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绩效审计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已经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就美国、英国、加拿大等一些有代表性的西方国家而言,绩效审计已经成为政府审计的主要内容,有的甚至占其总工作量的90%以上。如美国的绩效审计、加拿大的综合审计、德国的经济性审计等,都是这些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在审计理论和实践上的新发展。绩效审计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审计的主流,是政府审计的一个发展方向。
审计不仅要进行真实性和合法性的审计,更应当开展绩效审计,以便更好地为政府宏观决策服务。可以说,审计本来就应该包括财务审计和绩效审计两个方面,绩效审计之所以出现较晚,只是由于生产力水平、社会和科学的进步程度以及审计技术手段的发展受到当时历史条件的限制而已。正如审计署李金华审计长在2003年全国审计工作会议上的报告中指出的:效益审计是更高层次的审计目标,是审计工作的发展方向。
20世纪80年代初,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的诞生,绩效审计开始走人中国。上世纪80年代初,我国审计理论界侧重于引进和介绍国外绩效审计的理论与实务。在20世纪的80年代中后期和90年代初,我国审计界对经济效益审计进行了一些探索,积极开展绩效审计试点,但没有往更加广泛和更加深人的方向发展。2002年,李金华审计长在全国审计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绩效审计’是世界发达国家审计机关的重要任务,我们要抓住机遇,积极在效益审计方面进行探索”。此后,审计界逐步转向探讨如何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绩效审计,对绩效审计的定义、职能、范围、方法和程序等基本理论进行了较为广泛的研究,并把绩效审计理论研究列为重点研究课题,取得了一些初步的成果。研究政府绩效审计变迁并作出符合我国意义上的解释非常必要,根本着眼点是重新认识体现现代审计趋势的绩效审计及其发展方向。2003年7月1日,我国审计署颁布实施《2003至2007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要开展效益审计,对今后五年的审计工作进行了部署,提出了今后五年要逐年加大效益审计的份量,在审计内容和审计方式上坚持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审计与效益审计并重,并且争取到2007年,投入效益审计力量占整个审计力量的一半左右。这一目标符合国际审计发展潮流和趋势,符合我国审计事业的发展实际。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