苦的工作机会才对,更不用每逢春节花钱买罪受。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人口流向的主流是经济落后地区流向经济发达地区,在市场机制配置劳动力资源的条件下,人口流动是社会发展的基本要求。而他们之所以迫不及待从“老家”出走,是因为在上述经济发达地区有更多、更好的发展机会,而依然留恋故土,那是因为作为流入地的“新家”并不接纳他们,起码在制度层面,这些外出务工人员很难享受与当地城镇居民一样的社会保障、医疗、教育等一系列的福利待遇,而包括身份地位在内的隐性歧视、社会排斥与社会不平等更是无处不在。所有这些让外出务工人员缺少对流入地的认同,更增加了他们融入当地社区的困难。假如他们可以在流人地安居乐业,最终举家迁移,春运问题是否可以迎刃而解?遗憾的是我们看到在广大落后农村地区“滞留着”庞大的留守儿童、留守妇女与留守老人群体,这又成为春运难题所衍生的又一社会讽刺。<br>    ……
展开
目录
前言<br>中国户籍制度改革历程的观察与思考<br>城乡人口差别和城市化的差别效应<br>我国城市外来流动从业人员的养老保险探索<br>Labor Mobility,Technological Progress and Urbanization:Empirical Evidence from China <br>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就业方式与劳动力收入——进城农民收入分布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br>双重“户籍墙”对农民工市民化的影响研究<br>Hukou Identity and Migration in Guangdon9<br>从国外民事登记制度看我国户籍制度改革<br>上海市不同户籍劳动力就业状况分析<br>城市劳动力市场职业构成差异及其解释——以上海市卢湾区为例 <br>人口流动家庭化及其相关问题思考<br>城市流动人口分布变动的研究方法及其应用<br>北京市老年流动人口的适应性分析<br>论农民工与城市居民在城市化进程中的差异<br>春运难题的建构与消解<br>融人还是隔离?——公立学校流动人口子女与城市学生社会距离实证研究<br>社会转型背景中的农民工教育需求及其供给问题调查报告<br>流动中的“九年义务教育”——南京一所民工子弟学校的田野调查<br>上海市中下层新疆移民语言使用状况调查<br>The New Chinese Immigrants in Paris:an Empirical Survey in the Chinese Community of Belleville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