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审计定价问题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806847299
  • 作      者:
    胡波著
  • 出 版 社 :
    大连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作者简介
    胡波,女,1978年出生,安徽人。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非执业会员,2007年在东北财经大学获得管理学(会计学)博士学位,现任教干中华女子学院。近五年来,在国家级、省级期刊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主持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课题一项,主持院内课题两项。作为主要研究人员,参与省部级课题七项,参与编著专业教材两部,主译专著一部。
展开
内容介绍
    《审计定价问题研究》作者运用规范研究方法与实证研究方法,将理论研究和现实问题有机结合,通过审计定价透视了审计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审计定价问题研究》内容包括导论、审计产品及其定价原理、审计成本与审计定价、审计需求与审计定价、市场竞争与审计定价、监管制度与审计定价、对某些审计定价问题的专题研究、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展开
精彩书评
    《审计定价问题研究》运用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审计定价的理论进行了系统研究。该书中提出的许多改策建议,对丰富我国的审计定价理论,指导证券市场的审计定价实践,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东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院长  博士生导师  刘永泽
    作者运用规范研究方法与实证研究方法,将理论研究和现实问题有机结合,通过审计定价透视了审计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种种问题。作者的研究结论和建议对我国审计市场的有序运作和健康发展其有重要现实意义。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  博士生导师  唐国平
    该著作结构合理,逻辑严密,论证充分。全文围绕审计定价相关问题,在诸多方面提出了个人独到见解。其结论对理解我国当前审计市场价格竞争行为、加强政府监管、增强本土事务所竞争力等方面均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
    ——东北财经大学教授  博士生导师  方红星
展开
精彩书摘
    独立审计在降低企业代理成本、优化资本市场配置、维护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遵循市场机制运作规则的同时,独立审计还承担着双重责任:一方面负有维护社会公众利益以及提高资本市场配置效率的重托,另一方面还承担获取私人收益,维持自身生存,支持产业自身发展的职责。同时运行在公众利益和行业利益两条轨道之上的利益双轨制,赋予审计产品与众不同的特质,使得其定价机制较普通产品更为复杂,甚至体现出种种矛盾性。可以这么说,没有一个产业如同独立审计一样,一方面从被审计人处获取经济利益,另一方面却要维护那些并不付费的人员和组织的利益。从审计产品本身来看,尽管审计产品类似于普通产品,定价机制应当遵循质优价高的交易原则,但由于审计市场的信息不对称,审计成本难以为外界所知,审计质量本身也具有不可观察性,这就有可能诱发审计产品供求双方的机会主义行事动机,因而,审计产品的高价与高质未必是严格对应关系。上述种种因素使得审计产品的定价“复杂而神秘”。’审计定价不仅涉及公众利益和行业利益的矛盾、冲突及其平衡、协调,而且反映了审计产业的经济利益与职业道德之间千丝万缕却又纷繁复杂的关系。证券市场吸纳了最广泛的社会公众资金,将社会公众利益置于最高地位。因此,证券市场中的审计定价问题引发各国政府的高度关注,也是学术界“百家争鸣”的主题之一。早在1980年,出于对审计市场竞争状况的担忧,学术界开始着手研究审计定价问题。在20多年的研究历程中,研究视域从定价影响因素逐渐扩展至市场结构、审计质量、非审计服务等方面,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不同时窗、不同解释变量也使得定价问题常作常新。
    1978年改革开放之后,我国一直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过程。伴随着证券市场的萌芽和发展,国内学术界对审计定价的研究兴趣日渐浓厚。尽管相对于国外研究阶段,国内研究仍然处于起步时期,但我国新兴证券市场和转轨经济却为研究审计定价及其反映的审计质量、市场竞争等问题提供了难得的背景和素材。
    从我国证券市场整体来看,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定价行为表现为两个极端。一方面,证券审计市场集中度较低,审计产品差异不大,价格竞争激烈,审计回扣盛行;另一方面,“四大”合作所享有“超国民待遇”,源源不断地获取高额“审计溢价”,国内事务所缺乏良性的生存发展环境。我国审计定价为何存在中外两重天的情况?“四大”的溢价究竟来自何处?是源自较高的市场份额还是差异化的审计产品?普遍存在的审计回扣是否就是低价揽客?针对这些问题,现有的研究文献往往仅限于财务指标、事务所特征等方面,缺乏系统整体的分析。另外,研究我国证券市场的审计定价问题不应忽视政府监管。我国证券市场的形成和发展一直都是由政府直接推动的。长期以来,政府行为对审计市场的规模结构和竞争状况产生着深刻影响。政府对审计产品定价的监管也由来已久。但是,政府的这些监管政策是否有效?审计定价标准到底是由政府管制还是由市场决定?这些问题尚无明确的答案,因而值得深入探讨。针对我国证券市场呈现的种种审计定价问题,本文力图对之归纳、整理,以期透过现象探求本质。
    综上所述,本文试图定位于我国特有制度背景下的审计定价问题,着力解析本土问题,探讨我国独立审计产业的未来发展之路。
    审计定价(auditingpricing)、审计费用(auditingfees)、审计公费、审计收费等,均指审计产品供需双方按照一定标准协商后确定的审计产品价格。从上市公司一方来看,其向审计师支付的审计服务价款属于费用;从审计师一方来看,提供审计服务即可以获取报酬,即为审计收费。学术界大多使用“审计定价”或者“审计公费”的措辞。本文认为,审计定价一词意义侧重于审计产品价格受到诸多因素影响的动态过程,能够妥帖地表达审计产品价格形成的复杂过程,因而能够满足本文的研究需要。另外,在需要时,本文还使用了审计公费一词,以避免审计费用与会计费用、会计成本等词之间产生歧义。
    证券市场是股票、债券、投资基金等有价证券发行和交易的场所,分为发行市场和流通市场。为确保审计质量,世界各国普遍对服务于证券市场的审计师①或者会计师事务所进行资格准人等管制。在我国,只有那些具有证券、期货相关服务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才能够进入证券市场执行审计服务。②相应地,我国审计市场被分割为证券审计市场和其他市场。本文将研究范围界定为我国A股市场,研究对象为A股市场上市公司年报审计定价问题。
    既然研究审计定价问题,那么,与定价问题相关的、对定价产生影响的因素都可能成为本文的考察对象。影响审计定价的因素非常复杂,Hayetal(2006)对1975—2000年间发表在8个顶尖期刊上的88篇文章共计106个回归模型进行了回顾,将影响审计定价的诸多因素大致分为以下几类:1.客户特征,具体包括客户规模、客户复杂性、行业复杂性、固有风险、赢利能力、内部控制、公司治理、所有权结构;2.审计师特征,具体包括审计师质量、审计师任期、审计师所在地;3.契约特征,具体包括报告滞后期、繁忙季节、报告复杂性、非审计服务等方面①。从理论上看,所有的这些要素都应当作为审计定价的考察对象。但是,要素的选取需要结合特定的研究目标,而且国内证券市场与西方国家证券市场显著不同,因此,对上述要素既要有所借鉴又要有所取舍。通过中西方文献的对比,结合国内市场的实际情况,本文从研究目标出发,提炼了一些核心要素,主要包括客户规模、业务复杂程度、审计师是否为国际“四大”等。在获取核心要素之后,本文结合产品定价区间模型,最终确定从成本、需求、竞争和监管这四大方面分析审计定价。成本,考察的是事务所的成本结构,这是事务所提供审计产品的价格底线;需求,考察的是是否存在差异性需求(这是事务所获取审计溢价的前提),这种差异性需求是否会对定价产生影响,如何产生影响;竞争,反映的是事务所的市场竞争行为对定价的影响;监管,考察的重点是政府对审计产品价格监管的边界以及法律约束力。
    根据上述内容可知,本文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影响审计定价的成本、需求、竞争和监管因素。另外,根据本文的研究目标,国际“四大”定价行为也是本文重点关注所在,应当纳人本文的主要考察对象之列。针对我国审计市场中的某些定价现象,例如非审计服务、审计回扣、定价联盟以及审计招投标制度等,本文进行了专题分析。
展开
目录
摘要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动机
1.2 研究对象
1.3 文献综述
1.3.1 审计成本与审计定价
1.3.2 审计需求与审计定价
1.3.3 市场竞争与审计定价
1.3.4 监管制度与审计定价
1.3.5 非审计服务与审计定价
1.4 研究路径与内容概要
1.4.1 研究路径
1.4.2 内容概要
1.5 主要贡献和未来研究方向
1.5.1 主要贡献
1.5.2 未来研究方向

第2章 审计产品及其定价原理
2.1 审计产品的经济特质
2.1.1 审计产品的一般经济性质
2.1.2 审计产品的准公共产品特质
2.2 审计产品的定价方式与定价模型
2.2.1 审计产品定价方式
2.2.2 定价区间模型
2.2.3 定价理论模型
2.3 审计定价悖论:私人定价机制与准公共产品特质的矛盾
2.3.1 从私人产品到准公共产品
2.3.2 审计产品定价悖论
2.4 小结

第3章 审计成本与审计定价
3.1 审计成本的内涵和表达模型
3.1.1 审计成本的内涵
3.1.2 审计成本的表达模型
3.2 审计成本结构
3.2.1 变动成本、固定成本与边际成本
3.2.2 工作成本和风险支出
3.3 审计成本影响定价的途径及其复杂性
3.3.1 审计成本影响定价的途径
3.3.2 审计成本影响定价的复杂性
3.4 影响定价的审计成本因素:来自我国A股市场的实证分析
3.4.1 文献综述
3.4.2 研究设计
3.4.3 实证结果
3.4.4 进一步分析:“四大”和非“四大”的成本结构
3.5 小结

第4章 审计需求与审计定价
4.1 审计需求及其价格弹性
4.1.1 审计需求的经济含义
4.1.2 审计需求的价格弹性
4.2 需求结构对审计定价的影响
4.2.1 讨价还价的能力
4.2.2 购买者偏好
4.3 审计需求是否存在差异:来自我国A股市场的实证证据
4.3.1 差异性的审计需求:基于代理理论的考察
4.3.2 文献综述
4.3.3 研究设计
4.3.4 实证检验
4.3.5 研究结论
4.4 小结

第5章 市场竞争与审计定价
5.1 竞争理论概述
5.1.1 产业组织理论
5.1.2 战略管理理论
5.2 市场竞争的经济实质:产业租金的争夺
5.2.1 纯价格竞争
5.2.2 差异化竞争
5.3 审计溢价来源及其分析
5.3.1 市场势力与审计溢价
5.3.2 产品差异与审计溢价
5.3.3 行业专长与审计溢价
5.3.4 担保能力与审计溢价:科龙案例分析
5.3.5 独立性与审计溢价:来自我国A股市场的经验证据
5.4 低价竞争的分析
5.4.1 低价揽客的相关争议
5.4.2 我国A股审计市场是否存在低价揽客
5.5 小结

第6章 监管制度与审计定价
6.1 监管制度的存在理由
6.1.1 法律规范
6.1.2 政府监管和行业自律
6.2 我国审计定价监管政策及其评析
6.2.1 我国审计定价监管政策的基本情况
6.2.2 对审计定价监管政策的评析
6.3 审计产品价格的直接监管
6.3.1 价格管制模型及评析
6.3.2 直接管制的政策效应
6.4 法律规范:收益与损失的权衡
6.4.1 法律责任、审计成本与审计公费的经济分析
6.4.2 法律责任现状:轻约束与低定价
6.5 小结

第7章 对某些审计定价问题的专题研究
7.1 非审计服务与审计服务:是否存在交叉补贴
7.1.1 非审计服务的兴起与冲击
7.1.2 非审计服务研究文献概览
7.1.3 非审计服务、审计定价与审计意见
7.2 审计回扣:有损审计独立性的商业贿赂
7.2.1 审计回扣的含义
7.2.2 审计回扣与审计折扣、低价揽客的区别
7.2.3 审计回扣产生的根源
7.3 审计定价联盟的分析
7.3.1 定价联盟概述
7.3.2 审计定价联盟的经济学分析
7.4 审计招投标制度的分析
7.4.1 招投标制度概述
7.4.2 审计招投标的竞价机理
7.4.3 审计招投标制度适用性的分析
7.5 小结

第8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8.1 研究结论
8.1.1 影响我国证券市场审计定价的主要因素
8.1.2 国际“四大”审计定价问题的总结
8.1.3 某些具体审计定价问题的研究结论
8.2 政策建议
8.2.1 强化法律责任,建立风险支出的约束机制
8.2.2 培育市场需求,建立高质高价的激励机制
8.2.3 放松价格管制,建立公平有效的竞争环境
8.2.4 疏导价格竞争,建立策略化竞争的培育机制
8.2.5 区分监管重点,细化行业自律组织的工作
8.2.6 维护职业道德,树立行业尊严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