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后危机时代的中国机会.经济篇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0404825
  • 作      者:
    周勇,刘祥亚主编
  • 出 版 社 :
    新世界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编辑推荐
    《后危机时代的中国机会(经济篇)》金融危机后期,中国大机遇时代即将来临。中国经济如何迎接[春天]阳光卫视给你不一样的视角,著名经济学家茅于轼,阳光卫视董事长陈平倾力推荐。
    12位国内最前沿学者纵论,“危机过后的中国机会”,分享对于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思考。
    欧美国家经济有望何时复苏?
    如何判断房价未来走势?
    中国经济复苏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中国经济未来的最大增长亮点将会是什么?
    是否要让民间资本进入相对还属于垄断性质的经济领域?
    如何最大限度挖掘中国当前城市化的机遇?
    这次金融危机会对美国未来产生何种影响?
    后危机时代,中国经济将面对怎样的未来?
    12位国内最前沿学者纵论危机过后的中国机会,分享对于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思考。房价未来会怎样?房价起落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迷局?当凯恩斯主义救不了中国时,我们还有什么选择?此次金融危机,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文化根源?后危机时代,我们该如何反思诸多经济施救措施?
展开
作者简介
    陈平,秦德时代科技董事长兼总裁,阳光卫视董事长兼特约评论员。学者出身,1990年弃文经商,投资等产业。
展开
内容介绍
    《后危机时代的中国机会(经济篇)》讲述了进入2009年以来,一贯奉行“独立、独家、独到”原则的阳光卫视陆续制作了一系列讨论中国经济的节目。《阳光评论》栏目组陆续对中国大陆数十位最前沿的学者专家和企业家进行专访,共探金融危机过后的中国机会。如今,“后危机时代”已经到来,我们将这些最珍贵的思想呈现给大家,希望能够给当前中国企业界和经济界带来有益的启示,助力中国成为这次金融危机之后全球经济的最有力增长地。
展开
精彩书评
    我们正处在一个再次选择的十字路口,一系列的条件都在发生着变化:内在的条件发生了变化,外部的条件也发生了变化,不可能沿着过去的路走下去。  
    ——陈平,泰德集团董事长兼总裁
    中国经济现在的问题,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周期循环问题,而是在周期循环中,有深层次的结构调整。正是在深层次的结构调整的意义上,我说这个调整才刚刚开始。            ——许小年,中欧商学院教授
    到了2015年之后,城市化率肯定也很难再大幅上升。因此,我们要只争朝夕地利用未来剩下的这点时间,使得城市化率极大化,达到最高水平。        
    ——哈继铭,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
    我们看一个社会,最后会发现,危机的时代实际上是最有观察价值的。              ——王博,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2009年,中国会怎样?——访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哈继铭
    欧美国家经济在2009年是否有望复苏?
    目前全球经济,尤其是一些发达国家的经济已经进入了衰退期。从2008年二三季度开始,欧洲经济就出现了负增长,美国经济是从三季度开始出现负增长的。那么中国经济什么时候能够走出低谷,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这些发达国家的经济何时复苏。因为中国光出口一项在GDP当中就占了近40%,而我们的出口对国外经济的依存度很高。现在来看,美国经济可能在2009年年底的时候开始复苏,而欧洲经济2009年复苏无望,可能要到2010年。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看到,美国经济的这次衰退,主要是因为它的房地产泡沫破灭之后,房价下跌,从三个方面打击了它的经济。
    一方面就是消费者的信心受到重创,消费愿望明显下跌,现在已跌至28年来的最低水平。另外一方面,房价的下跌,使得美国的住宅类投资以及相关的投资增速明显回落。第三方面,美国有很多金融企业、金融机构因房地产下跌而受到了重创。这次和2001年那时候完全不一样,2001年美国IT泡沫破灭了,但几乎没有什么金融机构购买过IT股票,所以没有受到什么影响。但这次许多金融企业都购买了跟房地产按揭贷款相关的一些打包产品,甚至用了风险极大的高杠杆来购买。房价一跌,这些产品一钱不值,所以许多的金融企业就被摧毁了。这三个因素三管齐下,使得这一次美国经济的衰退程度比过去更深,持续时间也更长。
    我觉得只有等到美国房价开始见底回升的时候。才有可能见到美国经济的逐渐复苏。那美国房价什么时候才能见底呢?我们历史地来看,一旦房价下跌,没有三年五载,它是不可能见底的。这次的顶峰是在2006年,目前已经跌了两年了,我觉得房价还得要再跌一年。到2009年底才有可能见底。
    欧洲的经济到2009年也见不了底,因为欧洲的房地产泡沫比美国还要大。美国目前无论房价收入比还是房价租金比,与历史平均水平的差异都在15%~20%之间,也就是说房价可能还有15%~20%的下跌空间。但欧洲有些国家,像英国、法国、西班牙,它们的房价与历史平均水平相比,房价收入比和房价租金比分别高出历史平均水平60%~70%,所以它们的下跌空间更大。而且它们的房价跌得比美国晚,所以见底的时间会更晚。我觉得它们至少要到2010年才有可能经济见底。欧洲和美国这两个经济体是中国出口产品的最大买家,如果它们的经济需求一直比较弱,对我们的出口就会一直造成一些负面的影响,我们的经济增长速度就不可能在短期内有很大的提振。所以我觉得我们的出口复苏。怎么也要等到2010年。
    中国能否成为挽救全球经济的救世主?
    我认为光靠中国一家提振内需来挽救全球经济,那是不可能的。美国经济占全球经济的28%,欧洲经济也占全球经济的差不多1/4,而中国只占6.3%。我们的经济体还是相对比较小的,远没有达到挽救全球经济的程度。
    内需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私人经济的内需,另外一部分是政府可以通过政策来拉动的需求,所谓积极财政政策拉动的内需。私人经济的内需,我相信随着经济增速的下降,它的趋势性是要走弱的,而且我们短期内很难创造一些巨大的消费亮点。这个和10年前亚洲金融危机相比,困难就更大。因为10年前我们实行房改,确实创造了一个非常大的消费亮点。
    1998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该文件宣布,全国城镇从1998年下半年开始停止住房实物分配,全面实行住房分配货币化,同时建立和完善以经济适用住房为主的多层次城镇住房供应体系。由此,政府放手房地产市场。通知一出台,老百姓突然觉得可以拥有自己的住房,长期积压的需求瞬间就迸发出来,大量的私人资金进入房地产领域来进行投资,这样就在一定程度上抵御了亚洲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
    经过10年的发展,现在房地产行业已经相当成熟了,在某些地区可能是比较饱和的,而且房价也不是一般老百姓轻易能够承受的,所以这个行业本身也出现一些调整。我们看到现在发改委公布的70个大中城市的房价,最近这几个月环比都是在不断下降的,而且房价下跌的城市的个数在不断地上升。2008年4月只有5个城市房价下跌,11月上升到49个城市,而且交易量都大量地萎缩,所以私人消费的亮点不再像过去那么大。
    4万亿投资政策的拉动力有多大?
    既然私人经济的内需短期内难以大幅提振,那就剩下政府用积极财政政策所能拉动的这一部分内需了。我相信我们这个4万亿投资政策出来,一定会对经济有所拉动的。那么拉动力量有多大呢?我觉得,我们不能简单地用4万亿来除GDP。
    首先4万亿是两年的投资额,也许一年是2万亿。我们GDP是30万亿,表面上看2万亿相当于30万亿的百分之六七,但这不是计算财政拉动经济力度的一个科学方法。因为我们政府每年都是有这个投资的,并不是从零飞跃变成2万亿。要看财政政策拉动经济的力度有多大,必须看投资增量是多大。
    2008年不算这个4万亿投资计划,估计应该有1.5万亿投资,这是正常的情况。这2万亿和1.5万亿相比,增量是5000亿,5000亿相当于GDP的1.7、1.8个百分点,这才是2009年财政政策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当然,我们再加上一些增值税的转型等因素,加起来应该有两个百分点拉动。
    如果这4万亿是均匀分配的,2009年2万亿,2010年2万亿,那2009年是比2008年多了5000亿,2010年比2009年多多少?是零,是没有拉动的。除非2010年的私人经济能够比2009年增长快出近两个百分点来,才有可能说2010年的经济增长速度快于2009年。不然的话,有可能2010年比2009年更差,因为财政拉动力量没有了。你就从中国过去30年所出现过的三次经济下调周期来看,第一次是从1978年高点降到1981年,第二次从1984年高点降到1989年,第三次是从1994年高点降到1999年,没有一次是短于三年的。这次我觉得也很难例外。
    与1997年相比,本次的积极财政政策究竟会产生哪些不同的影响?
    大家经常会拿1997年的例子和现在作比较。当时也是政府加大投资,然后用了4~5年的时间,我们的经济又一个高速腾飞,但我认为,这二者显然是没有可比性的。因为那个时候。我们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事件。就是房改。房改推动了大量的私人资金流入到房地产领域里面去,而且那个时候中国基础设施非常薄弱。我们回想一下10年前,我们的高速公路情况,机场、港口、电力等等,非常薄弱,可投项目非常之多。应当说那个时候我们基础设施是百废待兴的,有许多项目投下去,不仅能够获得较好的社会效应,而且能够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而今天。我们尽管还有一些项目是有比较好的回报,但是它的量和10年前相比要小得多。比如说我们现在的高速公路,利用率是不是在每年上升呢?好像是在每年下降的,中国的汽车公路利用率在全球是比较低的;而且我们的港口的利用率也是在不断下降的。你再想找经济回报很高的这种投资项目,不是很容易的。所以现在来看,我们是有很多项目具有较高的社会效益,比如民生项目、农村的建设、铁路、城铁这些。但是我们回过头来想一想,这些项目是不是很赚钱呢?好像不是。也就是说,政府可以投,而且政府有必要投,但是它所能撬动的私人部门的投资量是比较小的。1998年的那个时候则不然,那个时候有许多私人资金不仅进入房地产,也进入了港口的投资,甚至有些外资来投中国的港口,来投中国的高速公路。那个时候的撬动效应。我们做了一个粗略的计算:1元钱的财政支出,基本上带动了3.2元的私人部门的投资。这样就非常划算,而且是四两拨千斤的效果。今天我们很难达到那么高的一个乘数效应。
    4万亿投资的最佳流向是哪儿?
    现在4万亿投资究竟怎么花,还没有一个特别明确的方案出来。但我想,我们能否从两个方面做一下努力:第一个,是不是我们所选择的项目,不光注重社会效益,还要选一些有经济效益的;第二个,在领域上有一些开放,让更多的民间资本能够进入一些目前相对还属于垄断的经济领域当中去,那么它的乘数效应,就能够很好地发挥出来。
    为什么有的项目社会效益比较高,而经济效益比较低呢?因为这些领域里面市场化成分、程度比较低,比如我们的铁路的收费、地铁的收费,这个价格是严格管制的,自然就不会有很高的经济效益。如果这些管制可以有所放松,让大家投了之后能赚钱,私人资金自然就会介入。如果说当年房价管着,不许涨,肯定不会有那么多私人资金涌入房地产市场。在这方面。我觉得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革要齐头并进,这才能真正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2009年,中国会怎样?——访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哈继铭
①欧美国家经济在2009年是否有望复苏?
②中国能否成为挽救全球经济的救世主?
③4万亿投资政策的拉动力有多大?
④与1997年相比.本次的积极财政政策究竟会产生哪些不同的影响?
⑤4万亿投资的最佳流向是哪儿?
⑥GDP增速回落真的很可怕吗?

第二章 经济危机中的中国机遇——访玫瑰石咨询公司董事、前摩根士丹利董事总经理谢匡
①国际金融局势出现了怎样的大转折?
②此次经济危机与之前遇到的危机有何不同?
③各国应对经济危机的做法对中国有哪些启示?
④中国面临着什么样的经济现状?
⑤如何把握危机中存在的机遇,实现经济转型?

第三章 世界经济转人“新硌局”——访泰德集团董事长兼总裁陈平
①美国经济转型对世界经济格局有什么影响?
②为什么说美国是这次经济危机的受益者?
③工业文明的变化轨迹是什么?
④中国怎样才能实现真正的崛起?

第四章 千亿美元敖助下的全球经济——访中银国际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
①怎样评价美国7000亿的救市方案?
②这场经济危机的发展方向是什么?
③经济危机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④7000亿救市方案是否意味着金融资本主义的死亡?

第五章 凯恩斯敖不了中国——访中欧商学院教授许小年
①中国经济是否开始回暖?
②凯恩斯主义能不能拯救中国?
③以往拯救中国经济靠的是什么?
④外需萎缩的局面下,改革开放的未来之路该怎样走?
⑤中国经济复苏的关键是什么?

第六章 救房市还是救经济?——访《财经》杂志首席经济学家沈明高
①救房价可能导致哪些问题?
②房价可能出现什么样的调整?
③中国政府急于救市的原因何在?
④国内消费新的增长点在哪儿?
⑤希机来袭,房地产市场该何去何从?
⑥沈明高如何解读房地产市场的未来?
⑦救经济还是救房市?
⑧何时才是买房良机?

第七章 如何利用货币政策防通缩——访亚洲开发银行驻中国代表处高级经济学家庄健
①通缩时代是否已经到来?
②通缩为什么难以解决?
③应对通缩有什么方法?
④怎样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⑤4万亿投资政策的效力会有多长?

第八章 经济危虮下的城市化机遇——访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哈继铭
①经济危机在中国肆虐的原因何在?
②影响西方经济增长的不利因紊是什么?
③中国的人口结构“拐点”何时出现?
④为什么说当前是改革的好时机?
⑤应对经济增长大幅下降的关键在哪儿?
⑥怎样才能提高城市化率?

第九章 人民币是否能借经济危机成为区域化货币?——访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新金融》杂志主编连平
①是什么在阻碍亚元的形成?
②人民币区域化存在着什么好处和风险?
③人民币区域化还有多长的路要走?
④哪个城市更适合充当人民币国际结算中心的角色?

第十章 经济危机下的金融创新机遇——访中泰信托投资公司总经济师陈乐波
第十一章 “信心”在经济中的作用——访泰德集团董事长兼总裁陈平
第十二章 新生的契机在于思想解放——访泰德集团董事长兼总裁陈平
第十三章 如何从民生角度解决经济危柳问题——访泰德集团董事长兼总裁陈平
第十四章 从文化根源上探寻经济危机解决之道——访泰德集团董事长兼总裁陈平
第十五章 金融危机的马克思主义解读——访《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经济编辑室主任许建康
第十六章 农村消费能否成为经济新增长点?——访亚洲开发银行驻中国代表处高级经济学家庄健
第十七章 人民币贬值事件中的政治博弈——访法国巴黎证券(亚洲)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陈兴动
第十八章 金融危机的哲学思考——访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导王博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