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区域中国:把脉中国区域发展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1788125
  • 作      者:
    刘奇洪著
  • 出 版 社 :
    中国经济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编辑推荐
    《区域中国:把脉中国区域发展》以时间(历史)为经,以空间(全球)为纬,点评中国区域发展得失,是政界、企业界决策必读之书。<br>关注热点、焦点、把握发展走势;东北振兴之关键、中部突围之路径、西北开发之选择、西南战略之重点、青藏发展之焦点、江苏发展之反思、广东经济之问题、文本崛起之方向、四川模式之弊端……
展开
作者简介
    刘奇洪,1966年2月生,江苏省张家港人,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博士,曾在江苏、广东、北京三地的企业、政府、研究机构、高校工作,现为河海大学区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br>    主要研究领域:区域/城市经济、国有经济改革、企业战略等方面,曾为《中国改革》、《21世纪经济报道》、《中国经济时报》等主流财经媒体特约撰稿人。在区域/城市经济研究方面,曾在《南方日报》、《中国改革》等全国性刊物发表过50余篇有影响力的区域经济发展文章。并在“湖南岳阳‘十五’规划”、“广东东莞桥头镇发展战略研究”等课题中任主要成员或课题负责人;2007年在重庆市委、市政府和四川省九寨沟管理局全球“求计问策”中分获三等奖和二等奖。<br>    2007年底所撰研究报告《广东未来五年发展方向选择》得到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广东省委书记汪洋的来信高度评价,并批示《南方日报》择要发表。在产业研究和企业发展战略研究方面,参与120余家国务院国资委直属企业的调研,并在“广东南海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培育核心竞争力”、“整合企业内外资源实现中建跨越发展”、“河南农业综合开发公司战略定位”、“江苏弘宇生态农业公司战略定位和发展规划”等课题中任主要成员或课题负责人。
展开
内容介绍
    《区域中国:把脉中国区域发展》从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研究了长三角、珠三角、东北、中部、西南、西北、青藏、北部湾等地区发展战略问题,研究视角独特,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较强的可操作性。例如,对广东发展问题的研究,充分体现了作者对广东历史、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娴熟和对广东发展中存在问题的深忧;对江苏发展的剖析,流露出对全国一些地方盲目照搬照抄江苏某些做法的担心;对东北地区的研究,指出东北今后最大的亮点在辽东沿海;中部六省,历史上曾创造了灿烂的辉煌,对其一度发展相对滞后的情况。作者给出了独到分析。《区域中国:把脉中国区域发展》另对西北、西南、北部湾等地也作了深入分析。《区域中国:把脉中国区域发展》作者既掌握了较全面的区域经济理论,更对各地区的区情有深入的了解。《区域中国:把脉中国区域发展》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有助于各地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蔓延的影响,破解发展难题。
展开
精彩书摘
    人口仅次于中国的印度,虽然人口密度要高于中国,但印度的宗教和种姓制度使得50%以上的人口甘愿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因此,尽管印度社会极度不平衡,但也保持了整个社会的超常规稳定。中国不同于印度,一方面,社会制度不容许社会极度不平衡,另一方面,中国“均贫富”思想自古在人们的心中就打下了深深的“烙印”。由此,以中国为首的东亚国家在过去的社会变革中,都出现了正如北京大学教授罗荣渠所言,具有内部衰败化和边缘现代化的特征。所以,在资源非常有限的前提下,目前政府应该格外珍惜稳定的社会环境,真正体现“以人为本”、“宪政治理”等理念,只有这样,中国才能可能抓住新的战略机遇期,实现社会经济的新飞跃。2004年7月1日实施的《行政许可法》,应该是政府自己求变的信号,如此走下去,中国才有可能避免因内部衰败而出现的被动式社会变革;另外,美国、欧盟否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国家,也不外乎一件好事,它也可能成为中国经济发展质量改善的一个契机、一种动力。<br>    就整个国家而言,中国工业化进程也不是始于今日,而是有了一个半世纪历程。一百多年前的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告诉我们,仅仅想从器物层变化实现工业化,是行不通的;工业化的实现,还靠制度环境的保障。关于这一点,先哲梁启超先生在百年前就指出,中国求变,实现强国之梦,必须遵循“观念——制度——器物”这样的轨迹。什么环境保障工业化、现代化的实现?<br>    ……
展开
目录
序<br>导言<br>第一章 振兴东北路在何方?——辽、吉、黑发展战略选择<br>一、东北发展之回顾<br>二、东北“病症”之分析<br>三、振兴东北之途径<br>第二章 中部冲出重围之抉择——晋、豫、鄂、湘、赣、皖发展战略选择<br>一、问题提出<br>二、中部之困 <br>三、中部突围 <br>第三章 经济全球化下的西北开发之路——陕、甘、宁、新发展战略选择<br>一、西北开发之回顾<br>二、西北开发区域环境分析<br>三、西北经济发展现状及主要问题<br>四、西北开发之对策<br>第四章 西南发展之路在何方?——把脉云贵川渝发展之路<br>一、西南发展历史之回顾<br>二、西南发展环境之分析<br>三、西南经济发展主要问题<br>四、西南城乡发展之对策<br>第五章 “世界屋脊”发展之路——青、藏发展战略选择<br>一、青藏地区经济发展之回顾<br>二、青藏地区发展环境之分析<br>三、青藏地区发展现状及主要问题<br>四、青藏地区发展之对策<br>第六章 江苏发展战略之反思<br>一、江苏经济何以难敌浙江经济? <br>二、江苏经济发展之反思<br>三、江苏沿海经济带发展战略选择<br>第七章 广东发展战略选择<br>一、问题的提出<br>二、广东区域竞争力下降主要表现<br>三、广东工业化特点<br>四、广东工业化类型及存在问题<br>五、未来广东发展模式选择<br>六、广东经济发展对策<br>七、结 论<br>第八章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广西经济发展战略选择<br>一、问题的提出<br>二、广西经济发展中问题主要表现<br>三、广西提升区域竞争力策略<br>第九章 汶川地震“震”出四川经济发展模式弊端<br>一、地震对于四川经济的短期影响<br>二、地震暴露了四川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br>三、地震要求四川进行经济发展模式创新<br>四、旅游业——地震灾区经济发展必然选择<br>第十章 把脉国家门户城市战略<br>一、香港明天更加香<br>二、上海:离战略目标有多远?<br>三、双城记——京津两市发展战略反思<br>主要参考文献<br>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