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产业转移动力机制及福利效应分析的理论基础
学术界从不同的学科角度对产业转移问题进行了研究,如古典区位理论和新经济地理理论从经济地理学的视角研究了产业转移的原因及区位选择;雁阵模型及其延长线理论从产业经济学的视角对东亚地区的产业转移问题进行了理论和实证研究;而国际投资理论则从投资经济学的视角对产业转移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的阐述。上述基本理论已成为研究产业转移问题的理论基础。本书对于产业转移动力机制及福利效应的分析也是基于以上各理论,并将借鉴各派理论的分析方法和思路,因此有必要对上述各派理论进行回顾和评价。
一、古典区位理论与新经济地理理论
产业转移从本质上来说,是企业的区位选择问题。当企业生存、成长的各方面条件发生变化时就会使得企业对于自身的区位选择发生改变,促使企业从一个国家或地区迁移到另外一个国家或地区。因此,产业转移的理论源泉可以追溯到古典区位理论与新经济地理理论。
(一)古典区位理论
1826年,德国经济学家杜能(Johan Heinrich von Thunen)在他的经济学著作《孤立国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关系》一书中首先从理论上阐述了空间距离对于农业生产布局的影响,并据此构建了假想孤立国中农业生产布局的空间结构。这是有关区位理论研究的开山之作,为后来的区位经济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杜能也因此被视为区位理论的先驱。而后,随着工业的发展及贸易增加引发了工业区位的转移,韦伯(Alfred Weber)对工业区位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关于“区位选择”的工业区位理论。……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