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企业经营10大线索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6035248
  • 作      者:
    沈志屏著
  • 出 版 社 :
    东方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作者简介
    沈志屏,上海市社会学学会企业形象策划专业委员会会长、上海同济大学教授、江苏大学兼职教授、沈阳师范学院兼职教授、大连海事大学商学院特聘教授、新西兰凤凰国际大学荣誉博士、比利时第一联合大学商学院博士生导师。《中国高新区》杂志社专栏作家,《公关世界》杂志高级专家等。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专业企划,对各类企事业单位、包括政府、高新技术园区在内,结合当前国内外市场情况作过较为深入的研究,曾先后为三亚、常州、延安等地做城市形象策划;为数十家企事业单位做商业企划或内训。历年来在全国各地,为高等院校、媒体和政府机构,做各类专题报告数百场,其中如“商业企划”、“创新管理”、“战略管理”、“CIS导入与企业发展”、“组织行为学”、“管理交流”、“企业经营10大线索”等,颇受各界欢迎(具体情况可上网查阅)。曾先后在《中国名牌》、《中国高新区》、《企业文化》、《社会学》、《经营者》、《东北之窗》、《公关世界》、《上海教育》、《书林》、《学术界》、《现代交际》、《语文学习》、《人民日报》、《浙江日报》等各类报刊杂志上发表各类文章数百篇。
展开
内容介绍
    《企业经营10大线索》告诉我们管理无经典,经营无模式。进入21世纪,在这个可选择性前所未有的全球化新商业时代里,任何企业都不会有所谓永恒的胜算。既不存在“永恒”,又何来“经典”;既无“经典”,又何来可供拷贝的“模式”?熊彼得说,“真正的管理只能是一个破坏性的创造过程。”也许这才是真正的市场法则。经营企业既无经典更无模式,沿着这个“破坏性的创造过程”,作者在多年的企划中捋出企业经营10大线素:经营从创新开始,必须调整并改造自己的思维模式;在这个由内而外的经营管
    理过程中,决策是战略定位;让别人跟你一道去完成你所设定的战略目标,这才叫管理;社会资源是企业的财富,关键在整合;整合乃是对关系的运作,它最最需要的是交流管理一交流半径的大小与企业运用社会资源的多寡成正比……经营企业关键在你得拽住这一条条线索,线索乃是你的机会。所有的这些线索互为关联,它们是一个共生共荣的系统,优秀企业经营的无疑是一个系统。中国的经济总量很大,中国的企业却很小,因为很多企业者不懂什么是系统经营。什么是系统经营呢?创新变革、改造思维模式、决策管理、整合资源、交流管理、发现机会、提升服务、全面合作、创造品牌、经营管理……这一条条线索,如果离开了系统必将是一团乱麻。读一读《企业经营10大线索》总结的10大线索,它们是企业经营必不可少的基本要素,通过对这些组成系统元素的再认识,兴许读者还会理出能切合你们自己企业实际的线索来,然而,这10大线索,无疑将带领企业经营者快快走出这纷纭复杂的市场迷宫,她正是你梦中的“阿里阿德涅彩线”。
展开
精彩书摘
    线索一 经营创新
    1. 创新代表“明天”
    说创新就得说“规范”,在一个不讲秩序一片混乱的社会里不可能创新;当然,在“规范”过了头的地方,什么都给你卡得死死的,你也创新不了。
    作为群体动物的人,他们绝对离不开某种“规范”,人生而就在“规范”之中。从人的生活起居直到科学研究,我们所以能享用其间、所以能纵横捭阖,没有“规范”提供的某种“平台”,你将无所适从、莫衷一是。比如说,一种制度、一种文化、一种信仰、一种范型、一种模式、一种方式、一种公式、一种格局、一种风格,甚至是一种规矩、一种法律、一种戒律、一种禁令,乃至于自然界的DNA遗传机制……它们无不是某种“规范”。对“规范”的认识,古人有过很好的概括,这叫“没有规矩无以成方圆”。事实上,连自然界也不能例外,比如说广泛存在着的遗传法则,即便是自然美也得遵从此类遗传的配比法则。欧几里德发现,大自然美丽的奥妙在于巧妙和谐的数学比例,它们大多接近1:1.618。你看,从鹦鹉螺的外壳(每一条螺线都是上一条螺线的0.618倍)到向日葵上顺时针花瓣数与逆时针花瓣数的比例(55:34)都呈同一个比例。甚至连打破的花瓶的碎片之间,大的碎片与次一级碎片、次一级碎片与再次一级碎片大致会呈现出16:1这样的倍数关系(参见“线索六:经营机会”),不然,这整个宇宙也许都将乱套。
    “规范”在认识论的意义上尤为重要,人类文明得以传承,并能持续不断地向前发展,显然,这得益于人类的经验能把复杂的现象简约而成可以传承的某种“规范”——它们涉及我们生存着的每一个领域里必不可少的知识。“规范”的价值自是不言而喻。在这方面,最有创见的当数美国科学史家托马斯·库恩(Thomas kuhn1922-1996)了,他在1962年发表的《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里指出,一部科学发展史实则是一部“范型”更迭史。他认为某种学科的诞生大体上都会经过下列的四个阶段:前科学(或称潜科学、甚或是伪科学)期——成熟期——“范型期”——衰落期(或称革命期的到来)。所谓“范型期”,是指某种学科达到了“登峰造极”的阶段,它必然会有其杰出的代表人物,亦即俗称的“权威”。爱因斯坦有一回说,“因为我对权威的轻蔑,所以命运惩罚我,使我自己竟也成了权威。”看来,权威是事物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的产物。在这个阶段,人们会把相关相似的种种发明与发现尽可能地“往里装”、“往里套”。就人的规范性认识而言,它对人类文明的传承与进步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一旦进入后两个阶段,尤其是在最后的“衰落期”,这几乎是一个近似迷信的阶段,于是该学科发展也就完全陷入了停滞。因此而言,任何真理都是相对的,并且,几乎无一例外,它在起始阶段总是革命的,而到了最后阶段却往往会走到自己的反面。盲从真理的人也往往只看到它所扮演的喜剧角色。
    显然,包括“规范”在内,作为一种普遍存在的宇宙法则,事物总有它的两面性。我想说的是,“规范”是某种对既往的概括,它代表昨天和今天,尽管它也可能预示明天,然而它毕竟不代表明天。因此,人类的进步无不是对“规范”本身不断予以“修订”、“补充”与“突破”的结果。这也正是库恩所归纳的:一部科学发展史实则是一部“范型”更迭史。我们在这里研究创新,亦即突出对某个领域“规范”的某种“修订”、“补充’与“突破”。创新强调的是,我们要继承“规范”,我们更要突破“规范”——从既定的“范型”、权威们的“范型”中突围而出。事实上,即便连爱因斯坦也不能幸免出错。根据他的相对论,光速在真空中应当是恒定的,为299792公里/秒。3年前,英国的一些天体物理学家计算出,光在创世大爆炸时的速度要比现在的速度高出好几千倍呢。科学的规律就是这样:所有理论被承认之后,总会有另一种更准确的理论去替代它。所以,爱因斯坦不免要为他成为权威而感到悲哀。
    创新代表“明天”。与自然界的明天所不同的是,这个创新的“明天”则是人类通过艰苦奋斗而来的结果。别说“突破”,即便是对传统的“规范”做点小小的“修订”、“补充”那无疑就是挑战——挑战权威,更要挑战依附权威、仰仗权威所形成的“小权威”(或称“仆从类权威”)利益群体,以及传统的更为广泛的从众群体。正因为如此,库恩才把“范型”的更迭称作“科学革命”。挑战一个往往由数10年、甚至数个世纪形成的某种学说、某种理论、某种学科,他面对的是一个由权威为核心所形成的“权威崇拜群体”。当权威与权力与利益捆绑在一起的时候,这无疑是一支12万分可怕的力量,尤其是当这支力量又以传统作为它的盾牌的时候,那就更其可怕了。事实上,不少学说,比如说托勒密的“地心说”、孔夫子的“儒家学说”在长达上千年、数千年的时间里经久不衰,它们本身也就成了某种传统。今天的挑战者尽管不太会遭遇中世纪那种野蛮的虐杀、监禁与流放,但是,当舆论控制在权威、控制在维护权威的权威们手中的时候,挑战遭遇失败的几率可能远高于成功的几率。在通常情况下,仅仅“舆论一律”就会消融掉挑战者的自信。在人的有限生命中,“明天来临”也许更多的只是永远的梦想。
    2. 创新何以常常会停滞于“今天”?
    “规范”代表“昨天”与“今天”,“规范”即传统。因此,“规范”就是某种文化。创新何以常常会停滞于“今天”?这正是作为文化的“规范”所具有的特点——传统所具有的超稳态结构使然。即此而言,我们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在于确认什么是“文化”。美国文化学创始人克罗伯(A.L.kroeber)和克拉克洪(C1.Kluchhohn)他们在20世纪60年代发表《文化:概念和定义的批判性回顾》一书。在这部著作里,他们把当时所见的160个由人类学家、社会学家、精神病学家,以及其他学者所下的有关文化定义搜辑起来,经过综合提炼把文化定义为:“文化是包括各种外显或内隐的行为模式,它通过符号的运用使人们习得及传授,并构成人类群体的显著成就;文化的基本核心包括传统观念(即由历史演绎及选择而成),其中观念尤为重要;文化体系虽可被认为是人类活动的产物,同时也可认为是限制人类进一步活动的因素。”在这项定义中,文化显然包含五个关键元素:
    A. 文化是某种群体的行为模式;
    B. 行为模式(不论外显还是内隐的)通过符号传递,由后天习得;
    C. 行为模式通过人工制品而具体化;
    D. 由历史上获得并经过选择的价值体系是文化的核心;
    E. 文化既是人类活动的产物,又限制人类的活动。
    不言而喻,“规范”正是人类经验的结晶,它也正是“由历史上获得并经过选择的价值体系”所形成的“文化核心”;而这种“文化核心”,它“既是人类活动的产物”,也是“限制人类活动”的某种障碍。我想,这正是创新何以会常常停滞于“今天”的原因。然而,“规范”与“创新”从来都是人类文明的两个侧面。就在“规范”的同时,创新的脚步也从未停止过,这也正是人类社会能够不断演进的内驱力所在。创新是一种探索、是一种求解,因为我们面对的是问题世界、问题人生。恩格斯在《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终结》中强调指出,他和马克思两人最大的贡献在于发现“世界是一个矛盾运动体,没有矛盾就没有运动,没有运动就没有世界,而非制定出共产主义蓝图”。什么是“矛盾”?矛盾,就是问题。没有待解的问题,就不会有社会的进步、也就不会有人的创新。世界在不断发生问题、不断求解的过程中前行;变化正是一种问题、变化越多问题越多;哪一天如果不再产生问题,那意味世界正走向寂灭;世界诞生于问题——人生于斯、亦逝于斯。
    从这两个并行不悖、相反相成的不同侧面,人们不难发现在这个全球化时代,尤其是那些对新事物比较敏感的人们,在他们看来,这个时代最大的特点就是:看似什么都不可能,却什么又都可能。关键只在于,你习惯于“规范”呢,还是乐于不断探索、勇于创新?
    3. 经济全球化加速创新的步伐
    全球化为人类搭建了一个“大舞台”,它为所有的人预留共享空闻——一个充满前所未有的可供创新的空间,也因此而加速了人类社会流通的节律、加速了创新的步伐。它的正面与负面,都显示出创新所带来的极不平衡的两端。2001年9月11日,一伙恐怖分子劫机分别撞向纽约“双子星”大楼和华盛顿五角大楼,造成数千无辜平民伤亡,此举震惊全球。“9.11事件”已经过去好多年了,它对整个世界格局产生的重大影响,无疑,在相当的历史阶段都难以消除,而它的制造者却仅仅是一小撮十分无知的人而已。这个极端的事件预示:在一个开放的社会中,人的活动平台筑高了,任何一个普通的人,都可能利用这个高筑的平台做出前无古人的大事来。不论其是正面的还是反面的,都可能达到“增量放大”的效应。与此相反,作为社会主流的创新活动,它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从未有
展开
目录
代序
引线 寻找阿里阿德涅彩线
线索一 经营创新
线索二 经营思维模式
线索三 管理即决策
线索四 管理即整合
线索五 管理即交流
线索六 经营机会
线索七 经营服务
线索八 经营合作
线索九 经营品牌
线索十 经营管理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