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来看那段历史。但对于当时许多未解之谜、事件背后的因素,尤其是决策人物的内心世界,这些日记提供了重要线索。”郭岱君指出。
对于开放日记的步骤,郭岱君解释说:“我们是希望尽量多公布,但这批日记损坏情况严重,有的被水浸过,有的已经破损,甚至无法打开,胡佛花了很多时间在修复上面,这是我们原来没有预料到的。”
对日记的保护和整理是很复杂的技术工作。蒋介石日记运抵后,工作人员先要将这些存放了几十年的日记去霉,然后干燥。郭岱君说,日记有的部分甚至有上百页打不开——专业术语称“档案砖”,技术人员必须先用无酸的水蒸气将其弄湿滋润,小心翼翼地一页页打开,去霉、防腐、熨平、干燥,再放到无酸的盒子中存放。胡佛对每一页日记都以高精度的微缩(microfilm)保存下来,“修复比保存还要费时,成本也大得多;另外,这都很花时间,也是技术很复杂的工作”。但处理后仍有一些无法阅读,这或许更增加了这部日记的沧桑感。
据了解,保存蒋介石日记的档案库就像银行的保险柜一样,由专人把关,馆长和另一位负责档案收藏的工作人员各持一把钥匙,两把合起来才能打开库门提取需要的材料。哪怕是负责整理日记的专家,也不能轻易接触原件。
胡佛研究院是学界公认的,除中国大陆和台湾以外,全球收藏中国近现代史档案资料最丰富的档案馆。目前,研究院收藏了包括宋子文、张嘉墩、陈立夫、黄郛、陈独秀、胡适、史迪威、魏德迈、陈纳德等中外著名人士的私人档案,又增加了约300万件国民党档案、蒋介石日记、蒋经国日记、孔祥熙档案等。胡佛的收藏对所有人公开,任何一个人到胡佛来,无论哪个国籍,文化程度怎样,只要凭有效证件,登记后都可以借阅,但只能用档案馆提供的纸张抄录日记。“一般档案是可以影印或使用笔记本电脑输入的,但蒋介石日记例外,不得影印,也不能使用笔记本电脑,这是蒋家的要求。”档案馆工作人员介绍。
研究院的马若孟教授特别强调,胡佛研究院只提供材料,“对于用档案的人是什么立场、他们会写什么文章,我们不会对其有任何限制。不同人来看蒋介石档案,中国大陆、台湾及日本人、美国人等,立场不一样,选取的材料也不一样,这一点研究院完全不介意”。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