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经济下,宏观经济调控的目标是实现宏观经济的内外均衡,即在实现内部均衡的同时保持外部均衡。内部经济失衡和外部经济失衡是相互影响和相互依赖的,二者既有内在一致性,又有冲突性。所谓一致性,是指内部经济失衡会导致外部失衡,外部失衡也会引起内部失衡,两者会相互转化,相互作用。所谓冲突性,是指在某些情况下实现内部均衡的政策会加剧外部失衡,反之,亦然。
目前,中国经济内外失衡曰趋严重。内部失衡表现为储蓄过剩,投资增长过快,消费特别是居民消费严重不足;外部失衡表现为“双顺差”持续增加,外汇储备大幅增长,人民币存在持续升值压力。其中,内部失衡是主要的,内部失衡决定着外部失衡,同时,外部失衡反过来又加剧了内部失衡。由于货币政策出现利率和汇率目标的政策,中突,宏观经济调控顾此失彼,陷入政策困境。中国宏观经济运行出现的“三过”即投资过旺、信贷过多和顺差过大的问题,就是内外经济失衡的反映。内外经济失衡不仅损害了国内居民的经济福利,而且经济失衡的压力逐渐积累,必然使经济硬着陆,最终造成国民经济大起大落。宏观经济调控应该把握经济发展的趋势, 以实现经济的动态均衡为目标,促进经济的稳定、协调、可持续发展。
本书主要运用均衡分析法、演绎法和归纳法、历史分析法,结合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以开放经济下的宏观经济学为基础,分析了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概念的历史演变及新的内涵,深刻分析了内外经济均衡的对立统一关系及内外经济非均衡的联系机制,总结了内外经济均衡的调节机制和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及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调节内外经济失衡的经验教训,回顾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内外经济政策冲突,对2002年以来的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和效果做了系统性评价,阐述了造成内部失衡和外部失衡的深层次原因,并从赶超战略、传统经济方式视角与全球经济失衡视角考察了中国经济内外失衡问题。
笔者认为造成中国内外经济失衡的原因是复杂的,既有经济全球化、世界产业结构调整和国际货币体制缺陷等外部因素,又有国内传统经济发展赶超战略、经济发展方式等内部因素;既有制度、体制等长期因素,又有宏观经济政策不协调等短期因素。因此,本书提出治理中国经济内外失衡的总体思路,并从短期和长期两个方面提出了具体治理对策,力求标本兼治、多管齐下、综合治理。治理中国经济内外失衡,短期内要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提高宏观经济调控的有效性和科学性,长期要深化体制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