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工商业、金融史的传统与变迁:十至二十世纪中国工商业、金融史国际学术研讨会文集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810972741
  • 作      者:
    刘秋根,(英)马德斌主编
  • 出 版 社 :
    河北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内容介绍
    《中国工商业、金融史的传统与变迁》以货币理论为基地,建立起了独特的东西历史比较分析框架,尤其是在对东亚历史独特历史发展道路的认识方面更有新意,在本书中他对他的市场、货币类型论作了新的分析性论证。他将货币分为“地域流动性”与“地域间结算通货”两种,前者是处于货币制度底部的东西,如在由小农的经营构成的农村,就是“地域流动性”的舞台。本书通过对欧亚多种货币及市场体系的比较,指出:“地域流动性”的不同,与中西历史中发展的大分岔有着深刻的关联,“小农们越是频繁地利用本地市场,如同在传统中国那样,市场便越是自己去组织自身的流动性。但是中国的例子未必显示出面向工业化的情况。”“与其说从进人壁垒低、难以预测的自由竞争那里,不如说,货币使用的限制和在共同体内部的融通,在西欧也好,在日本也好,准备了服务于地区工业化的资金积累。”“以国民经济作为培育器的发达资本主义经济,与其说是从各个社会成员自由度极高市场参与中产生的,不如说是以某种制度的制约为触媒而萌芽起来的。”总而言之,本书提出了从古代到现代乃至全球化视野下新的历史~货币论。这对于我更好地思考当今的货币问题、更好地从货币方面把握东亚乃至中国历史发展的特殊性都是很有深意的。
展开
精彩书摘
    传统中国的法律与商业:对“大分流"的制度性透视
    (英)马德斌
    日本和亚洲四小龙在战后数十年来所发生的史无前例的经济增长,不仅改变了这些地区的外部形象,还导致了深刻的认知变革。曾经陷入长期的贫困与停滞落后的东亚,现在却成了人们普遍称道的奇迹与典范,并形成了通常所谓的经济增长的东亚模式,如人力资本的积聚、出口导向、政府与民间的密切合作,以及注重内部的和长期的关系等。这一模式被认为是对建立在以西方历史经验为基础的新古典的自由市场经济与私人产权模式的一种替代或者挑战。自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摆脱了政治孤立后,有着十亿多人口的中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经济增长,给东亚模式的合理性提供了一个新的支持。一些经常被认为是带来中国二十多年来经济奇迹的重要制度,包括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乃至海外华人网络对中国的直接投资等,大部分是非正式的和自发的。
    ……
展开
目录
一、产权与制度
传统中国的法律与商业:对“大分流”的制度性透视
地权交易:融通需求与维系产权的取向
清代地权交易安排与现代金融工具的相似性
资本化的奥秘
二、货币、金融与市场
试论清代福建的白银贷币结构
“水浅而舟重”:近代中国农村借贷中的市场机制
明清商人经营及资金筹措方式——以若干种尺牍范本书的解读为中心
清代前期民间商业信用中的风险及防范
金融互助组织:20世纪二三十年代冀中定县的摇会
从资金流动看1912~1937年天津对腹地的经济支持
三、市场、企业与政府
宋代都作院的管理与生产
辽朝市场初探
清代前期关税中的书役家人
政治与经济之间:张、李之争与汉阳铁厂之厂址决策
四、综述与书评
1980年以来革命根据地金融史研究综述
变化:从“不对称”看货币结构体系的历史发展——评黑田明伸《货币制度的世界史》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