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民营经济与区域发展.第七辑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08062367
  • 作      者:
    宋华盛,叶建亮主编
  • 出 版 社 :
    浙江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内容介绍
    《民营经济与区域发展(第7辑)》是编者们近几年主持完成的地方政府咨询报告基础上修改编辑而成的。其所涉及的内容不仅包括政府的经济社会规划战略研究,也包括地方政府专门领域的规划研究,还包括行业部门发展战略研究。将这些“入世”的咨询研究编辑成书,除了系统地记录和积累已有的研究工作之外,更为重要的是从中努力展现经济理论如何结合实践活动的线索和对现实问题的理论分析视角。并以此不仅为实际工作者提供有一定理论含义的参考资料,也为理论工作者提供一些更为现实的素材范。
展开
精彩书摘
    国际化近程中浙江产业集群发展战略研究
    一、“浙江经济奇迹”与浙江产业集群
    浙江山多地少,素有“七山二水一分田”之称,人均耕地面积只有0.54亩,人均资源拥有量综合指数位居全国倒数第三位,属于资源小省。“资源小省”加上浙江地处海防前线,国家对浙江的投资微乎其微,从1952年到1978年中央对浙江的投资总额仅77亿元,工业基础十分薄弱。但是改革开放30年来,浙江经济高速发展,外贸出口迅猛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2004年浙江GDP总量突破万亿元大关;2005年浙江成为全国第一个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的省区;2006年浙江出口突破千亿美元。浙江已实现了从“资源小省”到“经济大省”的跨越,成为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最快、最具活力的省份之一。浙江经济的飞速发展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被誉为“浙江经济奇迹”或“浙江经济现象”。
    诺贝尔奖得主道格拉斯·诺斯认为,“有效率的组织是经济增长的关键,也是西方世界兴起的原因所在”。“浙江经济奇迹”的产生不仅依靠微观层面的产权制度改革与创新,更依靠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特色产业为支柱的产业集群这种有效率的产业空间组织在浙江的兴起与快速发展。关于浙江省的产业集群,虽没有连续的统计记载,但浙江省委政策研究室的调研统计仍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数据。据1997年调查统计,浙江产业集群产值超过1亿元的306个,合计总产值2664亿元,亿元以上产业集群的平均规模为8.71亿元。据2001年6月调查显示,浙江产业集群产值超过1亿元的519个,超过60亿元的25个,合计总产值约5993亿元,亿元以上产业集群的平均规模为11.55亿元。据2005年4—12月的大规模调查统计显示,截至2004年浙江产业集群产值超1亿元的601个,产值在10亿~50亿元的202个,50亿~100亿元的46个,100亿元以上的37个;产业集群工业总产值1 5826亿元,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约为64%,亿元以上产业集群的平均规模达26.33亿元。产业集群以同类产品生产企业及相关机构在特定地理区域大规模集聚为主要特征,依托基础设施、信息、技术及劳动力等资源的共享,形成庞大的配套分工协作、柔性制造和产业创新体系;其兴起与不断发展壮大已成为浙江工业经济发展的显著特色和创造浙江经济奇迹的强劲支撑。
    二、浙江产业集群与浙江经济国际化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浙江产业集群主要针对国内市场特别是“三北”市场和广大农村市场销售产品。90年代中期特别是2001年中国人世以来,浙江产业集群的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据浙江省委政策研究室于2005年4—12月进行大规模调查后发布的《浙江省块状经济发展报告》显示,2004年浙江产值超10亿元的285个产业集群的出口交货值合计为2901亿元,占当年浙江省出口总额的46.10%。这285个产值超1o亿元的产业集群中,有出口实绩的229个,出口交货值占总产值比重在10%~30%之间的110个,在30%~50%之间的68个,超过50%的44个。浙江产业集群出口贸易的迅猛增长已成为人世后浙江外贸出口飞速增长和出口依存度大幅提高的强劲推动力。相比之下,在浙江产业集群发展处于萌芽草创阶段的改革开放至80年代末,浙江外贸出口规模较小,出口依存度一直在10%以下徘徊;随着90年代浙江产业集群的发展壮大和集群优势的逐步发挥,整个90年代浙江的出口依存度一直维持在10%~30%之间;自2001年中国加入WT0以来,浙江产业集群的外贸出口进入迅猛增长期,带动浙江出口依存度平均每年保持5个百分点的增长速度;到2005年,浙江省出口依存度达到46.83%。
    其次,从出口贸易方式来看,浙江外贸出口迅猛增长主要是由一般贸易的增长推动。自有统计资料公布的1992年以来,浙江省一般贸易出口占出口总额的比重一直维持在70%~85%之间,这与浙江产业集群的出口贸易方式具有高度相关性。由于浙江产业集群主要集中在消费品生产领域,产品附加值相对较低,易形成地域性配套分工协作,故一般贸易出口是浙江产业集群的主要出口贸易方式,来料加工装配、进料加工等出口贸易方式所占比重很小。
    再次,从商品结构来看,据《浙江省块状经济发展报告》显示,浙江的产业集群主要集中在纺织、服装、电气、通用设备、交通运输设备等产值超千亿元的五大行业,这五大行业产业集群的总产值达8472亿元,占亿元以上产业集群总产值15826亿元的比重为53.53%。从产业集群单体出口交货值来看,出口超50亿元的产业集群为义乌小商品(186亿元)、绍兴纺织(121亿元)、平湖服装(100亿元)、临海礼品休闲用品(97亿元)、永康五金(84亿元)、慈溪家电(83亿元)、杭州(滨江)通信设备(67亿元)、鄞州服装(63亿元)、萧山羽绒(61亿元)、嵊州领带(60亿元)、余姚家电(50亿元)。因此,纺织、服装、机电等产品既是浙江产业集群生产的主要产品,也是浙江产业集群出口的主打产品。另一方面,从浙江省出口的主要商品来看,2000年以来,浙江出口居前三位的商品分别为:(1)机电产品;(2)服装及衣着附件;(3)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这三种主要商品出口占浙江出口总额的比重维持在65%~75%之间。
    浙江以一般贸易为主及以机电、服装、纺织等为主要出N商品的外贸出口模式,显示出与浙江产业集群的发展具有高度相关性。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浙江产业集群的出口贸易发展决定了浙江经济的出口贸易模式。
    三、国际化进程中浙江产业集群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民营中小企业发挥灵活的体制优势,依靠产业集群和专业市场开展专业化生产,形成了巨大的产业竞争力和国际竞争力,推动了浙江经济高速、持续地发展。进入21世纪,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浙江产业集群迎来了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的历史机遇,产业集群和中小企业国际化进程不断加快,从而推动浙江的制造业发展进入新的阶段。但必须指出的是,浙江的产业集群多数建立在低档次、低附加值基础之上,自身缺乏产品设计和研发优势,出口订单“爆炸式”增长或是依赖国外批发商、经销商等贸易中介下单和包销为主的间接出口,或是通过OEM的形式加入跨国公司的全球生产网络体系。这些现象如果不引起足够重视并加以解决,可能会伤害民营经济自然演化的内生增长机制,最终导致民营出口企业陷入规模报酬递减、创新能力衰退、产业结构僵化等典型的“贫困化增长”轨迹,地区进一步的发展能力和跃迁机会都将受到很大的制约,只能被动地处于全球一体化经济的边缘,沦落为依靠劳动力、土地等初级资源的低成本投入,满足低价格偏好的“世界车间”。
    (一)模仿竞争和恶性价格竞争普遍,“古典企业”的微观基础难以构筑国际市场势力
    现阶段,浙江省大多数民营企业的组织形式仍然停留于钱德勒(Chandler)意义上的“古典企业”,普遍缺乏容纳现代生产函数的制度装置,难以构筑起续补对外贸易大幅增长和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所需的新优势:就单体而言,民营出口企业规模都较小,数量众多的同类企业无法达成“价格合谋”,不具备将有限的产品差异加以区别和专门推销并转化为市场势力的能力,也即企业缺乏影响和控制市场价格的能力,只是与其他企业开展向下的恶性价格竞争。由于横向产品差异化努力得不到正常的利润补偿,往往会滋生企业进行产品模仿竞争,企业自主研发能力和资本积累能力长期积弱,先进设备、管理层级、广告投入以及品牌建设等高端要求对原发性的中小民营企业来说高不可及。另一方面,简单平移国内低质低价策略的全球市场挤占路子越走越窄,贸易摩擦和反倾销调查事件此起彼伏,温州打火机、眼镜、皮鞋,绍兴纺织品及海宁皮革等产品多次受到美国、欧盟及其他国家的出口限制,产品的国际市场认同度和影响力微乎其微。尽管随着我国进出口管制的放松,已经有相当多的民营企业被赋予自营出口权,但发展到独立营销性质的个体仍可谓凤毛麟角。
    (二)接单生产无法控制信息来源和销售渠道,对采购商的过度依赖引致市场交易风险增加
    目前,浙江企业的出口贸易往往体现为接单生产,由国外采购商(批发商或经销商)将样品拿到国内下单,赢得订单的代工企业只负责按照委托协议如期交货,不直接参与产品设计和客户开发。此类做法使得信息来源和销售渠道被牢牢地控制在国外采购商手中,人为地形成了出口企业与目标市场的隔绝,代工企业不仅无法及时洞察和识别外部市场的消费特征与需求结构,而且严重妨碍产品组合的不断革新与自主品牌的国际推广。一方面,由于世界市场变幻无常,供需双方事前在价格、品质、检验、付款期限、违约责任等条款上常常订立得不够完备,掌握外部信息和业务控制权上的不对称地位引致重新谈判、履约过程中机会主义行为和道德风险层出不穷;另一方面,由于国外采购商奉行“永远寻找最低价格、最好质量产品”的商业理念,一般会在几家合作伙伴之间选择以保持外包决策的弹性,其结果是双边契约关系经常不甚稳固。没被选中的企业只能接受退出市场竞争的无奈结局,被选中的企业则因为一定时期内全部资源和生产能力被圈定,关系专用性投资难以重新配置而承担对方毁约撤单的莫大风险。随着沿海地区生活成本的提高,土地、劳动力、水、电力等初级资源呈现全方位的紧张态势,传统劳动密集型优势产业既受到来自发达国家资本替代劳动的压制,又遭遇来自成本更为低廉的国家和地区的挤对,一旦对外贸易环境发生急剧变化,容易引发因制造基地迁徙和原有产业衰退而导致地方经济极度萎缩的“产业空洞化”风险。
展开
目录
序言
国际化进程中浙江产业集群发展战略研究
一、“浙江经济奇迹”与浙江产业集群
二、浙江产业集群与浙江经济国际化
三、国际化进程中浙江产业集群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四、开放经济中浙江产业集群发展与竞争力提升的对策建议

杭州高新区(滨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一、指导思想与总体目标
二、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升产业水平和层次
三、构筑区域创新体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四、优化经济结构,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五、积极推进城市化建设,完善城市功能
六、加大“开放带动”力度,增强国际竞争能力
七、深化体制创新,再造体制优势
八、加强社会事业建设,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九、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滨江”
十、建立健全实施机制,加强规划监督落实

宁波市服务业发展规划研究
前言
上篇  服务业发展总体规划研究
一、服务业的发展:理论与经验
二、服务业的发展环境、机遇与挑战
三、服务业发展的现状与特征
四、规划总体思路、目标、重点及保障措施

下篇  空间布局、行业规划及重点项目
五、服务业空间布局
六、生产性服务业
七、生活消费性服务业
八、其他新兴服务业
九、重点专项项目初步设想
附录  服务业的产业影响效应分析

绍兴市提高人才自主创新能力机制和环境研究
一、现状和问题
二、背景和挑战
三、总体思路
四、政策举措
附录1  绍兴市自主创新与人才现状——基于问卷调查的分析
附录2  《提高人才自主创新能力的机制和环境研究》企业调查问卷

永康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
序言
一、发展思路与奋斗目标
二、推进产业升级与转型,建设中国五金名城
三、强化城市功能建设,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四、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稳定发展第一产业
五、实施经济国际化战略,推进开放模式的转变与创新
六、强化资源和环境支撑,促进可持续发展
七、提高社会管理和发展水平,全面构建和谐永康
八、加快政府改革和职能转变,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

浙江省烟草专卖商业系统“十一五”发展规划研究
一、“十一五”发展的现实基础
二、“十一五”发展环境与趋势
三、指导思想、基本思路与战略目标
四、重大举措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