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2008年的金融危机
对经济学和来自经济学的结构性教训
金融监管专题
重构美国证监会:财政部有更好的主意吗?
反思资本监管
谁来监督监督者
新闻市场中的竞争与真相
重建福祉:地震后给最需要的人提供公共服务
领导人重要吗: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家领导人与经济增长
千恐万惧一齐来
价格协议和反垄断中的“本身违法原则”
内容摘要
《比较.第40辑》的主编吴敬琏教授在说到这场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时指出:“现象和本质是有差工别的,近期的结果和长期的结果又往往不同”,如果我们“看现象比较多,比较关注近期的问题,而不能考虑它背后的机理,不能预见,这样就会出问题”。无论是对危机的理论解读,还是应对危机的政策设计都应该尽可能地避免以现象替代本质,重短期而轻长期。
《比较.第40辑》开篇正是立足于这样的立场,阿西莫格鲁谈到了经济学、经济学家的失职和反省。经济学家们把经济周期的缓和误判成人类已经可以终结周期,把自由市场等同于无监管的市场,把大企业的自我监督视为理所当然,虽不是危机的罪魁祸首,也是危机的推手。他特别指出,危机时刻,经济学界在反省的同时,仍可以为政策制定者提供重要的建议,不是针对政策的细节,而是着眼于长期的远景,尤其是当前的政策对一国乃至全球长期经济增长潜力的影响。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