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br>第1章 导论<br>1.1 选题背景与意义<br>1.1.1 选题背景<br>1.1.2 文献回顾与评价<br>1.1.3 研究意义<br>1.2 主要内容与逻辑结构<br>1.2.1 主要研究内容<br>1.2.2 研究框架与技术路线<br>1.3 主要创新观点与基本结论<br>1.3.1 观点创新<br>1.3.2 研究方法创新<br>1.4 有待深化之处<br>第2章 知识、交易成本与企业异质性<br>2.1 古典和新古典理论以及契约理论的企业观<br>2.1.1 古典和新古典理论的企业观——生产计划集<br>2.1.2 现代契约理论的企业观——市场交易合约<br>2.2 企业本质新解——知识交易合约<br>2.2.1 市场里的企业——生产计划集与市场交易合约的合集<br>2.2.2 企业知识交易合约的本质<br>2.3 知识学习、企业边界与企业异质性<br>2.3.1 知识学习成本与企业边界<br>2.3.2 人力资本张力与企业知识动态能力理论<br>2.3.3 企业知识资本运营的领域<br>第3章 知识资本与企业所有权效率<br>3.1 知识资本对企业所有权安排的影响<br>3.1.1 知识的权威性对企业所有权安排的影响<br>3.1.2 知识获取成本对企业所有权安排的影响<br>3.1.3 知识资本的主动性与不可测性对企业所有权安排的影响<br>3.2 知识资本与企业剩余分享<br>3.2.1 知识与知识资本化<br>3.2.2 知识资本、人力资本与企业剩余分享<br>3.3 企业框架内的所有权效率<br>3.3.1 企业框架内的所有权效率的界定<br>3.3.2 知识资本化与企业所有权效率<br>第4章 按知分配、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br>4.1 按知分配与按劳分配<br>4.1.1 按知分配的背景与内涵<br>4.1.2 按知分配与按劳分配的关系<br>4.2 按知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br>4.2.1 基于静态知识的分析<br>4.2.2 基于动态知识的分析<br>4.3 按知分配与按劳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的耦合<br>第5章 按知分配与技术人员薪酬分配<br>5.1 技术资本化与劳动价值理论<br>5.1.1 技术劳动资本化的依据<br>5.1.2 技术劳动资本化的条件<br>5.2 按知分配与技术人员薪酬确定<br>5.2.1 技术劳动归属及现行剩余分配模式<br>5.2.2 按知分配与技术劳动剩余分配<br>5.3 技术劳动按知分配的实证分析<br>5.3.1 MY公司技术研发概况<br>5.3.2 MY公司技术人员的薪酬分配模式<br>5.3.3 MY公司技术人员薪酬分配的问题与对策<br>第6章 按知分配与经营者薪酬分配<br>6.1 经营劳动资本化与劳动价值理论<br>6.1.1 经营劳动资本化的依据<br>6.1.2 经营劳动资本化的形式<br>6.1.3 经营劳动资本化的水平<br>6.2 按知分配与经营者薪酬确定<br>6.2.1 经营者知识资本的价值形态<br>6.2.2 按知分配与经营劳动剩余分配<br>6.3 企业经营者薪酬确定的实证分析<br>6.3.1 变量选取与基本假设<br>6.3.2 统计结果分析<br>第7章 知识资本激励与国有企业框架内结构性分配<br>7.1 国有企业知识资本激励的现状<br>7.1.1 国有企业技术人员知识资本激励中存在的问题<br>7.1.2 国有企业经营者知识资本激励中存在的问题<br>7.2 国有企业框架内知识资本激励不足的原因<br>7.2.1 国有企业内知识资本价值分配观念存在分歧<br>7.2.2 国有企业内知识资本价值考核方案存在缺陷<br>7.2.3 国有企业内知识资本价值分配方案存在缺陷<br>7.3 国有企业剩余的结构性分配<br>7.3.1 静态意义上的国有企业剩余的结构性分配<br>7.3.2 动态意义上的国有企业剩余的结构性分配<br>主要参考文献<br>后记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