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文献回顾与理论研究<br> 在本章中,本书主要是围绕顾客体验和服务品牌权益这两个核心概念展开的。<br> 2.1 顾客体验的概念界定<br> 2.1.1 顾客体验相关研究述评<br> 从语义学上讲,体验并不是一个新的词语。在《新华汉语词典》等词典中,体验指的是通过参与而获得的感知和感受;亲身经历。体验有两种词性:一种是名词,强调体验是感知和感受;另一种是动词,强调体验是亲身经历。<br> 然而,体验作为一个跨学科的概念,不同学科对体验概念赋予了新的内涵。本书主要从与商业活动有关的经济学、心理学、管理学的角度对体验进行概述。为此,本书重点介绍了五个有代表性的体验理论。<br> (1)五个体验理论的回顾。<br> ①托夫勒的体验说。<br> 作为一个经济术语,体验最早是由未来学家托夫勒提出来的。未来学家托夫勒早在1970年预言:来自消费者的压力和希望经济继续上升的人的压力——将推动技术社会朝着未来体验生产的方向发展;服务业最终还是会超过制造业的,体验生产又会超过服务业;某些行业的革命会扩展,使得它们的独家产品不是粗制滥造的商品,甚至也不是一般性的服务,而是预先安排好了的“体验”。体验工业可能会成为超工业化的支柱之一,甚至成为服务之后的经济的基础。<br> 他认为,体验是一种可交换物。今天,体验是作为某种传统的服务业的附属品出售给顾客的,然而,当我们进入未来社会,体验就越来越多地按其本身的价值出售,好像它们也是物品一样。他根据不同情境(模拟环境和真实环境)将体验划分为两种类型:模拟环境的体验和真实环境的体验。在模拟环境下,顾客身临其境地参与到企业预先安排好的活动中,从中体验冒险、奇遇、性感刺激和其他乐趣而无损于顾客的现实生活和名声。在真实环境下,顾客除了有身临其境的体验外还将得到实质性的损失和收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