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方法》以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为例展开研究。作者首先回顾了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历史沿革,将其分为三个阶段:财务指标为主时期(20世纪80年代~1992年)、评价指标缺失时期(1992年~1997年)和财务指标与内部控制流程指标应用时期(1998年~现在)。当前政府审计部门在经济责任审计中所依赖的评价指标,主要来自国资委确定的一套指标、以及财政部的《企业效绩评价操作细则》。这些指标在指标权重、目标值的确定和计分方法等方面存在不完善问题,原因是由于存在国有企业预算软约束、以及指标属性本身存在学习效率退步效应等。
作者随后采用实验研究发现,存在着随机运用审计标准现象,即审计人员容易随机运用他们对审计标准的判断。作出审计决定后,为了维护其审计决定的正确性,可能会强化其对审计标准运用准确性的解释,即固化现象。采用1984年至2006年审计机关违纪款处理数据的分析,得出与上述基本相同的结论。总体而言,审计机关在处理中,能够较好地执行审计有关规定,但是也存在着审计依据随意性运用的问题,表现在应上缴违纪款比率与应归还挪用款比率,呈出此消彼长的趋势,说明审计机关在执法过程中,存在着寻求平衡的现象。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