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一 不学习就淘汰——升级
1.学习型组织为什么如此流行
林治波:
彼得·圣吉是美国麻省理工大学斯隆学院高级讲师,但是他的学习型组织理论却走出国界,影响巨大,而且最大的影响似乎是在中国。学习型组织这个提法为什么如此流行?
钟国兴:
原因是在当今的社会,学习已经不能仅仅看做是个人的行为了,而正在趋向社会化,而且必须社会化。自然经济社会,甚至在大工业社会,你可能有几本书就可以自己来学习,但是在信息化、全球化的时代,这样的学习已经不够了。这样学习到的知识可能已经被淘汰了。另外,今天的知识来源更加丰富,知识门类的划分日益细化,甚至同一个学科的知识也已经多元化,一本书很难全部表达一个领域全部重要的知识,一个人也很难全部占有一个领域的知识。
由于这些原因,当今社会的学习不能是个人孤立式,也不能是简单灌输——接受式的学习,而应该是人们之间互动式的学习,是每一个人平等、主动参与式的学习,是一种社会化的学习。当今社会生产生活都社会化了,学习怎么可能不社会化呢?社会化学习时代,需要各种正式、非正式的学习组织,因此学习型组织应运而生,而且受到人们高度重视。
林治波:
究竟什么是学习型组织?国内外给出的解释非常多。在有的人看来,重视学习的组织就是学习型组织;而有的人认为,符合《第五项修炼》的才是学习型组织,等等。我想听听,你对学习型组织是怎么定义的?
钟国兴:
简单地说,学习型组织是通过学习不断升级的组织。信息化、全球化时代,任何组织都要不断在竞争中自我提升,从低层次达到高层次,否则就无法生存,更不可能在竞争中形成和保持优势。这种从低层次到高层次的过程称为升级。
升级是全面的,企业的产品、技术、形象、经营、管理乃至整个组织无不需要升级,每一个员工的素质、能力、境界当然也要升级。机关也是这样,必须不断地、全面地升级。要升级就要学习,只有学习才能创新,才能从低层次到高层次,学习是升级的重要途径,因此也就必须创建学习型组织。
林治波:
在美国《第五项修炼》曾被有的书评称为“21世纪的管理圣经”,而且风靡世界,在中国畅销多年。在你看来,这本书最大的成功之处是什么?
钟国兴:
《第五项修炼》一书,提出的“五项修炼”是: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共同愿景、团队学习、系统思考。书名之所以叫做《第五项修炼》,是因为彼得·圣吉认为列在第五项的系统思考是贯穿于其他四项之中的,是灵魂,因此需要特别加以强调。但并不是只有系统思考才是重要的,应该整体理解五项修炼之间的关系,在这种基础上理解系统思考,反过来在系统思考基础上理解五项修炼之间的关系。
《第五项修炼》一书出版之后在许多国家都成为了畅销书。这本书最成功之处是传播了“学习型组织”这一理念,从而形成了一股创建学习型组织的世界性潮流,这是其巨大贡献。
2.你为什么批评彼得·圣吉
林治波:
据我所知,中国传播学习型组织的许多人,都公开讲《第五项修炼》是学习型组织的判断标准,也就是说符合它的就是学习型组织,否则就不是。但是你对彼得·圣吉的《第五项修炼》却持一种批评态度,据说这甚至引起了海外学术界的反响,例如加拿大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教授罗杰·布施尔的关注,他专门来函询问:“你为什么批评彼得。圣吉?”
钟国兴:
确有此事。罗杰·布施尔教授(中文名字:博学)是加拿大的著名学习型组织专家,并且多次来中国讲学,对中国学习型组织创建和发展非常关注。他看到我的《升级才能生存》一书之后,专门委托助手黄燕女士发来邮件,询问二十多个问题,其中一个问题就是: “你为什么批评彼得·圣吉?”
事实上,我对彼得·圣吉的确有尖锐的批评,但是也有鲜明的肯定。
彼得·圣吉的《第五项修炼》第一次系统地阐述了关于学习型组织的主张,而且提出了“五项修炼”这一修炼模式。《第五项修炼》对于学习型组织理论是一个开创性的贡献。
有许多传播《第五项修炼》的人,在回答什么是学习型组织问题的时候,总是回答:做到第五项修炼的组织就是学习型组织。这种回答是错误的,至少并不完全正确。因为学习型组织是信息化、全球化时代的产物,彼得·圣吉应时代的要求比较系统地阐述了他关于学习型组织的观点,他给出的只不过是关于学习型组织的一家之言或者一种初步的模式。事实上,在他的前后,西方有许多学者,例如佛瑞斯特、阿吉瑞斯、托夫勒等都在研究和倡导组织化学习。而“五项修炼”模式并没有把组织化学习的最重要成果都包括进来。例如佛瑞斯特的“三化”,即“扁平化、咨询化、开放化”,将未来的学习型组织的结构在一定程度上表达出来,这却无法为“五项修炼”模式所包容。
学习型组织提出的时间并不很长,而且学习型组织的创建特别是发展,应该是没有终结的, 《第五项修炼》提供的只是一种初步的而不是完善的模式,这种模式肯定是需要发展、修正和完善的,甚至可能会被淘汰,怎么能把它当做唯一的模式呢?认为只有按照《第五项修炼》来做的组织才是学习型组织,这等于宣告《第五项修炼》提供的是学习型组织的唯一、不可改变的模式,学习型组织是不需要发展、创新的,这种僵化的观念本身就是和真正的学习型组织的观念相冲突的。
对于学习型组织,我们既要承认《第五项修炼》重大的、创造性的贡献,又要破除对它的顶礼膜拜式的迷信,应该在学习《第五项修炼》和把握学习型组织实质的基础上,寻求学习型组织更有效的模式,不断实现学习型组织理论和模式的创新。
林治波:
在你看来,《第五项修炼》只是关于学习型组织的一种说法,而且是初级说法,我同意这样的看法。我认为,一种理论刚刚出现不可能完善,肯定存在它的不足之处,关于这个问题,愿闻其详。
钟国兴:
《第五项修炼》不足之处很明显,而且不能说不严重,这就是它没有提供一种新的组织模式。它没有告诉我们学习型组织应该是具有什么样架构的组织。
《第五项修炼》提供了由五项修炼组成的学习方面的“修炼”模式,这种模式将使学习方面的训练规范化、系统化了,这是一个重大进步。但是,我们能够从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共同愿景、团队学习、系统思考这五项修炼中找到一种新的组织模式吗?没有。它们只是提供了五种“修炼”方式。
“修炼”方式和组织模式有什么区别?修炼方式是无需组织结构实质性改变,通过培训、训练和活动就可以做到的,而提供组织模式则是指一个组织在组成结构上发生的新变化。这两者有根本不同。实际上,在彼得·圣吉之前他的老师佛瑞斯特提出的“扁平化、咨询化、开放化”,却是有些新的组织模式的味道,但是这并不是《第五项修炼》中所重点强调的,同这本书没有太大关系。
应该说,《第五项修炼一一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一书,担了学习型组织之名,也因此产生了巨大影响,但是在组织模式上还缺乏实实在在的探索和创新,这是它最大的不足。它强调“学习型组织”,但给出的组织却只有“修炼”,而没有组织结构。也就是说,这本书给出的组织并没有“型”,有肉无骨。因此按照“五项修炼”可以进行学习“修炼”,却建立不起来真正有“型”的新组织。正因为这样,它不能改变原有组织结构,也无法在原有组织的常规运行中找到一个实实在在的有效接口,因为它同原有组织结构无法充分融合在一起,以至于许多企业或机关在进行一段时间“五项修炼”之后,就发现无法深入下去,也感到很难持久地坚持下去。
林治波:
我认为,和各种管理理论、管理模式一样,学习型组织理论运用到一个地方,必然有一个本地化的问题,在中国则有一个中国化的问题。但是中国化并不仅仅等于符合中国的文化传统,而最首要的是针对中国的实际问题,去寻找解决办法。在这种前提下,已有的理论如果能够解决问题,当然不要轻易改造,但是如果已有的理论在某些方面不适用,而中国传统的某些东西适用,当然要加以综合。还有一种情况是现有的理论和传统的东西都不能解决问题,那么就需要理论创新,这就不止是中国化的问题,而是理论发展的问题。
钟国兴:
学习型组织理论确有中国化的问题。例如《第五项修炼》中彼得·圣吉不仅赞赏中国传统文化,而且在他的书中特别强调的系统思考,其表达图示非常像中国的阴阳五行相生相克图,只是比后者简单一些罢了。他用一个若干项互相关联的环来分析事物的关系,因此可以形象地称他所倡导的系统思考为“环式思维”。这种环式思维是针对西方人的由此及彼的线性思维的,因为这相对于线性思维确实是一种提高,但是相对于中国人的思维传统就未必是提高了,至少并不是什么新鲜、独到的东西。
中国人思维的主要缺点是什么?在我看来,是过于模糊、散漫、大而化之和浮于表面,我们是要着重解决这些问题,而这些问题并不是环式思维可以改变和提高的。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