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健,中国就业目标和发展战略 <br> 三、就业目标和发展战略 <br>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实现社会就业更加充分的目标。如何理解“充分就业”的含义,如何制定相应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政策措施,对做好我国就业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战略意义。 <br> (一)实现社会就业更加充分 <br> 20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以后,凯恩斯(1936年)提出了有效需求不足的理论,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除了有“自愿失业”和“摩擦性失业”外,还存在“非自愿失业”(即劳动者愿意接受一定市场工资水平的就业但仍得不到就业机会)(见图1)。凯恩斯认为,通过刺激有效需求的增加,从而增加就业岗位,就能消除“非自愿失业”,实现“充分就业”。“充分就业”并不是指一切有劳动能力的劳动者全部都就业,而是指在一定市场工资水平下,愿意就业的劳动者都能够就业的状况。此时,因为信息不对称等问题,仍会存在供求不匹配的摩擦性的失业。这种情况下的失业率被后来的经济学家(弗里德曼)称为自然失业率。经济学家们最初认为自然失业率为2%~3%即为充分就业,随着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发生的经济和技术变革,标志充分就业的自然失业率水平也上升到5%左右。当代经济学家们还认为,实现社会充分就业时还有三个特征:一是劳动力供求基本平衡;二是劳动关系相对稳定;三是劳动者素质得到充分开发,并对其就业产生积极作用。<br>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