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西部大开发中“贫困陷阱”问题的经济计量模型及实证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010083643
  • 作      者:
    顾六宝等著
  • 出 版 社 :
    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内容介绍
    《西部大开发中“贫困陷阱”问题的经济计量模型及实证研究》在对经济增长理论与模型方法总结梳理的基础上,对相关计量模型加以适当改进,用以从不同角度研究我国东、西部经济增长差异性及其成因,以及对我国西部大开发中“贫困陷阱”机制的现实性进行经验分析。主要包括“贫困陷阱”计量模型的动态分析与经验分析方法;中国东、西部资本存量差距及“贫困陷阱”机制的现实性分析;我国东、中、西部资本流动与资本效率的关系分析;我国东、西部经济增长中的均衡积累路径模拟与比较分析等。最后根据从不同研究视角得出的结论,给出了更有效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政策空间与对策建议。
展开
精彩书摘
    1.1.1.2本项研究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世界各国之间、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和贫富差距是普遍存在的一种客观现实。研究国家间或地区间经济增长水平的趋同或趋异性以及贫富差距变化的规律性是经济学研究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1.本项研究的理论意义
    (1)“落后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增长一般会快于发达国家或地区”。这是以索洛和斯旺为代表的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的“条件趋同”理论想告诉人们的一个结论。该理论假设生产函数中资本报酬递减的性质始终存在;而储蓄率是外生常数,平均储蓄曲线单调下降。因此该理论认为各国经济增长中总存在着一条稳定的均衡增长路径。沿此增长路径,无论最初的人均资本如何,经济落后地区总是会赶上经济发达地区。但在现实中,贫穷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很难发展,很难看出它们有赶上发达地区的迹象或可能性。罗伯特?巴罗1995年根据118个国家1960—1985年的统计数据测量,穷国的经济增长往往更缓慢,穷国赶超富国的预期没有实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东、西部经济发展水平差距的加大,也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这种现象。
    改进的内生经济增长模型提出了经济增长中技术进步和“干中学”等理论;该理论验证了平均储蓄曲线单调递增和资本报酬递增现象的存在。在此理论基础上,提出了“非稳定均衡状态的人均资本”概念。当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初始人均资本小于此人均资本时,则在其经济增长中这种偏离会越来越大,逐渐“收敛”于更低水平的稳定状态,经济难以发展。即使有外来资本,但只要外资注入不足以使人均资本达到某一平台,长期来看经济仍会回落到低水平。这就是新增长理论中的“贫困陷阱”理论。
展开
目录
第1章  研究综述
1.1  研究背景
1.1.1  中国各区域经济增长差异的现实性与研究意义
1.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2  研究的理论框架
1.2.1  经济增长理论的演进过程
1.2.2  索洛-斯旺模型分析框架
1.2.3  常数替代弹性(CES)模型的动态分析框架
1.2.4  拉姆齐模型的动态分析框架
1.3  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1.3.1  研究内容
1.3.2  本项研究的创新点

第2章  “贫困陷阱”计量模型的动态分析方法与统计估算方法
2.1  经济增长理论模型的动态分析方法
2.1.1  有“贫困陷阱”的计量模型分析方法
2.1.2  资本流动与资本效率关系计量模型
2.1.3  均衡积累率计量模型的动态分析方法
2.2  “贫困陷阱”分析模型中重要参数的测定与经验估算
2.2.1 “非稳定均衡点”临界值的测算
2.2.2  跨期替代弹性与风险回避系数的经验估算
2.2.3  资本存量、资本边际产出效率与贡献率的经验估算
2.2.4  技术进步速率与社会平均折旧率的经验估算

第3章  我国西部地区“贫困陷阱”机制的现实性分析
3.1  资本存量对东、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
3.1.1  资本存量的估算
3.1.2  对东、西部地区资本边际报酬的计算和分析
3.1.3  东、西部经济增长因素分析
3.2  我国东、西部经济差距形成的“贫困陷阱”机制分析
3.2.1  “贫困陷阱”机制的理论与实证分析模型
3.2.2  “贫困陷阱”机制在中国经济增长中的现实性分析
3.3  摆脱“贫困陷阱”,实现西部地区经济持续增长的政策空间
3.3.1  快速扩张资本存量,突破非稳定均衡点临界值
3.3.2  降低人口出生率,摆脱“贫困陷阱”
3.3.3  增强西部经济的科技实力,提高资本产出效率

第4章  我国东、中、西部资本流动与资本效率的关系分析
4.1  资本流动相关理论与指标界定
4.1.1  资本流动的概念理论
4.1.2  资本流动的指标及测算方法
4.1.3  资本效率的概念界定
4.1.4  资本效率的相关指标及计算方法
4.2  资本流动与资本效率关系的分析框架及测量模型
4.2.1  资本流动与资本效率关系的理论分析框架
4.2.2  资本流动与资本效率关系测量模型及其检验
4.3  东、中、西部资本流动与资本效率情况的实证分析
4.3.1  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的经济现状
4.3.2  区域间资本流动情况分析
4.3.3  区域间资本效率的对比
4.3.4  我国区域间资本流动规模与资本效率的关系分析
4.4  研究结论与政策空间
4.4.1  东、中、西部资本流动与资本效率关系的分析结论
4.4.2  政策空间

第5章  我国东、西部经济增长中的均衡积累率比较分析
5.1  均衡积累率的动态分析框架
5.1.1  均衡积累率动态分析的目的
5.1.2  均衡积累率动态分析模型
5.2  均衡积累率动态分析模型中的数据定义与口径调整
5.2.1  东、西部资本份额和技术进步速率
5.2.2  东、西部人口增长率
5.2.3  东、西部社会平均折旧率与时间折现率
5.2.4  东、西部风险回避系数
5.3  全国及东、西部均衡积累率变化趋势的实证分析
5.3.1  全国均衡积累率变动趋势的模拟及分析
5.3.2  我国东部地区均衡积累率变动趋势的模拟及分析
5.3.3  我国西部地区均衡积累率变动趋势的模拟及分析
5.4  研究结论与政策空间
5.4.1  全国与东、西部实际积累率的比较分析结论
5.4.2  东、西部地区实际积累率与最优积累率的比较分析结论

第6章  西部大开发中摆脱“贫困陷阱”困境的政策选择
6.1  推动制度创新,完善西部高水平资金平台的制度环境
6.1.1  造成我国西部地区“贫困陷阱”问题的制度因素分析
6.1.2  推进西部地区投融资体制创新的建议
6.2  实施差别化的宏观经济政策是缩小我国东、西部经济增长差距的关键
6.2.1  我国缩小地区经济差距的宏观政策回顾
6.2.2  缩小我国东、西部经济增长差距的差别化宏观经济政策选择
6.3  发展西部资本市场、建立西部融资中心
6.3.1  “贫困陷阱”内在机理及对西部的影响
6.3.2  建立西部融资中心的设想
6.4  强化西部地区经济增长内部动力的政策选择
6.4.1  制约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内因分析
6.4.2  西部地区经济腾飞应采取的内部政策措施
参考文献
附表
课题组已发表论文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