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道商:中国式经营智慧学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1786763
  • 作      者:
    李海波著
  • 出 版 社 :
    中国经济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作者简介
    李海波,号终南先生,蜀人也!先生形冷漠而有侠骨,语精简而多妙言,幼崇留侯之风、慕陶朱之能,尚黄老、通谋略,藏身商海隐形幕后,为人暗指江山多年,常以职业“谋士”自居!为继承和研究黄为首学,先生曾游历四海,广求明师。他既是中国道教天师正宗正一派弟子,又是天仙正宗全真派弟子,同时还是中国道家老子密宗派的—代正宗传人。先生现为中国道商研究院院长、北京人文大学客座教授、《亚洲新闻人物》杂志社主任、上海道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策划,全国高校营销与策划教材编委、中国总裁培训网金牌讲师、中国道商经营智慧学创始人。其学说秉“道体商用”之原则,而“以道经商、以商显道:道商合一,利物益生”。研究领域:黄老道学、兵法数术、商业谋略、总裁课程等。个人擅长:无中生有、以小搏大、化虚为实、转危为机等。
展开
内容介绍
    有道,其道至易至简;有德,其德至真至诚;有法,其法相生相抱;有术,其术见奇见正;有丹,其丹超脱天地;有养,其养形神合一;有境,其境玄意高远;有人,其人活血活肉……道不远人,所言远者,非大道也;道不避世,所言避者,非正道也。以道经商,以商显道,道商合一,利物益生,太上无量度人之心传旨趣也!
展开
精彩书评
    职业谋士李海波,继《势》道之后的又一强档力作。<br>    中国古代只有一位哲学家,那就是老子。<br>    ——德国哲学大师  黑格尔<br><br>    中国如果没有道家,就像大树没有根一样。<br>    ——英国诺贝尔奖金获得音  李约瑟博士<br><br>    或许除了《道德经》外,我们要焚毁所有的书籍,而在道德经中寻得智慧的摘要。<br>    ——美国科学家  威尔·杜兰<br><br>    《道德经》里有两点是我一直当座右铭来记取的,那就是无和柔弱。无形比有形更重要,柔弱胜刚强。<br>    ——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首席执行官  张瑞敏<br><br>    我读的最多的是老庄的著作,管理10万人以下的网络社区可以用儒家的思想,10万人以上则需要用道家的思想。<br>    ——盛大网络董事长兼CEO  陈天桥<br><br>    我呆在办公室的时间,每个月平均只有一两天。这归功于“无形领导”的原则。<br>    ——南方李锦记健康产品集团主席  李惠森<br><br>    企业的“有为”应该建立在“无为”的基础之上。“无为”当然不是什么也不做,而是要使企业的行为归于正道。<br>    ——成都恩威集团董事长  薛永新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  总篇<br>    紫气东来话老子<br>    在中国文化中,“紫气东来”是一个表示祥瑞的成语,跟这个成语有关的故事和人物,便是中国伟大的思想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br>    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又称聃,诞生于春秋时期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一说是河南鹿邑县,又说是安徽毫州境内)。老子是我国春秋时期的一位伟大思想家、哲学家、道德家,曾在周王朝担任守藏室史官,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周天子的中央政府高级顾问兼国家图书馆馆长。<br>    由于古代学在官府,再加上老子的学问渊博,声名远播,天下学子,争相宗之为师,或受业其门,或辗转相传。据史料记载,孔子曾五次去周朝的国都,向老子问道,并用“龙”来盛赞他,庄子将他称之为“古之博大真人”。司马迁在《史记·老子列传》中说:“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若愚。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在太史公的记载中,我们可以知道,当年的孔子,作为一名热血青年,看到周礼的废弃,世道的衰落,于是胸怀文艺复兴的宏伟目标,千里迢迢从鲁国赶去中央政府,向老子咨询:该如何策划才能恢复周朝的“礼制”?从而恢复昔日的盛世呢?<br>    老子却站在宏观的角度,用发展的眼光明确地告诉他:周礼的衰落,是社会发展时代变迁的必然结果,现在,连那些制订“礼制”的人都不复存在了,我们还停留、倒退回去,又能产生什么实际的意义和价值呢?同时,老子针对当时孔子的状态,给出了孔子几条真诚的建议:首先我们应该顺应时机,时机来了,就要把握和发展(则驾);时机不到,就应该稍息与等待(则蓬累而行),把握“科学发展观”,而不能人为地强行和冒进。其次,应该去掉自己的“骄气”、“多欲”、“态色”、“淫志”,这些都不利于你未来的发展。<br>    孔子回去后,默默无言,三天都没有给学生讲课。学生感到奇怪便问何故,孔子谓弟子曰:“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用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耶!”老子使名满天下的孔丘张口结舌,“神错而不知其所居也”。这就是著名的“犹龙之叹”。<br>    虽然孔子是一位著名的教育家和人文学者,精通六艺,但面对老子这样一位伟大的思想大师,孔子感到了自己学识的不足。孔子发自内心地盛赞老子,把老子比作神通广大、变化莫测的龙,这既突出了老子学识的深厚、思想的高超,也表现了孔子的伟大,充分展示了孔子谦虚豁达的品德。<br>    从《史记》和《庄子》的记载来看,孔子对于会见老子的感觉是美好的。孔子回去后,一连三日不谈与老子见面的事,他也许沉浸在与老子谈话的美好回忆中,也许在深深地思考所受到的教益。到后来,孔子听从了老子的劝告,再也不提什么“复礼运动”了。<br>    老子“居周之久,见周之衰,乃遂去”,打算西出隐居。当时,周王朝有一位贤大夫叫尹喜,他自幼究览古籍,精通历法,善观天文,习占星之术,能知前古而见未来。在周昭王二十三年,尹喜通过观察天上星斗的运行轨迹,知道有圣人将要经过函谷关。于是,他便辞去朝官职务,主动请求到函谷关去当关令,并在关旁结草为楼,称之为楼观,每天在这里观察天象。<br>    有一天夜里,尹喜在楼观上凝视,忽见东方紫云聚集,长达三万里,形状犹如飞龙,由东向西滚滚而来,十分惊喜,自语道:“紫气东来三万里,圣人西行经此地,青牛驾车载老翁,藏形匿迹混元气。”便立刻召见守关兵卒说:“若有老翁从东来,乘青牛,切勿放行,立即禀报。”同时,尹喜自己也天天沐浴,日日斋戒,净身等待,并派人清扫道路四十里,夹道焚香,以迎圣人。到了某一天,果然见一老者,天庭饱满,鹤发童颜,两耳垂肩,眉长三寸,目光炯炯射人。青牛吧嗒吧嗒,迈着有节奏的步伐,老者坐在牛背上,逍遥自在,悠然自得。尹喜看见后,赶紧迎上前去,再三稽首参拜:“圣人来矣,有请!”<br>    老子在函谷关住下后,尹喜在老子前执以弟子之礼,不时请问道要。并言:“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老子也见尹喜心慈人善,气质纯清,鉴于他的诚意恳请,便将自己一生修道的心得和古代流传下来的修道经验,以及历代盛衰存亡、世人祸福寿天的经验教训,对照当时已掌握的知识,以人之道比较天之道,综合考察,进行总结,为尹喜著书上下篇五千余言后,飘然而去。太史公评价老子说:“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老子,隐君子也。”在三教圣人中,孔子为了传播他的学说,曾周游列国,广收门徒,被尊为“万世师表”。释迦牟尼佛为了弘扬他的佛法真谛,也曾“转法轮四十九年”。只有老子,他“无为自化”,任何看似有效的传播工作都没有进行,只是在隐居前,将书稿往尹喜那里随意一放。然而,从《道德经》问世一直到现在,它却拥有过数以千计的注释者,以及400多个不同的版本,并被翻译成30多种文字,影响遍及全世界。其传播之广、影响之深,让人叹为神奇!老子最后去了哪里?最后又收了什么弟子,发生了什么故事,连司马迁都感到扑朔迷离,“莫知其所终”。<br>    虽然“莫知其所终”,但从古迄今,在中国每一个时代,每一种阶层,每一类人群,每一处地域,几乎都有关于老子的传说故事。道家奉他为创始人,道教奉他为祖师,学术界称老子为“双父”(中国哲学之父、世界哲学之父)。在宗教信仰者的心里,老子是天地间逍遥自在、三清化一、法力无边的神仙,是居住于三十三天之上最高的上清官太上老君。在学者的眼里,老子是中国最早的、最伟大的哲学家与思想家,如著名学者萧煜焘说:“李耳的思想意境之高超,洞意世情之深邃,远远超过孔丘。老子是中国第一个真正的哲学家,《道德经》是一部不朽的哲学全书。”<br>    尊道贵德法自然<br>    作为中国春秋战国时代最具思想创造性的哲学家、思想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在综合继承中国殷商以前文化传统的基础上,以“道”为核心概念,以“尊道贵德、清净无为、道法自然”为基本原则,创建了中国思想史上第一个系统探讨世界存在始源问题的哲学理论体系。<br>    道家学派在中国哲学史上,第一次把“道”当做世界的本原,并提出了一个以“道”为中心的宇宙本体论哲学,将“道”作为道家思想文化体系中的最高范畴,这是道家哲学最主要的核心思想,为所有的道家学者所推崇。<br>    “道”是老子提出的哲学概念,可以说不管道家内部各学者之间的思想文化的差距有多大,他们都是围绕“道”这一核心范畴来展开的,而且合于“道”是所有道家追求的终极目标。《道德经》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既然“道”是世界的根本,天下万物都来自“道”,从“道”中产生,最后又回复到“道”。那么“道”到底是指什么呢?<br>    关于“道”,老子曾作过多种解释,在《道德经》一书中,“道”在书中共出现了73次之多。有学者认为老子的“道”,大致有三方面的含义:第一,道为无形无象的“无”;第二,道是普遍法则;第三,道为混成之物。而陈鼓应教授认为《道德经》中的“道”有三种含义,即实存意义的“道”、规律性的“道”、生活准则的“道”。<br>    一、“道”是宇宙的本体,万物的根源<br>    老子认为,有了“道”,就有了世界的原始统一体。《道德经》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日道。”“道”是先天地而生的无形的存在,它具有“独立而不改”的永恒本性,是“周行而不殆”的运动实体,它可以成为天地的产生者。<br>    那么,“道”的含义又是什么呢?“道”是无形的,它“惟恍惟惚”,“惚兮恍兮”,超越了我们的感知范围。正因为如此,道才能够超脱万物的侵扰,成为永久共存的存在,不会因为外物的变化而消亡。但与此同时,“道”却有实有性,并非完全的虚空和虚幻。“其中有象”、“其中有物”、“其中有精”、“其中有信”,虽然超越了感觉,却是真实的存在。作为一个运动的实体,“道”正是由于其运动性和变化性,才产生了宇宙万物。<br>    二、“道”是支配自然中事物运动变化的普遍规律<br>    道家智慧最鲜明的特点就在于对人世间一切利害关系转化的深刻洞察。老子指出:“反者道之动。”“反”就是事物运动的总规律。无论是在社会中还是在自然界,都存在着大量的矛盾,诸如:大小、高下、生死、贵贱、难易、进退、盈虚、古今、祸福、有无、刚柔、正奇、君民等等。“反者道之动”的“反”字,就是对这些矛盾抽象的概括,它首先是指事物都是以相反相成的状态存在的,并且相互转化,任何一个事物,离开了它的对立面,另一面也将不复存在。<br>    同时,老子不但看到了万物自身存在着矛盾,也看到了任何矛盾的双方无不向其反方向转化。他说:“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所谓“物极必反”,这是不可抗拒的客观规律。其次,事物运动的方向具有循环性,事物从一定的起点出发,经过一段运动过程后,又返本复初,回到起点。事物就是这样周而复始地运动变化。<br>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总篇<br>紫气东来话老子<br>尊道贵德法自然<br>三生万物演百家<br>汉唐神韵贯古今<br>千古扁舟风流客<br>以道经商说道商<br>四海三江智本论<br>东学西渐龙飞天<br>道德之光王天下<br><br>第二章  道篇<br>众妙之门:大道总纲<br>通玄之要:静观玄览<br>进退之径:证道程序<br>天地之始:无极图说<br>万物之母:有极图说<br>负阴抱阳:太极图说<br>中正之极:太极图说<br>和谐德交:修真图说<br>丹成九转:大成图说<br><br>第三章  德篇<br>上德无德  是以有德<br>孔德之容  唯道是从<br>上善若水  以其善下<br>吾道三宝  贵身轻物<br>知人者智  自知者明<br>信言不美  美言不信<br>宜重戒轻  宜静戒躁<br>报怨以德  利而不害<br>知足不辱  知止不殆<br><br>第四章  法篇<br>观天之道  执天之行<br>为学日益  为道日损<br>道生德蓄  随物成势<br>得时则驾  失时则潜<br>以退为进  以曲就直<br>见小曰明  守柔曰强<br>为之未有  治之未乱<br>图难于易  守一通万<br>慎终如始  永无败事<br><br>第五章  术篇<br>无中生有式<br>化朽为奇式<br>借虚入实式<br>倒行逆施式<br>分合有道式<br>以小搏大式<br>转危为机式<br>由此入彼式<br>物我两忘式<br><br>第六章  丹篇<br>定位创新——安身立命<br>战略创新——铸鼎置炉<br>生态创新——运风调火<br>融资创新——采药添物<br>管理创新——导引周流<br>营销创新——七环九转<br>品牌创新——圣胎出游<br>文化创新——神虚合道<br>上史经营——长生不去<br><br>第七章  境篇<br>大智若愚<br>大巧若拙<br>大勇若怯<br>大白若辱<br>大成若缺<br>大方无隅<br>大用无用<br>大为无为<br>大名无名<br><br>第八章  养篇<br>四时养生法<br>情志养生法<br>存思养生法<br>服气养生法<br>导引养生法<br>静坐养生法<br>睡眠养生法<br>房中养生法<br>生活养生法<br><br>第九章  商篇<br>张瑞敏:处卑怀柔  海纳百川<br>李兆基:上善若水  道心通神<br>丁磊:专注执易  一网江湖<br>施永青:无为而治  功成身退<br>李惠森:思利及人  无形领导<br>薛永新:清静无为  守中抱一<br>潘石屹:婴儿状态  自在和谐<br>黄鸣:绿色人生  大治无治<br>郑南雁:顺势管理  道法自然<br>附录  《传统文化与智慧总裁》系列经典课题<br>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