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实干精神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45401226
  • 作      者:
    殷源,王洪艳著
  • 出 版 社 :
    广东经济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编辑推荐
    《中国实干精神》冠军企业实干案例启示中国社会,中国人……
    实干精神,中国脊梁的DNA
    想干事·敢干事·会干事·干成事
    中国企业最大的泡沫,实则是人力资源的巨大浪费。一个多抱怨的人,只是处理从业的状态,最多能实现自身价值的60%-80%。一个总自以为是的人,更是身陷怠工的状态,仅能实现自身价值的10%-30%。而真正敬业实干的人,能实现全部的价值,但这种人为数不多。这正是我们一定要看这《中国实干精神》的原因!
展开
作者简介
    殷源,中国冠军企业案例研究中心(院)执行院长,中国冠军企业案例营销峰会总策划,长期追踪中国冠军企业成长案例,并在中国率先提出“案例营销”的思想,得到众多中国冠军企业的响应。用案例营销自己已越来越成为众多企业的文化营销手段。同时,其对企业文化有颇多建树,提出了鹰雁文化、实干文化,著作有《鹰雄》《雁阵》等。
展开
内容介绍
    《中国实干精神》是为企业量身打造完美员工的经典力作。它难能可贵地跳出了传统的教育与感化的“窠臼”,以中国企业界案例透视中国实干精神,带领我们去真正地认知我们所处的但不一定懂得和明白的企业它也有成长的烦恼。我们摸到了企业的脉搏,进而大悟:我们进入一家企业工作,是因为我们自身资源与企业资源的相匹配。至此,我们的信息和企业的信息是对称的,没有偏袒,只有公允;没有求全责备只有互敬互谅。原本企业与我们之间就是和谐相生的关系,想干事、敢干事、会干事、干成事,这是企业对我们的期望。同时,这也是我们对企业的期盼。
    实干精神是顺应时代需要的一种工作态度和工作哲学。它拉近梦想与现实之间的距离,让企业和员工双赢!
展开
精彩书摘
    想干事
    想干事,这是实干精神的最初要求和基本出发点。想干事意味着我们要做有作为的人,但想的前提也必须是认识自我、了解工作。
    往往,我们工作得太累、太难、太压抑,是因为我们无法正确评价自我,也太不了解工作的实质,因而会逃避工作中的问题,这也是在逃避成长的机会。
    正确评价自我,就是不要好高骛远,也不可妄自菲薄,更不要急功近利和怨天尤人。
    另外,还要认清工作实质。工作,它不仅占据了我们人生一半还多的时间,也承载了我们一生的理想、目标、荣誉、成就、价值,关系到我们的财富、地位、名声、收入、房子、假期。我们不得不承认,人的一生幸福与否,工作是头号的影响因素!
    然而,那些在职场中脱颖而出、功成名就的人只是少数,大多数人,是把工作当成谋生的手段,更多的时候是在一种无可奈何的状态下,庸庸碌碌混到退休。这一切,究竟是因为什么?
    为什么有的人对工作充满热情和信心,喜欢迎接挑战;而另一些人却更喜欢敷衍了事,碰到问题就躲开,把责任推给别人?造成这种差距的根源到底是什么?
    所有这一切的迷茫与困惑,都指向了同一个问题:到底什么是工作呢?
    工作就是解决问题!
    松下幸之助说过:“工作就是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最终解决问题的一个过程——晋升之门将永远为那些随时解决问题的人敞开着。”这番话道出了工作的真谛。工作不是“完成任务”,不是苦干、卖苦力,不是领导吩咐什么我们就照章执行,然后就等着发薪水。工作的实质,就是凭借我们自身的能力、经验、智慧,凭借我们自身的干劲、韧劲、钻劲,去克服困难,解决那些妨碍我们实现目标的问题。
    但是,很多人却往往忙着应付工作,将个人问题视为工作问题,夸大或者忽略工作中的问题。应付工作的原因,在于工作中有层出不穷的问题、困难,而我们习惯性地认为,这些问题、困难属于上司和老板,不属于我们。我们只要躲开问题,就能避免犯错误。避免了犯错误的可能,老板就挑不出我们的毛病,也就不会解雇我们。实际上,工作也好,人生也好,成功者与失败者的分水岭,就在于前者能够勇敢地解决问题,闯过道道难关通向胜利。而后者像驼鸟一样把头钻进沙子里,对问题视而不见,指望别人替自己把问题解决好,或者幻想问题自动消失。
    那些高绩效的人,那些一步步走向成功的“幸运儿”,他们从不回避问题,从不惧怕困难。他们总是积极思考,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从而找出有效解决问题的办法,所以,他们就能够克服别人克服不了的困难,解决别人解决不了的问题。工作中有问题是正常的,正如人生中会遇到种种麻烦与不测,因此,要直面企业中的问题,直面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听说过在工作中没有碰到问题的人,不论他是老板还是雇员。
    逃避问题、把问题推给上司或者老板,并不能解决问题。怪老板不开明、怪条件不具备、怪同事不配合,这些怨气对问题本身的解决也没有任何好处。愚昧的人坐在一起互相抱怨,最后问题越来越严重;而明智的人总是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积极寻找改进的办法……
    因此,“想干事”会指导我们认识自我、认识工作,抛弃不作为,直接为企业解决问题!而我们想要成就自己的梦想和抱负,就必须从想干事开始。
    主动找活干
    抛弃不作为
    主动找活干的目的就是拒绝不作为。
    什么算是“不作为”,怎样又是“有作为”呢?本来,这两种情况的区分很清晰,但我们却时常停留在不作为的状态中,而且不以为然。很多人抱怨公司这里不好那里不好,不给机会,让自己难以成长。事实上,我们甚至都不知道不作为的状态是自己给自己的,而不是别人强迫给我们的。
    我们首先来看一则《圣经》里有关“赚钱”的经典故事:主人要出远门,担心家里的一些金块会被人偷走。于是,他把自己的3个仆人都叫过来,分别给3个人1块、3块、5块金子。主人回家以后,3个仆人分别把自己的金块交给主人。
    第一个仆人交了1块金子——他怕金子被人偷走,就将它里三层外三层包得严严实实的,埋在一棵大树下面,结果金子完好无损,还是1块。
    第二个仆人交了5块金子——他将金子存入银行,赚了利息,又买了2块金子,3块金子变成了5块。
    第三个仆人交了10块金子——他将5块金子换成钱做生意,结果赚了大钱,所以又买了5块金子,5块金子就变成了10块。
    假如你是这个主人,你肯定最喜欢第三个仆人,将金子增加了一倍。他善于利用自己的手头资源,开动脑筋,想办法创业赚了大钱。他没有像第一个仆人一样固守着金子,也没有像第二个仆人那样选择保守的储蓄办法,而是用金子进行一番作为,这种作为会给第三个仆人带来稳定的工作、更高的薪酬和主人高度的赏识……同样,透过第一个和第二个仆人的做法,我们也可以得到一定的启示:如果一个人只是害怕冒风险,思想保守,没有主动做成事情的意识,那么就会一无所得,或者收获很少。
    1块金子、5块金子、10块金子,这就是无作为和有作为的最直接的差别吧!
    对于企业的员工来讲,同样:有作为,一切都会有;不作为,等待就会是一无所有!
    而且,“不作为”对一个有生命质量要求的人来讲,就是一种犯错,因为在他们的思想意识里就是想要做出一番事情来,否则就愧对自己。
    我们在现实中,常常看到有两种人不作为:一种人是偷懒不作为,这种人随大流,尤其是当利益不是明明白自地摆在面前时,或者说即使有利益,但不是现实利益,可能是长远利益,可能要靠长期的努力和不懈的挑战才能实现,那么,他可能就会懒懒地没有什么积极性,自然不会有什么作为。还有一种人,怕承担责任,所以不作为,因为做不好丢了面子事小,责任又由谁来负呢?所以为了“安全”,他们选择了不作为。现在,对那些身居要职而不作为的人而言,还有了“不作为就是犯罪”的提法。所以,无论是犯错也好,还是犯罪也罢,都在提醒着我们,既然我们的生命在世上走过一遭,我们就应该积极地思想,主动找活干,不能因为偷懒,或是怕承担责任,而最终无所作为。
    每个人,首先作为一种自然人的状态存在,这种存在就会要求有衣食住行等各方面的基本需求和保障,多数人选择一家企业工作,就是为了生活得更好,房子更大,吃得更健康,自己的生活更有保障……可能,没有人不喜欢这样的生活!
    那么,我们为何得不到更多的薪水,更多的福利呢?又是谁导致了我们的不作为呢?
    如果只能用一个原因来总结的话,那就是自我束缚!
    事实上,没有人阻挡我们前行,我们的思想成了自己的绊脚石。
    有些人在心底里有一个怪圈:问他们为什么还要工作,只因为没有办法,总得要吃饭,所以就得赚钱,就需要工作,但是他们僵硬地工作着,以一种混日子的心态去做事,不求闻达,所以自然没有卓越的业绩,只是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日子过得极其乏味,生活水平也没有很大的提高,整个人生的状态也不好。还有一些人,他们往往开始的时候对工作很有信心,但干着干着,渐渐索然无味起来,这些人都处于“职场亚健康”状态。他们工作着,但也痛苦着,并慢慢地自我麻痹和宽慰自己:公司是老板的,自己只是一个打工的,自己做的工作越多,被老板剥削得越厉害。自然的,有这种想法的人很容易成为“牙膏式”员工,天天按部就班地工作,缺乏活力,老板挤一下,他才动一动。他们机械地完成任务,而不是创造性地、自动自发地工作。他们没有想到,固然是准时上下班,可是,工作却死气沉沉的,非常被动。其实伤害最重的是自己,因为看似占了企业便宜的我们,却不知一个坏的心境正悄悄地毁了我们的生活。
    现在,当你看到这本书的时候,你有没有对以上问题思考过呢?如果没有,那么恭喜你,你可能已然是一个有作为的人,未来的生活会更充实和美好;如果有,那么也要恭喜你,因为通过本书你将获得一个成为有作为的人的方法,而且会少走弯路!
    可以说,当你有了要重新焕发精神风采的要求时,你已然在成为一个有作为的人,并朝着有更大作为的方向迈进了。那么首先,“拒绝让自己成为自己成功的阻碍”,将这几个字大声地喊出来,再多喊几遍,直至你觉得说出这几个字是那么轻松和自然,而不是像你刚刚想喊出来时,怯怯的样子,又抬起头唯恐有人在,感到安全了,但喊出的声音几乎连自己都听不到。
    脱口而出地说出“拒绝让自己成为自己成功的障碍”吧,从此,让我们的生命光彩不但照耀自己,还照耀到自己的家人、朋友、工作中的领导和同事吧。
    认可工作
    现在,依然有很多人对工作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或有失偏颇,或蒙蔽了自己,那么工作到底意味着什么呢?
    工作会给你带来薪水,你的能力越高,薪水也会越高;
    工作会给你带来自我成就的感觉,你的成就越高,别人越认可你;
    工作会让你完成自我承担的责任,你的责任承担得越好,你的人生价值越高;
    倘若你不工作,没有人付你薪水,你连展示能力的机会也没有,你没有任何的成就感,没有人认可你,你也无法完成自身承担的责任,你的人生价值无从谈起,你的生活会极其乏味。
展开
目录
序一:实干精神——中国脊梁的DNA
序二:伟大“实干人”
前言:表现你的实干
想干事
抛弃不作为
主动找活干
认可工作
给自己称斤两门
戒除发牢骚和自以为是门
对接企业愿景门
直面企业问题
任何企业都存在问题
不混淆企业问题与个人问题
问题就是机会
做解决问题的人
实干就要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是工作的基本职责
解决问题的人是必需品和急需品
敢干事

修为篇
真正的敢干就是脚踏实地做小事
以小见大
以小成大
真正的敢干就是长期勇敢地坚持
怕失败,所以需要坚持
不气馁,所以能坚持
越坚持越勇敢越敢干
真正的敢干就是永远不懈地追求
敢于永远追求
越追求越成功

格局篇
敢于成为企业的利益共同体
与企业一起高效
学习中见效益
敢于成为企业的事业共同体
与企业一起进退
困难中担当
敢于成为企业的命运共同体
与企业一起成长
拐角处与企业共舞
会干事

意识篇
目标意识
目标锁定不分神
目标执行不盲目
有效分解过程
结果意识
老板只愿意为结果付费
以最少投入获取最大回报
价值意识
注重价值
交换价值
增值价值

行动篇
创新
创新是更好的方法
创新就是铙有兴致地接触、体验,甚至是应用
创新就是小题大做
创新就是不做温水里的青蛙,时时创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