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发展与发展政策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4951311
  • 作      者:
    (美)约瑟夫·斯蒂格利茨(Joseph E. Stiglitz)著
  • 出 版 社 :
    中国金融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内容介绍
  《发展与发展政策》讨论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全球性金融不稳定和全球化等一系列发展问题,并且对中国向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面临的挑战给予了特别关注。与发达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通常面临着更加严重的市场失灵问题。政府的一个重要职能就是去解决这些市场失灵问题。在制定发展政策最早的阶段,就应该认识到市场的这些局限性。
展开
精彩书摘
  这种研究方法的优越性,在适用于发展中国家的成本一收益分析法中体现得非常明显。成本一收益分析法是利特尔(Little)和莫里斯在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提出来的,它从根本上提出了最优政策的决定问题,以及存在有关可供选择的税收和贸易政策的基本约束时,影子价格应该如何同时决定的问题(戴梦德和莫里斯在1971年为这一分析方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框架)。。这种分析方法表明,当有关税收和贸易政策的约束条件变动时,最优的政策和影子价格也会发生改变。而最优政策和影子价格的变动,接着又会对有些约束条件(尤其是有关贸易政策的约束条件)产生影响。因此,根据成本一收益分析法计算出来的影子价格(及其理论基础),就成了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批评许多发展中国家在50年代和60年代实行限制性贸易政策的一个关键性因素。因而,这些研究成果极大地推动了70年代以来的贸易自由化进程。
  莫里斯的研究成果,曾经为当时许多重要的政策辩论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他一直都将理论模型视为政策辩论的结构化过程的一部分,并且以理论模型为基础来提出基本问题。在考察中国的经济改革时,我们尽量从同一个视角来比较中国的改革进程和欧洲及中亚的前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从理论的角度看,在这些问题中,最重要的是信息和组织。在本文中,有以下假设因素:对各种政策改革的反应,政府的目标,决策者可以获得的与决策环境有关的信息,以及转型过程中的反应。如果我们以这一理论(确切地说,以莫里斯的思想)为指导,来考察中国及其他国家的转型路径,那么就能更加深入地了解政策改革、制度演变和行为变动的过程。同时,以这种研究方法来展开分析,我们还能提出许多基本问题。在最近几年里,社会科学中最为重大的挑战之一就是,理解制度和行为的变化。
展开
目录
导言
新发展经济学
市场、市场失灵与发展
理性农民、有效制度与农业组织理论:发展经济学的方法评述
现代经济理论与发展
发展理论与实践
更丰富的政策工具与更广泛的发展目标:迈向后华盛顿共识
21世纪的发展议程
迈向新的发展模式:战略、政策与过程
市场经济下的发展战略框架:目标、范围、制度与工具
农业组织理论
农业组织经济学:理论、实践与政策
分成制与农业市场的关联性
转型经济学
改革何去何从?——论10年转型
“激进式改革”之后?部分国家法治建立的障碍
谁来看管看守员?
政府的作用
再论政府的作用
政府在发展中国家经济中的作用
关于政府作用的新视角
改革
对改革理论与实践的反思
改革全球经济结构:从近期危机中得到的教训
中国改革
信息、计划与激励
体制创新与地方政府在转型经济中的作用:对中国广东省的案例分析
比较视角下的中国经济改革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