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24堂财富课:陈志武与女儿谈商业模式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801708380
  • 作      者:
    陈志武著
  • 出 版 社 :
    当代中国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内容介绍
  《24堂财富课:陈志武与女儿谈商业模式》可以说在这个道路上又迈进了一步。书中收录了他与12岁的女儿陈笛之间关于经济学中诸多基本概念的讨论,在教导女儿如何创业赚钱的同时,他也没有忘记教导女儿如何做人,强调作为商人要分善钱与恶钱,恶钱不能赚,他也希望一个人在拥有财富之后,能够利用财富做一些更具关怀、慈悲、自省的事情。
展开
精彩书摘
  陈志武的“私塾”教案
  ◇ 熊晓鸽
  和志武认识的时间并不长,却是一见如故——记得是在哈佛商学院的一个研讨会上,身处美国,乍闻乡音,由异域见老乡的亲切感而萌生的信任和坦诚,在几番你来我往且多半是在饭桌边进行的探讨和交流之后,迅速升华成一种相见恨晚的知交情谊。于经商之道,我是半路出家,尽管在投资界摸爬滚打近二十年,积攒了无数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实战经验,却经常觉得难以“以理服人”,让国外的同行透彻地理解风险投资界的“中国特色”,从而明了我们这群当初的“外行”何以曲径通幽,最终奇迹般地“猴子称大王”,在这片风险投资的“不毛之地”小有建树。志武是地道的学院派,却能恰到好处地灵活运用美国那套经济学原理,诠释中国种种光怪陆离而又光芒璀璨的经济现象,从一堆乱麻中抽丝剥茧、条分缕析地抽出其理论依据,也让我大开眼界,更让我常常笑着感叹: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本书。于是恳请志武将他读到的、或者他自己刚刚写完的好文章发电邮给我,让我这没时间读书的人,也能一目十行地概览当今经济学界的潮流与风向。
  在世界经济动荡不安的今天,我们每天都会听到来自经济学界的不同的声音。从这些迥异的声音中,依稀可辨他们不同的背景:服务于政府部门的经济学家们多少都有为其政党政策辩护之嫌;来自金融机构的首席分析家们更是殚心竭智不遗余力地为其公司和客户摇旗呐喊;唯有少数来自学院的学者们,虽然也难免学派学术之争,但至少保持了相对的利益超脱与立场中立——只要我们保持兼听则明的警醒,便往往能从他们严谨治学的研究成果中大获教益。这也是为什么我如此珍惜与志武这种亦师亦友的情谊,也始终将志武的文章和著作视为了解经济学界风云变幻的最直接可靠的信息源。
  然而,《24堂财富课——陈志武与女儿谈商业模式》在志武的著作中是如此与众不同。它不是一本研究高深莫测的金融数理模型的鸿篇巨制,甚至也不是一本循规蹈矩的经济学普及读物。这是一位世界驰名学府的金融学教授为他12岁的小女儿度身定制并因材施教的“私塾”教案,是一位满怀爱心的父亲,与一个对未来充满野心、雄心与好奇心的少女的平等对话和智慧交流。仿佛一对醉心于探宝游戏的父女,父亲循循善诱,女儿孜孜以求,他们在人们熟悉的富豪名企中寻找成功的人格特质和商业模式,从小女孩热衷的糖果店漫谈到“好钱”和“坏钱”这类严肃的商业道德命题,又从令人闻之色变的金融危机追溯犹太人钱袋永不枯竭的奥秘和现代金融制度的必要与必然……看似取材随意,却又旁征博引、深入浅出、润物无声。深知“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陈大教授,既要绞尽脑汁,教导女儿识水性、辨风向、观渔汛的基本常识和技巧,又不得不小心翼翼,以免让商海的险恶乃至某些时刻的丑恶挫伤了少年那跃跃欲试生气勃勃的求知欲与上进心,用心良苦,却并不语重心长,许多话题也只是点到为止,举重若轻。
  难得志武本着“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大爱,将这本写给爱女的著作公开出版。我以为,这的确是一本值得父母与儿女一起阅读的开智启蒙的经济学读物。
  (作者为IDG全球常务副总裁,著名风险投资家)
  一份亲子对话范本
  ◇ 袁岳
  我大力提倡亲子共同爱好,有了亲子共好才有对话的共同语言与情感基础,而不只是因为生理意义上的亲子与社会意义上的共同生活而产生的自然依赖。那么亲子共好怎么产生呢?亲子对话就是一个必需与有意义的途径。亲子对话说起来不难,对话对象天天生活在一起,似乎随时可以对话,但在中国的家庭里面亲子对话恰恰是非常稀少的,除了对对话的必要性认识不足以外,亲子之间对于对话的技巧、方法与经验均非常缺乏,最终我们就没有对话的习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是在沉默与家常里短的寒暄中进行着内涵度很浅的家庭生活。有一点非常肯定,家庭成员在家庭互动中不断学习到新知与得到新的激发的可能性非常小,因为我们很少费心于创造有魅力的家庭话题、进行有意义的家庭研究、确定有建设性的家庭讨论、用对话的方法形成新的家庭关系形态。因此,在这样的家庭关系形态下,即使有人有心建立亲子共好,要真正做到也非常困难。耶鲁大学陈志武教授却以自己亲子对话的亲身实践演示了对话与共好的建设是如何达到的。
  我以前的同事张守礼先生现在积极推进亲子共读,也就是大人小孩一起读书的运动。我也在积极推动一些朋友做亲子共游。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独生世代,长辈不只要做长辈,长辈更要做孩子的朋友与共同体验者、平等分享者,因此志武的这一份亲子对话记录的确是非常具体且可操作的亲子互动参考书。而特别有意义的是,陈教授与孩子交流的是关于商业的题材,事实上,财富与生意是很多中国家长希望孩子能够有所领悟的东西,也是非常多的青少年感兴趣的话题,甚至中国也是全世界少有的很多孩子在少年时代就把当企业家作为自己未来理想的国家。但是我们很多家长启发孩子的商业理想或者代孩子选择金融、管理、市场这类专业的依据是什么呢?是自己的一己考虑然后简单代孩子决定,是在一些朋友亲戚范围内征询意见然后推荐给孩子,是一些孩子自己看到别人选择而从众,是看到了一些商业性招生宣传广告而做了决定。有多少人像陈教授一样与孩子从小进行这方面的亲子对话呢?我可以肯定的是,即使很多经济学或者管理学教授与自己的孩子也很少进行类似的对话。有人说:我们不是陈教授这样的经济学家,所以我们不能像他那样与孩子对话。那么我要问:有多少家长与孩子在共同学习的基础上讨论与深化这个话题,又有多少家长不是到了孩子升学的时候才匆匆征求一些亲友的意见,然后就为孩子匆匆决定?如果不说经济学,其实我们很多家长也是有某些方面的专长与能耐的,有多少人是用陈教授这样的方式与孩子进行交流的呢?陈教授在这里传达的具体信息我倒不一定建议大家记得,但是陈教授与女儿的亲子对话方法特别值得大家学习。
  与陈志武教授交往,我个人也深深地受用于与他的对话。他从来不以美国名校的大经济学家自居,总是谦谦有礼,对同事、客人、学生都一样,他也总是把大道理放在具体的观察与通俗的语言中与大家分享,所以我对于他能与孩子进行这样的沟通并不惊奇。我可以想象,陈教授的孩子在这样的亲子对话中成长,不只在明确自己的方向、建立与父母的良好关系上得益,她们也更有可能把父辈这样的对话文化延续下去,把这种受她们下一代、受朋友与其他长辈欢迎的风格延续下去,这就奠定了她们自己未来更受欢迎的某种人格基础。所以对话这件事,比对话的具体内容本身,意义要大得多,向大家推荐这本书的用意,也更多是在这里。
  (作者为零点究咨询集团董事长、东方卫视
  与第一财经《头脑风暴》节目主持人)
  国教授可贵的企图心
  ◇ 徐小平
  一直是陈志武教授忠实的粉丝。他和女儿有关商业模式、商业思维的对话,在《创富志》专栏和他的博客上连载时,我是他沉默而快乐的读者。陈教授人在耶鲁,但他对中国经济、金融和商业的各种评论文章,写得非常精辟有趣,是我获得思想火花的火种之一。现在他把与女儿的这些对话整理出版,使我们能够读到一本角度独特、观念新颖的趣味读物,对于我们建设现代商业文明、普及商业文化、传播商业意识非常有价值。
  我在1996年加盟新东方之前,曾经于1994年回国创业一年,结果大败而归。回头看,失败的原因很多,但根本的一条,就是自己“缺乏商业意识、不懂商业模式”。而这个缺乏,不是我一个人的事,事实上是一代人的事情。在“文化大革命”和计划经济时代成长起来的我们,基本上都缺乏商业意识和商业思维。虽然在经济建设大潮中,人人都意识到了挣钱的重要性,却发现要创业致富,还得补上一课。欲望的释放是一夜之间的事情,但商业文明的建设却需要长久的工夫。时代对经济建设、商业成功的渴望和呼唤,与社会在商业意识上的薄弱甚至扭曲、个人对商业文化的陌生乃至盲目形成鲜明的对比,是当代中国人尤其是青年一代痛苦的根源之一。人们只会感受到经济受挫之后的切肤之痛,但很少能意识到无法获得商业成功背后的商业思维和文化的匮乏。
  因此,我在阅读陈教授父女共同完成的这本对话集时,一边读,一边感叹,甚至有些羡慕他的女儿陈笛——中国人这方面的文化太薄弱、教育太落后,这是很多人奋斗失败、生活郁闷的根本原因。我知道陈教授在写下书中的文字时,心里想着要去影响的绝不是陈笛一个人,而是必将引领未来中国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的青年一代!中国家庭非常需要这样的商业家教,中国青年非常需要这样的商业文化熏陶,中国教育非常需要这样娓娓道来、润物无声的现代商业价值观、现代人生价值观的浇灌。从这个意义上说,陈教授的著作,是中国新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构件,值得大家珍读。
  我热烈地向读者推荐此书!
  (作者为新东方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教育家和职业规划专家)
展开
目录
陈志武的“私塾”教案 ◇熊晓鸽·001
志武实现了我们的约定 ◇朱民·003
一份亲子对话范本 ◇袁岳·005
爱国教授可贵的企图心 ◇徐小平·007

自序>>> 001
【1】 盖茨的商业模式>>> 005
【2】  老掉牙的行业里,星巴克为什么会成功?>>> 011
【3】 老沃尔顿的商业机会>>> 019
【4】  戴尔的成功秘诀>>> 027
【5】  我想开糖果连锁店>>> 035
【6】  我要办电力公司>>> 045
【7】  如何让员工心疼公司的钱?>>> 052
【8】  投资太阳能>>> 063
【9】  为什么中国公司喜欢行行都做?>>> 071
【10】  为什么不投资中国?>>> 079
【11】  跨国经营个性化服装>>> 088
【12】  全球化下的创业机会>>> 096
【13】 杰克在中国做一件体验人生的事业>>> 104
【14】 尹明善先生主宰命运的故事>>> 116
【15】 “无股权不富”>>> 124
【16】 犹太人钱袋:金融生意赚的钱是“好钱”吗?>>> 132
【17】 你舅舅的餐馆如何升级商业模式?>>> 139
【18】 狂跌过后,买哪些股票?>>> 147
【19】 爸爸的基金将面对一场大危机>>> 155
【20】 家族企业如何接班?>>> 163
【21】 没有爱情的婚姻是一笔交易>>> 173
【22】 借钱花又有什么不好?>>> 184
【23】 中美家庭模式比较>>> 196
【24】 洛克菲勒的财富和公益事业>>> 201
附录1 给女儿的信之一:给孩子以选择的自由·210
附录2 给女儿的信之二:“担干系,负责任”使自己成器·213
附录3 本书分析过的主要公司索引·217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