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概论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811184587
  • 作      者:
    刘铮主编
  • 出 版 社 :
    上海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内容介绍
    要防范危机,首先应该做到全面认识。就认识的深度而言,《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概论》力求从伦理道德和经济学层面挖掘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囊括历史上的经典著作和典型事件,围绕中国的后发优势探讨经济发展所应该汲取的经验教训。就认识广度而言,《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概论》的写作建立于课堂教学基础之上,书中的环境保护、资源节约、节制消费等可持续发展理念能够被学生所接受、传播并内化为行动才是我们的最终目标。因此,除了理论之外,《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概论》还结合国内外可持续发展的实际,让读者深切感知到危机的存在,而我们人类能否在地球上持续健康地生存下去,有赖于每个人能否自觉肩负起公民责任。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  总论<br>    第一节  学习可持续发展观的目的、意义,研究方法及总体框架<br>    一、学习可持续发展观的目的意义<br>    可持续发展观是经济发达国家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经验教训的总结。在经济增长的过程中,由于人们单纯追求经济增长而一度忽视自然规律,不惜过多地耗费地球的稀缺资源,并造成空气、水源、土壤等严重污染,在经济增长取得一定成就的同时付出了难以弥补的惨痛环境代价。我们学习可持续发展观,首先应当搞清楚几个基本问题,即:<br>    1.掌握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基本观点,分清经济增长、社会发展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之间的概念界定以及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br>    2.了解可持续发展观提出的宏观背景以及在国际、国内经济增长过程中出现的与可持续发展观相背离的现实问题。<br>    3.当代社会可持续发展应当把握的几个主要问题以及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路径选择。<br>    通过学习可持续发展观,不断掌握并自觉形成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科学发展观、价值观、消费观以及相应的行为方式。可持续发展不仅与宏观的经济发展战略有关,而且与每一个生命个体联系紧密。人类作为自然界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承担着重要的责任。
展开
目录
前言<br>第一章  总论<br>第一节  学习可持续发展观的目的、意义、研究方法及总体框架<br>一、学习可持续发展观的目的意义<br>二、可持续发展观的研究方法<br>三、本课程的总体框架<br>四、可持续发展观的相关概念界定及相互关系<br>第二节  可持续发展观的提出和理论形成<br>一、可持续发展观提出的历史背景<br>二、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形成与发展<br>三、影响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br>第三节  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br>一、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是世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威部分<br>二、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弘扬节俭生活方式<br>第二章  寂静的春天<br>第一节  人类的活动<br>一、明天的寓言<br>二、死神的特效药<br>三、地表水与地下海<br>四、土壤的王国<br>第二节  人类的代价<br>一、再也没有鸟儿歌唱<br>二、每四个中有一个<br>三、人类的代价<br>第三章  多少算够——消费社会与地球的未来<br>第一节  评价消费<br>一、消费的困惑<br>二、消费者社会<br>三、值得怀疑的消费回报<br>四、消费的环境代价<br>第二节  寻求充裕<br>一、食品和饮料<br>二、清洁运动<br>三、生活资料<br>第三节  驯服消费主义<br>一、“不消费就衰退的神话”<br>二、需求的培养<br>三、持久的文化<br>第四章  增长的极限——资源环境约束与可持续发展<br>第一节  人类与自然<br>一、自然对人类的贡献<br>二、人的心灵离自然越来越远<br>第二节  人类与环境破坏<br>一、经济利益下触目惊心的环境破坏<br>二、人类是怎样一步步造成今天的环境问题<br>第三节  增长的极限<br>一、《增长的极限》与罗马俱乐部<br>二、《增长的极限》内容<br>三、不同的声音<br>第五章  世界范围可持续发展观的价值考量<br>第一节  可持续发展观的提出<br>一、可持续发展概念提出的背景<br>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想<br>第二节  主流经济学不是万能的:经济学与生态保护<br>一、主流经济学理论中的经济增长极限<br>二、绿色GDP核算方法与实践<br>第三节  外部性理论<br>一、外部性的类型<br>二、外部性的特征<br>三、外部性的消除对策<br>第四节  国际环境合作<br>一、国际环境合作的必要性和可能性<br>二、国际环境合作的有关机构<br>三、全球性的环境保护行动<br>第六章  黄河边上的沉思——中国经济发展所面临的资源约束<br>第一节  不容乐观的现实——以黄河污染为例<br>第二节  日益凸现的资源瓶颈<br>一、能量之源——矿产资源的缺乏<br>二、生命之源——水资源的缺乏<br>三、万物根基——土地资源危机<br>第三节  资源利用效率及污染状况<br>一、资源利用效率<br>二、环境污染状况<br>第四节  循环经济<br>一、循环经济概述<br>二、循环经济的基本特征<br>三、关于循环经济的思考<br>四、中国的循环经济<br>第七章  关于中国GDP“争论”与“中国崩溃论”<br>第一节  中国威胁论与中国崩溃论<br>一、中国威胁论<br>二、中国崩溃论<br>第二节  关于中国GDP的争论<br>一、对中国GDP的国际质疑<br>二、国内学者的反驳<br>第三节  解读“中国崩溃论”,隐藏在数字背后的问题<br>小结:告别GDP崇拜<br>第八章  中国经济发展的回顾与展望<br>第一节  转型的中国经济<br>一、中国经济转型的涵义<br>二、转型中国宏观经济的典型事实<br>第二节  中国经济增长周期性和复杂性<br>一、中国经济增长的周期性<br>二、现阶段中国经济周期的复杂性<br>三、对经济周期中的投资与消费的调控<br>第三节  转轨时期的财政政策<br>一、中国财政政策变化的六个阶段<br>二、转轨经济中财政政策的特点<br>三、转轨时期的财政政策作用分析<br>第四节  转轨时期的货币政策<br>一、转轨经济中货币政策的基本特征<br>二、转轨经济中的货币政策手段<br>第九章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和谐社会建设<br>第一节  经济全球化的概念界定、内涵及实质<br>一、全球化的概念及内涵<br>二、马克思、恩格斯论经济全球化<br>三、经济全球化的本质<br>第二节  经济全球化的正负效应<br>一、经济全球化的正效应<br>二、经济全球化的负效应<br>三、经济全球化给中国带来的机遇<br>第三节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br>一、人与自然的和谐是可持续发展观的内容之<br>二、人与人的和谐是和谐社会的重要标志<br>三、各种矛盾凸现制度缺失<br>四、和谐社会建设呼唤机会公平的制度安排<br>第十章  可持续发展与公民责任<br>第一节  有关“生态意识及行为”的国内外研究现状<br>一、国外学者对生态行为影响因素的研究<br>二、中国学者对大学生生态意识和行为的研究<br>第二节  问卷调查设计与回收状况<br>一、问卷调查结果分析之一——生态意识部分<br>二、问卷调查结果分析之二——生态意识与行为的差距<br>三、问卷调查结果分析之三——自我评价与展望<br>四、结论<br>附:上海大学学生生态意识及实践状况的问卷调查<br>小测试:你是环保小卫士吗?<br>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