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的浪潮为企业带来了焕然一新的春风,也带来了更为惨烈的市场竞争。特别是在中国加入WTO以后,私营企业面临着国际大军的猛烈袭击,都开始有了如临大敌、草木皆兵的感觉。
世界是平的。从现实来看,许多私企早已在风浪中倒下了。苏泊尔、小护士、南孚等企业都在狼烟四起中被外资企业并购。国际“大鳄们”将竞争的深度、广度和强度都提升到了一个新水平,这就要求私企的经营管理、人才跟进、战略思维迈上新台阶,单凭过去的经验,已是独木难支了。
在这次国际化大潮袭来之时,很多令国人骄傲的民族品牌都纷纷呛水,娃哈哈就差点被外国的海水淹死。
娃哈哈与达能的合作始于1996年,当时杭州娃哈哈、法国达能公司、香港百富勤公司共同组建合资公司,持股比例分别为49%、49%和2%。后来,亚洲金融风暴之后,香港百富勤将2%股权转给达能,从而使达能获得了51%的控股地位。
在此后的几年时间内,娃哈哈集团在我国西部、革命老区和三峡库区等地投资设立非合资公司,2006年总资产达56亿元,利润10.4亿元。
2007年4月3日,达能突然曝出消息:欲强行以40亿元人民币并购娃哈哈集团非合资公司51%股权。听到这个消息之后,娃哈哈创始人宗庆后表示强烈不满,认为自己与娃哈哈集团进入了达能的圈套。随后,娃哈哈员工、经销商陆续发表声明支援宗庆后,抵制达能的并购行为。2007年4月11日,达能在上海召开新闻发布会,称已于4月9日正式向宗庆后发出通知函,对其提起诉讼。双方合作陷入僵局。直到12月21日,双方经过将近8个月的纷争,终于发表联合声明,同意结束对抗,回归和谈。
“达娃”之争是本土企业与外资最激烈的一次正面交锋,甚至惊动了中法两国高层,两国频繁通过外交途径试图化解此事。娃哈哈集团公司董事长宗庆后有些无可奈何,毕竟难同大鳄抗衡,只得扛起民族主义的大旗,抵挡“帝国主义”的入侵。娃哈哈被狠狠地呛了一口水之后,总算抓住救命稻草重新上岸。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