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资源节约型社会评价:指标·方法·应用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030248862
  • 作      者:
    左其亭,王丽,高军省著
  • 出 版 社 :
    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内容介绍
    我国政府明确提出了要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目标。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离不开一套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系统。《资源节约型社会评价:指标·方法·应用》在参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探讨了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概念及内涵;构建了一套具有5种资源类别、4个资源循环过程、3个层次的资源节约型社会评价指标体系;将指标体系中的各个指标用5个节点划分为4个等级,并确定其评价标准;提出了资源节约型社会评价的单指标量化-多指标集成评价方法;开发出具有普遍应用意义的评价系统软件;并将提出的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系统应用于全国多个省、市及县级行政区,计算其资源节约度;并对资源节约度相对较低的地区进行敏感性分析,找出对资源节约度较敏感的指标,并对当地的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资源节约型社会评价:指标·方法·应用》积极探索了资源节约型社会评价研究的关键问题,为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奠定了理论基础,并提供通用的计算机软件和成功应用范例,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资源节约型社会评价:指标·方法·应用》可供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等专业的科技工作者、管理者参考。
展开
精彩书摘
    第2章  资源节约型社会评价指标体系<br>    2.1  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评价指标体系的意义<br>    尽管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重要性在一定程度上已经被国内外接受和重视,但资源节约到什么程度才算是资源节约型社会,用哪些指标来衡量,国内外还没有统一的标准。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评价就是要量化某个地区资源的利用效率和资源的节约程度。在量化研究过程中,由于具体区域的实情千差万别,如果没有一套明确、清晰的评价指标体系作为尺度来衡量,则很难将资源节约型社会从理念的层次上发展成为一种实际工作中可操作的管理模式,进而用于指导实际工作。因此,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评价指标体系具有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br>    (1)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评价指标体系,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度量和评价一个国家、地区、城市资源节约水平的重要手段。通过对资源综合利用的状态、水平、程度进行定量的监测、诊断、评价、预警和调控,为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的全面实施提供科学的依据。
展开
目录
前言<br>第1章 绪论<br>1.1 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概念<br>1.2 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战略意义<br>1.3 国内外研究现状<br>1.3.1 国内研究现状<br>1.3.2 国外研究现状<br>1.3.3 亟待解决的问题<br>1.4 主要内容及框架<br>1.4.1 主要内容<br>1.4.2 研究思路与框架<br><br>第2章 资源节约型社会评价指标体系<br>2.1 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评价指标体系的意义<br>2.2 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评价指标体系的目标<br>2.3 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br>2.4 指标的筛选方法<br>2.5 资源节约型社会评价指标体系框架<br>2.6 资源节约型社会评价指标体系简介<br>2.6.1 水资源指标<br>2.6.2 土地资源指标<br>2.6.3 矿产资源指标<br>2.6.4 能源指标<br>2.6.5 其他指标<br><br>第3章 资源节约型社会评价标准<br>3.1 确定资源节约型社会评价标准的意义<br>3.2 确定资源节约型社会评价标准的方法<br>3.2.1 基本思路<br>3.2.2 确定方法<br>3.3 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评价标准及其确定依据<br>3.3.1 水资源指标<br>3.3.2 土地资源指标<br>3.3.3 矿产资源指标<br>3.3.4 能源指标<br>3.3.5 其他指标<br><br>第4章 资源节约型社会评价方法<br>4.1 基本思路<br>4.2 方法步骤<br>4.2.1 资源节约度的概念<br>4.2.2 定量单指标的量化方法<br>4.2.3 定性单指标的量化方法<br>4.2.4 多指标的综合描述<br>4.2.5 各种资源子节约度的集成<br>4.2.6 资源节约度等级的划分<br>4.3 权重的确定<br>4.3.1 权重确定的基本方法<br>4.3.2 本书确定权重的方法<br><br>第5章 资源节约型社会评价系统软件开发<br>5.1 系统开发目标<br>5.2 系统设计原则<br>5.2.1 实用性和先进性原则<br>5.2.2 安全性和开放性原则<br>5.3 系统基本构成及主要功能<br>5.4 系统开发实现<br>5.4.1 客户/服务器体系结构<br>5.4.2 数据访问及存储<br>5.4.3 系统开发平台<br>5.5 系统安装<br>5.5.1 系统硬件<br>5.5.2 系统运行<br>5.6 系统介绍<br>5.6.1 系统主界面<br>5.6.2 系统管理<br>5.6.3 数据管理<br>5.6.4 评价计算<br>5.6.6 窗口管理<br><br>第6章 全国省级行政区资源节约型社会评价<br>6.1 全国的资源概况<br>6.1.1 水资源概况<br>6.1.2 土地资源概况<br>6.1.3 矿产资源概况<br>6.1.4 能源概况<br>6.1.5 其他<br>6.2 全国2004年省级行政区资源节约度计算<br>6.2.1 计算采用的指标<br>6.2.2 子节约度的计算<br>6.2.3 权重的确定<br>6.2.4 资源节约度计算结果<br>6.2.5 结果分析<br>6.3 全国2005年省级行政区资源节约度计算<br>6.3.1 计算采用的指标<br>6.3.2 子节约度的计算<br>6.3.3 权重的确定<br>6.3.4 资源节约度计算结果<br>6.3.5 结果分析<br>6.4 全国2005年与2004年资源节约型社会评价结果对比分析<br><br>第7章 河南省地市级行政区资源节约型社会评价<br>7.1 河南省概况<br>7.1.1 水资源概况<br>7.1.2 土地资源概况<br>7.1.3 矿产资源概况<br>7.1.4 能源概况<br>7.1.5 其他<br>7.2 河南省地市级行政区资源节约度计算<br>7.2.1 计算采用的指标<br>7.2.2 子节约度的计算<br>7.2.3 权重的确定<br>7.2.4 资源节约度计算结果<br>7.2.5 结果分析<br><br>第8章 郑州市县级行政区资源节约型社会评价<br>8.1 郑州市概况<br>8.1.1 水资源概况<br>8.1.2 土地资源概况<br>8.1.3 矿产资源概况<br>8.1.4 能源概况<br>8.1.5 其他<br>8.2 郑州市县级行政区资源节约度计算<br>8.2.1 计算采用的指标<br>8.2.2 子节约度的计算<br>8.2.3 权重的确定<br>8.2.4 资源节约度计算结果<br>8.2.5 结果分析<br><br>第9章 敏感性分析及应用<br>9.1 敏感性分析的基本理论方法<br>9.1.1 敏感性分析的概念<br>9.1.2 敏感性分析的目的<br>9.1.3 敏感性分析的原理<br>9.1.4 敏感性分析的步骤及内容<br>9.2 敏感性分析在资源节约型社会评价中的应用<br>9.2.1 应用的目的及方法<br>9.2.2 在全国资源节约型社会评价中的应用<br>9.2.3 在河南省资源节约型社会评价中的应用<br>9.2.4 在郑州市资源节约型社会评价中的应用<br>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