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企业内部审计绩效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811226294
  • 作      者:
    韩晓梅著
  • 出 版 社 :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作者简介
    韩晓梅,女,1975年生,湖北随州人,2005年南京大学管理学博士研究生毕业,在南京理工大学从事会计、审计的教学与研究工作。现任南京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审计与内部控制。曾在《审计研究》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二十余篇,主持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一项、财政部全国会计科研重点课题一项。近期主要研究方向为会计师事务所国际化、企业内部审计、社会责任审计等。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结合内部审计职能定位的发展变化,对内部审计绩效的影响因素与评价体系展开了系统的研究。同时,建立了内部审计绩效影响因素的分析框架和评价体系,对于全面了解企业内部审计的运行机理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一方面,本书将平衡记分卡的绩效评价思想和方法引入了内部审计领域,并创造性地与GAIN的内部审计关键绩效指标相结合,构建了一个基于平衡记分卡的内部审计绩效评价模型。另一方面,本书通过问卷调查取得了内部审计绩效状况的第一手资料,并在此基础上,运用江苏省企业内部审计绩效数据进行了积极的分析。本书的出版发行对推动我国的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和企业经济监督有着重要的经济和学术价值。
展开
精彩书摘
    1.概念界定与研究思路<br>    1.1  内部审计的发展历程<br>    内部审计从产生、发展到今天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与会计一样,内部审计也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现代内部审计之父劳伦斯·索耶曾说过,“内部审计这棵大树扎根于古代,只是到了现代才开花结果”。内部审计从古代开始,经历了痛苦缓慢的发展过程,直到1941年内部审计师协会建立,才逐渐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逐步形成了完善的理论体系。<br>    我国著名的会计学教授杨时展最早将西方的受托责任概念引入中国,他认为受托责任是一切审计工作的出发点,审计因受托责任的发生而发生,因受托责任的发展而发展。内部审计工作的切入点随着组织中受托责任的发展而不断变化。本书主要根据内部审计切入点的不同将内部审计的发展阶段分为财务审计阶段、业务审计阶段、管理审计阶段、风险导向综合审计阶段四个阶段。<br>    (1)财务审计阶段<br>    分工和分权的思想及实践的发展,以及中世纪复式记账原理的产生与发展为财务审计奠定了基础。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股份制公司的出现,企业规模不断扩大,跨地区、跨行业经营导致组织的分支机构增多,管理人员没有时间亲自去管理所有的业务活动,必须把一部分经营管理的权利分给属下。
展开
目录
1.概念界定与研究思路<br>1.1  内部审计的发展历程<br>1.2  内部审计绩效<br>1.3  内部审计绩效的研究背景<br>1.4  内部审计绩效的国内外研究现状<br>1.5  研究思路与结构安排<br><br>2.内部审计绩效的内部影响因素<br>2.1 内部审计绩效内部因素分析框架<br>2.2  内部审计人员<br>2.3  内部审计方法<br>2.4  内部审计定位<br><br>3.内部审计绩效的外部影响因素<br>3.1  内部审计利益相关者模型<br>3.2  内部审计与审计委员会<br>3.3  内部审计与管理层<br>3.4  内部审计的利益相关者报告模式<br><br>4.内部审计绩效评价体系<br>4.1  内部审计绩效评价方法<br>4.2  内部审计绩效评价指标<br>4.3  内部审计绩效评分方法<br>5.内部审计绩效评价体系应用案例<br>5.1  案例企业背景<br>5.2  案例企业原有的内部审计绩效评价方法及其分析<br>5.3  内部审计绩效评价体系在案例企业的应用<br><br>6.企业内部审计绩效问卷调查<br>6.1  问卷的设计与发放<br>6.2  样本企业基本资料分析<br>6.3  样本企业内部审计绩效分析<br>6.4  样本企业内部审计绩效标杆比较<br>6.5  内部审计绩效改进的对策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