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放纵的资本主义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6035842
  • 作      者:
    (英)安德鲁·格林(Andrew Glyn)著
  • 出 版 社 :
    东方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作者简介
  安德鲁·格林,执教于牛津大学,主要讲授经济学等课程。他曾任英国矿工联盟的经济顾问,现任国际劳工组织和英国财政部的顾问、《牛津经济政策评论》的副主编。
  安德鲁·格林与他人合著了多部有关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问题的专著,并主编了《新自由主义时代的社会民主》一书。他发表过大量有关就业、收益率、经济思想史方面的论文,并长期为一些期刊和报纸撰写有关当前经济和政治问题的文章。
展开
内容介绍
  《放纵的资本主义》将提供这一段简要的历史,描述这些转变究竟是如何发生的,并考察放纵的自由企业对增长、稳定和公平的经济环境所带来的冲击。任何作者都希望自己的作品能更广泛地被理解和接受,我也不例外。具体到《放纵的资本主义》,我更希望它能吸引那些对当前经济和经济政策感兴趣的人。尽管我在书中已经尽力解释了那些不太常用的概念,但读者事先熟悉一些经济术语和观点还是会有帮助的。我相信,这本书能够对于那些在社会科学领域——不仅仅是经济学领域的研究者,尤其是那些想从全局来了解经济体系如何发展的研究者有所助益。《放纵的资本主义》将重点讨论那些世界上富裕的地区和国家——西欧、北美、日本以及澳大利亚等。至于其他国家,它们的重要性则完全取决于其经济发展在何时、何地能够成为影响发达经济体系的主要因素。因此,我在《放纵的资本主义》中基本上不会提及非洲,但会非常关注中国。对南半球国家感兴趣的读者应该会对《放纵的资本主义》产生浓厚的兴趣。毕竟,富裕的北半球的经济走向对世界上的其他地区具有重要的影响,从而也与那些关注贫困国家利益的人息息相关。
展开
精彩书评
  这是迄今为止最好的一本经济史著作,它描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尤其是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本书清楚地指出了对当前经济现象进行研究和辩论的问题所在。它包含了各种有用的信息,应列为人们的必读书目。
  ——理查德·B·弗里曼哈佛大学赫伯特·阿瑟曼经济学讲座教授、国家统计局劳动力研究项目负责人
  安德鲁·格林以明快的笔触、醒目的图表以及生动的注释,为我们展现了20世纪最后10年,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简明经济史。正像他所表述的那样,资本主义实现了决定性的、意想不到的回归,但这一转变的经济和社会前景还晦涩不清。
  ——阿德里安·伍德牛津大学国际发展学教授
  本书是一部经典之作,它由英国最负盛名的政治经济学家安德鲁·格林写就,对当代资本主义进行了详尽、深刻的剖析。对于读者来说,这本书的每个部分都中可信的。
  ——阿吉特·辛格英国剑桥大学经济学教授
展开
精彩书摘
  资本主义面临的挑战
  我们都有这样一种感觉,现存的资本主义制度将面临着崩溃的危机。我认为,相对于彻底的改变而言,这对英国留在现有的西方自由金融体系内倒是一个机会。我们知道,托尼·本作出了一个政治决定,要使英国离开IMF。我想,如果这真的发生了,那么整个资本主义体系将会崩溃。上帝知道意大利可能已经做了什么;法国可能已经在相同的方向做了彻底的改变。这不仅会对经济复苏产生影响,而且还会产生严重的政治后果。所以,我们应该更全面地去看待它。
  ——“1976年美国国务院官员呼吁英国重返与IMF的谈判”,引自《星期日泰晤士报》,1978年5月21日
  20世纪50~60年代,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地区和国家(如,北美、西欧、日本和澳大利亚)的经济经历了空前的繁荣。这种繁荣伴随着低失业率、低通货膨胀率和迅速提高的生活水平。然而韶华易逝,在20世纪60年代的后半期以及整个的70年代,这个稳定、赢利、增长的经济体系面临着崩溃的潜在威胁。因此,20世纪50~60年代后来就被称为“黄金时代”。正如本文开始引述的那段文字所指出的,看似十分稳固的资本主义制度正面临着严重的危机。
  本章的其余内容将概要地介绍上述情况的各个方面。20世纪50~60年代的长期繁荣带来了高就业率,也极大地增强了工人的谈判地位。这导致了工人工资的增长和企业利润的减少,工人的有力联合使雇主按照他们的意愿经营他们的企业和进行投资的自由受到了挑战。随着欧洲和日本的生产效率逐渐地接近美国,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由美国领导的相对有序的国际经济体系逐渐走向解体。不同国家程度各异的工资压力,还导致了固定汇率体系的瓦解。20世纪70年代早期,需求高涨导致了食物和原材料价格上涨,并加剧了通货膨胀的压力,而投机交易进一步使通货膨胀的压力达到了顶峰。除此之外,还有更不好的预兆,1973年末,在欧佩克(OPEC,即石油输出国组织)的推动下,石油价格增长了4倍之多,而且这些前殖民地国家的立场非常坚定。更具根本性的问题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生产率增长速度严重下降,这一问题从若干年后来看更加清晰。由于生产率增长是提高生活水平、改善公共服务的基本动力,所以,缓慢的经济扩张势必加剧国民产出分配的冲突。
  这些问题看起来似乎毫不相干,但实际上它们有着共同的主题,即“黄金时代”的巨大成功似乎已经逐渐削弱了发展的基础。它带来了全面就业,却也壮大了工人的力量;它导致能源和其他材料的需求高涨,却也增加了可实现供给的巨大压力;它加快了欧洲和日本追赶美国的步伐,却也打乱了原有的国际经济关系;它充分挖掘了现有的技术潜力,但生产率的提高却似已筋疲力尽。另外,尽管苏联和其他的计划经济国家自身存在着严重的经济问题,但它们毕竟保留了不同于自由市场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路径。尽管计划经济只是许多发展中国家的重要模式,但它表现出来的可行性也使发达国家工人运动所提出来的一系列建议变得更加易于接受,这些建议恰好是以约束自由市场资本主义为目的的。接下来,我们将更详细地考察20世纪70年代动乱的各个方面。这种广为人知的所谓“资本主义危机”的起因和性质受到热烈的讨论,不同的学者以为下面讨论的各个因素有着不同的分量。这里,我们讨论以阿姆斯特朗等人强调的“赢利性和资本-劳资关系”的理论为指导。
  组织起来的工人
  在长期繁荣的20世纪50~60年代,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最引人注目的就业趋势是:农业用工重要性的下降和相应的工业、服务业中工薪人员的增多。在OECD成员国中,农业用工占用工总数的比例从1950年的25%下降到1973年的9 %;随着农民向城镇的转移,这种以自我雇用为特征的工作所占的比例从1954年的31%下降到1973年的17%。
  在欧洲,农业雇工人数的下降速度不像日本那样快,但要远远超过美国,因为美国农民原本就少。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使工业和服务业获得了大量可用劳动力,而这也使适龄就业人口数量大增。服务业雇工人数的增长速度比工业雇工人数的增长速度快,这是由于服务业的工人生产率增长速度更缓慢。被雇用的适龄(15~64岁)男性的比例下降了,这是因为更多的人留在了学校里接受教育,坚持工作到退休的人更少了。但是,这种“无所事事”现象的增加并不意味着男性的工作岗位过于短缺,而是因为男性的失业率在下降。
  女性就业的比例相当小。1950年~1973年,只有14%的城市妇女在工作;同期相比,1950年有52%的城市男性参加工作,到1973年,这一比例下降为44%。但在欧洲,随着越来越多的女性从家庭转移到服务业,城市女性就业增长的速度是男性的2倍。
  尽管外来移民的增长也很迅速,但即使到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劳动力市场变得非常紧张的时候,这种移民也每年只是为高度工业化国家提供了0.1%的劳力。或者说,工作适龄人口的增长中只有极少数来自于这种移民。在欧洲,外来劳动力移民对于增加劳动力的贡献率只相当于农业劳动力转移的1/5。
  资金的迅速聚集是现代工业和服务业部门就业扩张背后的动力。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早期,资本家以每年5%的速度增加着他们的资金储备。尽管人均资本增长强劲,但新工厂和办公机构的用工需求还是在不断地增加。
  城市人口的急剧膨胀带来了工会主义的强势和通过立法支持工人的谈判地位的变革。表给出了一些相关的指标,显示在一般的OECD成员国中,工人中的工会组织成员的比例有所增长。这种增长并不明显,因为服务业中的工人数量在增加,而服务业中的工人(除掉公共部门雇员中增长的那部分)比起工厂中的工人来说则趋向更少的联合。但是,伴随着长期的低失业率,工会组织日渐强大。表还表明,与工资水平相比,失业救济金的水平在稳定增长,领取救济金的限制要求也变得更为宽松。失业的可能性不仅变得很低,而且对那些受失业影响的人来说,它所导致的收入损失也在变小。因此,不管条件怎么样,找第一份工作时面临的压力可能变得越来越小。正如OECD提供的数据所显示的那样,旨在限制雇主有关雇用和解雇权利的雇工保护法,在这一时期也得到了充实。工人们另一个显著的收益是平均工作时间的急剧减少,从20世纪50年代的大概年均2 000个小时下降到1973年的1750个小时——相当于每个星期少工作大半天的时间。
  工人地位的提高和雇主抵制工人要求的重要标志之一是频繁的劳资冲突。20世纪60年代末,爆发了最大规模的工人反抗运动——罢工风潮。最初,罢工起因于工人反对镇压学生运动,随后工人们占领了很多工厂。在法国,1968年5-6月间,有1.5亿个工作日被用于罢工。经过工会高层的协调,“工人控制”等激进要求也被纳入谈判的议程。谈判的结果是:工人工资上涨10%,提高最低工资以及工会权力。1969年,意大利发生了连续的罢工运动,这场风波开始于工厂的工人,0.6亿个工作日被用于罢工。这场罢工风波以工资再涨10%、减少工作时间、蓝领工人和白领工人在疾病医疗上享有平等待遇以及工会的权力扩张而告终。在一项国家收入政策破产后,英国在1970年~1971年间有近0.25亿个工作日被用于罢工。甚至一贯平静的德国,也被非正式的罢工浪潮给打乱了。1970年,在OECD成员国的“每位工人参加罢工的时间排行榜”上,美国高居首位(1954、1955、1959、1960和1967年,它也曾登上榜首)。
  图显示了OECD成员国的长期罢工趋势。我们用5年的平均值来克服年度之间波动的影响,并以工业界的每1000名工人罢工的天数来计算。从20世纪60年代末期到70年代中期,罢工逐渐增强;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到90年代,罢工又出现了显著的下降。就公开的劳资冲突而言,甚至与20世纪50~60年代的黄金时代相比,90年代都表现出难得的平静。
  在欧洲的每个国家中,经历了主要的罢工运动之后,工人工资都或多或少地出现了翻倍增长20世纪70年代早期,OECD成员国工人的实际工资以每年4%的速度稳定增长。名义工资的急剧增长促成了20世纪60年代后期的通货膨胀率的增长。随后的油价和商品价格上涨,使得20世纪70年代早期的通货膨胀率更加迅猛地增长。当通货膨胀率达到每年12%的水平时,名义工资的实际价值却以每月1%的速度下滑——速度快得足以引起人们的特别关注,这也成为社会矛盾增加的一个根源。
展开
目录
序言
1.资本主义面临的挑战
组织起来的工人
国际经济关系秩序的瓦解
生产率增长减缓
可替代的制度
击败挑战了吗

2.紧缩、私有化和解除管制
货币政策与失业
政府赤字
国营企业的私有化
政府服务和私人采购
劳动力市场解除管制和失业
小结

3.金融与所有权
金融部门的崛起
金融和家庭消费
股东价值和股票市场繁荣
股东价值和公司治理
谁来承担成本
国际金融
金融不稳定性
小结

4.全球化与国际经济关系
美国及其竞争对手
美元与美国国际收支
世界范围内的资本积累
中国的出口高峰
国际经济一体化
贸易
外国直接投资
移民
小结

5.工人的退却
就业和结构性变化
低技能工人
时间、工作强度、就业保护、失业救济
工资
降低工资还是减少工作一可恶的取舍
工会力量的衰退
资产负债表

6.增长与稳定
发达国家的活力
美国与新经济
日本经济停滞
欧洲之痛
不稳定的增长
展望

7.社会福利和收入分配
社会福利支出
谁为社会福利支出买单
税负的限制因素
收入分配不平等
贫困、税收与福利制度
差异的大小及持续性
平均主义的命运
追求经济增长
注释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