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禅的智慧:高效管理的源泉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4465757
  • 作      者:
    王海伦著
  • 出 版 社 :
    中国商业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编辑推荐
    这本书主订是讲用禅道管理企业的。但读起来适用极广。管企业也罢,管员工也罢,离不开主体的“人”。所谓先做人后做事,这本书同时也回答了这个问题。
展开
作者简介
    王海伦先生,著名企业管理咨询及培训专家。现任博学堂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新瀚城品牌管理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杭州韬睿企业管理咨询公司执行董事。    曾任杭州旺旺食品有限公司、浙江致中和酒业有限公司、杭州思美广告有限公司、美生日化(杭州)有限公司总经理,应邀担任上海交通大学CEO(总裁)高级管理研修班、湖南中南大学商学院(EDP)经理人研修班、西安交通大学EMBA特约讲师,湖南经济电视台“NBA大讲堂”、湖南常德电视台“企业文化论坛”、中国成功在线及阿里巴巴商学院的主讲嘉宾,2006至2008年度连续被湖南女性频道邀请作为该台年度大型女性励志节目“蝶变女人四十”、“蝶变粉领计划”、“五星级女人’的心理指导讲师。    王海伦先生有多年的禅修经验。2008年,他作为中国杰出佛商应邀成为《快乐禅·亚洲研究院》、《香海禅寺·梧桐社》、《自在禅佛商学院》首席客座教授。并提出当前企业的发展就是企业领导心灵成长的发展历程,此观点得到了北大博导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佛教协会常务理事湛如法师及香海禅寺和跃龙禅寺住持贤崇法师的赞赏与认同。
展开
内容介绍
    松下幸之助的成功经验说明:禅宗的智慧与企业管理是相通的,管理者修禅有利于做好企业管理。如今,禅道管理已经成为国外企业管理的一种趋势;而在我国,我希望《禅的智慧:高效管理的源泉》能帮助您的企业领先于这种趋势。
    《禅的智慧:高效管理的源泉》的制作结合了我多年的企业运作经验,同时也整理了各种鲜活、生动的禅宗故事,旨在提升企业经营的智慧和境界,希望能帮助管理者释放心灵压力、更有效地管理企业人才、凝聚团队精神。另外,《禅的智慧:高效管理的源泉》还以独特的视角、鲜明的观点,指出了现今企业管理中可能存在和碰到的问题,并结合我的经验,提出了一些相关的解决建议。
    禅悟人,人为商;
    以禅之大理,参领个人运势;
    以个人运势掌悟商业大势;
    禅者,人也,而兴商;
    商禅之道,人立其中,运势智慧,休戚与共;
    乃禅之精髓!
    商海沉浮,企业如舰,管理者如何做一个成功的舵手?希望《禅的智慧:高效管理的源泉》能为您解答,以“禅道”等规律性知识及心理学为基础,以禅学为修炼方法,达到轻松快乐做企业的最终目的!
    最后,希望各位企业管理者从《禅的智慧:高效管理的源泉》中不仅可以学到企业经营管理的知识,也能学到做人的道理,帮助您增加对人生的感悟。
展开
精彩书评
    在当今,管理类书籍琳琅满目,宏篇巨制充斥书市和企业家的书架案头。一枝独秀的《禅的智慧一高效管理的源泉》出版了,它是一部不可多得的营销学教材。在倡导全社会大兴读书之风时,本书出版可喜可贺。本书的新意不仅在于从中国传统的禅文化中,遴选出用于企业管理的精髓!更提醒中国的企业家如何将这一企管理秘笈应用到国人的企业管理中去。使中国企业做大做强,做优做长。永立世界企业之林不败。
    ——湖南省市场营销协会会长 湖南营销学院院长  冻渭祺
    用人难、留人难,生存难,发展更难,企业管理方面的难题一直是各位企业经营者所苦恼的事。
    王海伦先生提出的禅道管理的核心思路,从一个全新的视角破解了企业管理中碰到的诸多难题。
    这是一本企业经营者不可不看的书,也是一本让人看了茅寒顿开的书。
    ——中国房地产期刊联盟副主席《楼市》杂志主编  朱有根
    禅,就是悟道,海伦先生通过实战案例与禅悟的结合,把个人修行禅悟与商业、企业结合的人衣无缝。
    读来津津有味,合本感悟良多,颇有益。
    ——华闻沟通希诺美容科技董事长  许英豪
展开
精彩书摘
    上篇 禅学管理之道
    第一章 心灵净化,编制经营的禅理
    从心灵中开始
    禅宗修行注重的是心灵的修炼,然而我们做企业管理着重的是心灵的领导力,也就是对心灵的管理。
    想要做到心灵的管理,那么就要从心灵中开始,运用禅理领悟经营的智慧以及人生的启迪,以寻找到自我的价值,从而释放自己的心灵。
    这里,我要讲的从心灵中开始,是要从心灵中认识自己,改变自己,塑造自己。
    一般情况下,我们很难做到在心灵中认识自己,也很难跳出自己管理的小圈子。
    然而,禅理会让我们明白如何才能达到认识自己的状态。
    古庙里新来了一个小和尚,他主动地去见方丈,诚恳地说:“方丈,我新来乍到,不知先做什么。请前辈指教。”
    方丈微微一笑说:“你先认识、熟悉一下寺里的师兄们吧。”
    第二天,小和尚又来见方丈说:“师兄们我都认识了,接下来该做什么呢?”
    方丈望着小和尚,洞明睿犀地说:“一定还有遗漏的,继续去了解、去认识吧。”
    一个星期后,小和尚再次来见老方丈,非常有把握地说:“师兄们我都认识了,智达师兄,智慧师兄……”小和尚开始一一列举。
    方丈耐心地说:“还有一人,你没认识,而且,这个人对你极其重要。”
    小和尚满脸狐疑地离开,一间屋一间屋地寻找着,一个人一个人地询问着。他一遍遍地琢磨、一遍遍地寻思。仍是一无所获。
    不知过了多少个日夜,一头雾水的小和尚,在湖边洗衣服,看到倒映在湖面上自己的影子,豁然顿悟了,兴奋地飞奔跑去见老方丈……
    如果将禅理的境界运用到我们的管理工作之中,其肯定能够编制出一本富有心灵智慧的书,在心灵中开始认知自己。
    日本的禅道管理之父松下幸之助,就强调要有一颗禅心,不论是管理还是生活都是从心灵中开始,并不断地认识自己,享受人生的快乐。
    西方哲学理论的奠基者苏格拉底,虽然是一个伟大的哲人,但他却能认清自己,一直求证着自己的无知。
    苏格拉底有个交情极深的朋友,曾向神请教一个问题:世上还有谁比苏格拉底更聪明?
    神谕日:没有谁比苏格拉底更聪明。
    朋友高兴地向苏格拉底告知神谕后,苏格拉底并没有喜悦,而是茫然和不安。
    因为苏格拉底认为自己并不是最聪明、最有智慧的人。
    哲人苏格拉底是管理者的一面镜子,他的言行在告诫我们做事要从心灵中开始,求证自己的无知。
    不论是卓有成效的企业家还是享誉盛名的先哲,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我们诠释着工作是心灵的修为,工作要从心灵中开始认知自己。
    但是,在心灵中开始认知自己是极具艰难的过程,它是人们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中自然流露出来的内在意识。
    那么,想要做到在心灵中认知自己就必须时刻给自己提出疑问,然后一一解答。
    我是谁?时常问问自己是谁,要弄明白自己的性格、品行、习惯,甚至自己想要什么等。
    我能做什么?要弄清楚自己的兴趣爱好,活着的目的,生活的意义,你能做什么等。
    我怎样去做?任何时候都要想办法采取措施解决问题,而不是推卸责任。
    我做得怎么样?一切靠结果说话,成者为王败者寇。
    我曾经给某企业的管理者讲课时说道:“请用纸笔把你最得意的人生故事、最难过的人生经历,以及自己的体验、启示爱好等用三分钟的时间流利的表达出来。”
    我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他们更好地认知自己,这样才能体会到管理的道理,才能把事情做到游刃有余。
    一个人唯有在心灵中开始认识自己,才能改变自己。改掉劣根,才能进步,才有突破,才能适应这变幻莫测的社会。
    有个年轻人一直不得志,于是他来找禅师寻求妙策。
    他见了禅师,说明来意。禅师沉思良久,稍后舀起一瓢水,问:“这水是什么形状?”年轻人摇头:“水哪有什么形状!”
    禅师不语,默然地将水倒入杯中,年轻人恍然大悟:“我知道了,水的形状像杯子。”禅师摇头,仍不语,
    然后又把杯子中水倒入桌上的花瓶,年轻人又说:“我知道,水的形状像花瓶。”禅师摇头,提起花瓶,又把水倒入盅满沙土的盆中,水就看不见了。
    年轻人大悟,最后成了一个成功的商人。
    我们没法改变世界,但是我们可以在心灵中改变自己。只有改变自己,才能在事业上有所成就。作为一个管理者你不要试着去改变你的员工,只有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处事技巧,才能在管理上有所作为。
    萧伯纳说:“理智的人使自己适应这个世界;不理智的人却硬要世界适应自己。”
    两个犯人在同一间牢房里,阳光从窗户外照进来射在了地面,由于外面的风大,树叶有时挡住了阳光,产生了斑斑点点。
    一个罪犯兴奋地说:“你看,多好看的阳光斑点啊!”
    另一个罪犯很生气反驳:“这个时候你还有心情?难看死了,像蟾蜍的背。”
    结果,第一个犯人表现出色,提前出狱。第二个仍在监狱蹲着。
    同样是犯人却得到不一样的境遇,为什么?
    答案也许每一位管理者都能察觉,那就是无法在心灵中改变自己,也无法改变自己的内心,这也成为管理者管理工作的一个极大的误区。
    在心灵中开始,认知自己,改变自己,给自己一个重塑的机会,同样也是禅宗修炼的秘诀。
    山上落成了一座新的寺庙。
    老和尚告诉小和尚,要他们俩自己塑佛像。
    “那得照寺庙里的佛像比着塑吧。”小和尚说。
    “不,照着我们自己的模样塑就行。”
    “师傅您还行,我这个样子就免了吧。”
    老和尚突然沉重地对小和尚说:“那你就应该重塑一个自己啊。”
    小和尚满脸惊讶。
    老和尚语重心长地说:“相由心生啊!”
    人的一切可以重新塑造。不论是对相貌还是神态的塑造都是其内心给予的结果。
    和尚简单有效的修炼方法,适用于每一个重塑自我的管理者。
    我也极具赞同禅宗修炼内心的方法,在工作的过程中,选定一个目标,在心灵中开始,内心充满着对求知欲的渴望。
    重塑自己,最重要的是将经验和教训列出:曾经深切渴望的愿望理想,为什么却从来没有去实现?有什么人对你影响最大?你从他们身上学到了什么?你仰慕谁?他们有哪些你也渴望拥有的特点?
    然后从中吸取好的经验,去掉不好的。每天积累,当身心和头脑等各方面的能力提高时,你整个的人也就随之壮大了。同时,伴随自我成长,你永远会站在比一般人更高的高度看待一切。你最终会成为一个成功者。
    从心灵中开始,是禅理的精髓所在,也是修炼自我的本源,只有以本源作为根基,才能使管理者在修炼中认知自己,改变自己,重塑自己,使企业焕发出生生不息的生命力,最终把企业打造成极具和谐的团队。
    念力之心,决定一切的力量
    禅亲中有个铭印法则,所提及的便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以及事物的因果关系。
    “铭印的种子和得到的结果是同一性质的:正面/负面的铭印种子导致正面/负面的结果(快乐/痛苦)。”
    “铭印种子会积累和增长。”
    “播种和收获一定是有时间间隔的。"
    “不播下种子就不会带来结果,播下种子一定会带来结果。”
    有一个抽泣不止的年轻人来到禅师面前,禅师问他:“年轻人,为什么哭得这么伤心?”
    年轻人说:“我父亲昨天过世了!”
    禅师说:“人死不能复生。你哭得再伤心也不能使他起死回生啊!”
    年轻人:“我明白这个道理。虽然我不能使我父亲再活过来,但我求您为我死去的父亲做一些事。”
    禅师说:“请讲。”
    年轻人:“您法力无边,一定办得到!我恳请您为我死去的父亲作法,让他顺利升入天堂。”
    禅师犹豫了一下,叹了一口气:“好吧!你且去拿两只壶来。”
    年轻人见禅师答应了自己的请求,于是兴高采烈地跑到市场买了两只壶回来。
    “将一只壶装满奶油,另一只壶装满碎石子,然后将壶口都封住。”禅师说。
    年轻人一一照做了。“很好!请将它们放入一个装满水的木盆中。”年轻人也照做了。
    “好!你再去拿一块大石头来,将这两只壶敲破。”
    年轻人非常高兴,心想禅师正为他的父亲举行一个非常庄严的仪式,于是很快找来一个石头敲破了两只壶。奶油立刻浮上了水面,碎石子散了出来,沉在了水底。
    “年轻人,我能做的就是这些。现在你可以祈祷:让石头浮上来,让奶油沉下去。”禅师缓缓地说。
    “您不会是在开玩笑吧?让石头浮上水面,奶油沉入水底,这有违自然法则啊!”年轻人疑惑地说。
    ……
展开
目录
上篇 禅学管理之道
第一章 心灵净化,编制经营的禅理
从心灵中开始
念力之心,决定一切的力量
同理之心,为人处世之道
忍耐之心,万事皆成
包容之心,胜过百万雄兵
坚守之心,始终如一
感恩之心,涤荡万物的尘埃
平常之心,亦可水到渠成
不争之心,天下莫能与之争

第二章 心灵提升,获得光亮智慧的德行
在认知中成长
在经营中修行
在节俭中修身
在敬业中参禅
在遵规守纪中提升
工场即道场,工作即修行
中篇禅学管理之法

第三章 回归现实,将心灵智慧落到实处
日有所思,在纷乱中得智慧
事有所为,在承担中得悠闲
事有所言,在会言中得人心
时有所管,在束缚中得解脱
事有所威,在无声中得拥护
管有所明,在明镜中得和谐

第四章 走向何处,搬走路中的石头
不思妄念,方可断迷悟理
不处处着手,方可万事皆通
不胡言乱语,方可辞严义正
不事必躬亲,方可朗然开悟
不无名发威,方可以柔克刚
不做难明之事,方可以智取胜

第五章 方圆之道,拥有面包和奶酪
无念而会,不思而通
无利而得,不为而为
无己而智,不言而喻
无管而安,不管而理
无躁而顺,不怒而威
无明而净,不明而清

下篇 禅学管理之术
第六章 识人之术,静观其变给足机会
下马看花
慧眼择人
思路至上
观人于微
尝鼎一脔
顺藤摸瓜

第七章 用人之术,解开待人之法的迷局
量才而用,人才互补
育才有道,用人有效
人尽其才,悉用气力
开国元老“安置之法”
中层干部“安抚之则”
基层员工“安心之道”

第八章 提升之术,展现最好的自我
绝不拿原则做交易
少许权谋
在整合中超越
在变革中重生
在创新中腾飞
看破放下得自在
回归生命的本质
懂得生命懂得爱
快乐幸福做企业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