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经济
中国少数民族经济学:适应时代需要而形成发展
刘永佶
中国少数民族经济学是中国经济学的必要环节,对它的研究,要以中国经济学为基础和前提,深入、系统地揭示少数民族经济的特殊矛盾,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少数民族经济和中国经济的发展。
记者(以下简称记):您于2006年提出了“中国少数民族经济学”的概念,现正主编由全国近10所民族院校联合编写的《中国少数民族经济学》一书。从“中国少数民族经济”到“中国少数民族经济学”,虽然只是一字之差,却有质的不同。这一学科成形的时代背景是什么?
刘永佶(以下简称刘):中国经济学的创建,需要借鉴、吸收外国经济学的一般性成分,更要针对中国经济矛盾的现实和历史进行系统抽象,从经济矛盾的规律中形成概念和理论。这是一个相当艰难和复杂的进程。已有的研究往往忽略少数民族经济这一环节,这无疑是一大缺陷。对于中国特有的民族院校的经济学工作者来说,我们有义务弥补这一缺陷。
少数民族经济矛盾的特殊性,是中国少数民族经济学的现实和历史根据,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针对中国少数民族制定的政策和法律,使少数民族经济的界定和研究有了可靠保证。在这样的基础上,半个多世纪以来,从事少数民族经济的教学、研究者和实际工作者,进行了不懈的努力,特别是上世纪80年代以来,利用在民族院校开设“中国少数民族经济”博士、硕士研究生点这个平台,在培养从事中国少数民族经济教学研究和实际工作高层次人才的同时,对少数民族经济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发表了若干部有独立见解和理论系统性的专著以及大量的论文。过去,虽然尚无“中国少数民族经济学”的提法,但“中国少数民族经济”专业研究的成果,已为其成为一门学科,构建一个系统的理论体系创造了必要条件。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