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结构经济学:从结构视角看中国经济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00102320
  • 作      者:
    项俊波著
  • 出 版 社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编辑推荐
  以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三维平衡”为指导,吸收了发展经济学、制度经济学、可持续发展经济学等理论精华,创新性地构建了结构经济学理论框架。
  《结构经济学:从结构视角看中国经济》的实证分析表明,中国1992-2007年经济结构失衡程度不断加剧,并向重度失衡转变;中国“失衡并增长”现象隐藏着巨大风险,经济可持续发展受到严重的挑战。
  《结构经济学:从结构视角看中国经济》系统地提出了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五大战略:低碳经济型结构调整战略、消费主导型经济结构调整战略、市场导向型金融结构调整战略、协调发展型区域经济结构调整战略和管理平衡型国际收支结构调整战略。
展开
作者简介
  项俊波,重庆市人,l957年1月生,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经济学硕士,北京大学法学博士;研究员,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厦门大学兼职教授。曾担任国家审计署剐审计长,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兼上海总部主任。现任中国农业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
  主要研究领域涉及经济、财歧、金融、审计、法律、监督学等方面,发表和出版了一系列学术论文和专著。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以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三维平衡”为指导,吸收了发展经济学、制度经济学、可持续发展经济学等理论精华,创新性地构建了结构经济学理论框架。
  本书的实证分析表明,中国1992—2007年经济结构失衡程度不断加剧,并向重度失衡转变;中国“失衡并增长”现象隐藏着巨大风险,经济可持续发展受到严重的挑战。
  本书系统地提出了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五大战略:低碳经济型结构调整战略、消费主导型经济结构调整战略、市场导向型金融结构调整战略、协调发展型区域经济结构调整战略和管理平衡型国际收支结构调整战略。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 结构经济学概述
  纵观历史,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不仅是经济增长的过程,更是经济结构演进和不断优化的过程。20世纪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以来,经济结构失衡逐渐演变成为全球性的问题。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深入,国际分工格局的不断调整,经济结构失衡不仅成为现阶段制约各国经济发展的桎梏,甚至成为引发经济或政治危机的重要诱因,2008年经历的由美国次贷危机演变而成的国际金融危机,正是反映了全球深层次的经济结构失衡。面对日益复杂的结构性矛盾和金融危机,系统地升华经济结构理论研究,创建结构经济学理论体系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书的任务,就是要从学科研究的视角来创建结构经济学的理论体系。
  第一节 结构经济学的基本概念
  作为一门学科的创建,需要界定若干不同层次的核心概念,这些概念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必须加以区分,否则会失之毫厘,谬以千里。本节分别对结构、经济结构、结构经济以及结构经济学等概念进行重点分析和
  比较,并在此基础上构建结构经济学的基础理论体系。
  一、结构
  (一)结构的内涵
  结构是一个具有丰富内涵的概念,各种纷繁复杂的结构构成了大千世界的结构体系,它们彼此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对结构的研究起源于结构主义哲学思想,它强调分析总体各种成分的构成及其关系。瑞士心理学家、结构主义者皮亚杰(J.Piaget)在《结构主义》一书中,总结了物理学、心理学、经济学等多个领域中的结构主义思想的共同特点,认为结构是一种关系的组合,各种成分之间的相互依赖,以它们对全体的关系为特征①。作为结构经济学最基础的概念,结构是一个系统中诸要素相互依赖、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形式与比例关系。
  无论在自然科学领域还是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结构分析一般要比总量分析更能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性,因而,结构的概念在科学领域具有基础性的研究地位。
  (二)结构的特点
  任何结构都是一个有机的系统。一般来讲,结构具有如下三个典型特征:第一,结构具有整体性。结构是由若干成分和个体按照一定的规则组合在一起的,并且这种组合并不是简单的加总,而是反映了不同成分和不同个体之间的有机联系。第二,结构具有自调性。结构系统具有自我调整的功能,任何结构在外界的作用下都具有自我反馈的功能,为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结构能够在一定的范围内进行自我调整,并保证结构沿着特定的方向演进。然而,当结构系统的内部或外部环境出现不协调或不适应时,结构系统的自调性会受到削弱甚至失控。第三,结构具有转换性。当某一个结构系统中的构成成分之间的数量关系变化累积到一定程度后,结构系统的功能与性质将发生重大变化,并导致结构系统演进方向的改变。
   二、经济结构
   (一)经济结构的内涵
   经济结构是人类社会经济系统中的核心内容,它具有非常广泛的内涵。由于经济结构本身的复杂性,对它的理解和定义也就有了多种维度。
  美国经济学家泰勒(L Taylor)认为,“一种经济体系,如果它的制度和成员的行为,在资源分配过程中逐步发展形成某些格局,它就有结构”。法国经济学家佩卢(F.Perroux)将经济结构定义为“在时间和空间里有确定位置的一个经济整体的特性的那些比例和关系”。首届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荷兰经济学家丁伯根(J.Tinbergen)则认为经济结构是对经济系统变化做出反应的不可直接观察到的一些特征。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则从另一种视角来定义经济结构,认为“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国内许多学者在马克思主义经济结构理论的基础上,对经济结构做出了不同的诠释。如《政治经济学辞典》中将经济结构表述为两重含义:一是指由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表现的一定社会生产关系的总和;二是指国民经济各个部门、社会再生产各个方面的组成和构造。同时,还有许多经济学家从国民经济各要素、各部门或各环节相互联系的角度,对经济结构进行了定义。
  本书认为,经济结构是指经济系统各组成部分在资源配置过程中所形成的本质联系和比例关系。它不仅反映了经济系统之间的属性联系。也反映了经济系统内部各组成部分之间变化与作用的数量关系。
  (二)经济结构的研究地位
  经济结构在整个结构系统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经济结构在结构体系中具有基础性的地位。经济是人类社会进步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它是生产力水平和生产关系结构的综合反映,因而经济结构在结构系统中具有基础性的地位。第二,经济结构的演进是自然系统和人类社会系统相互作用的结果,人类改造自然、利用自然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的过程就是经济结构演进的过程。
  三、结构经济
  (一)结构经济的内涵
  结构经济是一种特殊的经济形态,它与总量经济相对应,是指经济系统中各组成部分资源配置过程及其结果的总和。由于经济系统中各组成部分非常复杂,结构经济可以从国民经济各部门、社会再生产各环节以及空间构成等诸多视角来分析。比如,从部门来看,可以分成农业经济、工业经济、服务经济等;从社会再生产各环节来看,可以分成投资经济、消费经济等;从空间构成来看,可以分成区域经济、城乡经济等。因此,结构经济所表现出来的形态既丰富多彩又错综复杂,同时各种形态之间也存在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密切关系。
  结构经济对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它通过改变资源配置效率来影响社会的总产出,进而推动社会进步。美国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斯蒂格利茨(J.Stiglitz)认为,在过去的一个世纪中,美国经济先是从农业经济发展为工业经济,继而发展为服务经济,这种结构经济的变化的本质是资源从低生产率部门向高生产率部门再配置的调整过程。
  (二)结构经济与总量经济的区别
  结构经济与总量经济是经济系统运行的两种基本形态,二者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结构经济是建立在总量经济基础上的更具体、更本质的一种经济状态,与总量经济相比,它具有如下三个特点:第一,结构经济反映的是经济系统运行的质量和效率,而总量经济反映的是社会经济系统运行的数量与规模;第二,结构经济反映的是经济结构变动和优化的过程,着眼于经济系统长期的变化,而总量经济反映的是经济系统的规模不断积累的过程;第三,总量经济反映的是一个连续变量,具有可相加性,而结构经济反映的往往是一种质量的变化,具有不连续性和不可相加性。因此,与总量经济相比,对结构经济的测量更加复杂,不确定性更大。
  四、经济结构与结构经济
  经济结构和结构经济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经济结构是结构系统中的一种形式,而结构经济是经济系统运行的一种状态,二者具有本质的差别。同时,二者又具有内在的联系,这种联系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经济结构和结构经济都是经济系统中的重要内容,反映了经济运行的本质特征与规律,经济发展从长远来看表现为经济结构的不断演进和结构经济的不断丰富;第二,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发展阶段上的经济结构决定了结构经济的内容和形式,二者是相互依存、相伴相随的;第三,经济结构的变动趋势决定着结构经济的变动趋势,由于经济结构是由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决定的,而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变化都存在客观规律,它必然会决定该国(地区)结构经济的状态。
   五、结构经济学
  结构经济学是一门新学科。它是在全球经济结构不断失衡、资源与环境压力不断加大的背景下,以经济系统中的结构问题为研究对象。专门研究经济增长过程中经济结构的变化规律及其对资源配置的作用机理的一门应用学科。
  结构经济学是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理论创新,作为一门新创建的独立学科,它与过去的结构经济理论有着本质的区别。前者是一门独立的学科,有着体系化的基本概念、理论假设和研究框架;而后者属于发展经济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落后国家经济发展战略与政策。结构经济学所研究的结构问题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它将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结构问题作为整体进行系统研究,超越了发展经济学的研究范围。同时,结构经济学以可持续发展为研究目的,以经济结构为主要研究对象,但不再局限于经济结构系统本身的资源配置问题,而是强调经济结构系统运行与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联系。因此,结构经济学中的结构实际上有两层的含义:一是指经济系统内部的各种结构联系,包括投资消费结构、产业结构、金融结构、区域经济结构、国际收支结构等,这是结构经济学研究的核心;二是指经济系统与资源环境系统所形成的结构联系,这是结构经济学研究的外延。资源环境是人类进行物质生产和生存发展最基本的依存条件,当人类的经济发展总量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出现经济系统与资源环境系统之间的冲突,就会出现结构上的失衡,人类就会寻求经济结构的调整以适应经济系统和资源环境系统之间的结构匹配。
  可见,结构经济学研究的经济结构不仅局限于经济结构本身的研究,而是将资源环境作为最基本的约束条件与互动对象,在此基础上来研究经济结构的演进、优化与外部的适应性。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结构经济学概述
第一节 结构经济学的基本概念
一、结构
二、经济结构
三、结构经济
四、经济结构与结构经济
五、结构经济学
第二节 创建结构经济学的动力与源泉
一、解决经济失衡的现实需要
二、经济理论创新的内在要求
第三节 结构经济学的研究框架
一、研究目标
二、研究内容
三、研究方法
第四节 结构经济学的应用
一、问题导向
二、应用价值
三、指导原则

第二章 经济结构的演进理论
第一节 经济结构演进的特征与影响因素
一、经济结构演进的内涵
二、经济结构演进的特征
三、经济结构演进的影响因素
第二节 技术进步对经济结构演进的作用机制
一、技术进步的内涵及其理论发展
二、技术进步推动经济结构演进的作用机制
第三节 制度创新对经济结构演进的作用机制
一、制度创新的内涵与基本内容
二、制度创新推动经济结构演进的实现途径

第三章 经济结构的失衡理论
第一节 经济结构失衡的界定
一、失衡的一般含义
二、经济结构失衡的概念和特点
三、五大经济结构失衡的界定
第二节 经济结构失衡的形成机制
一、经济结构失衡的内在逻辑
二、投资消费结构失衡的形成机制
三、产业结构失衡的形成机制
四、金融结构失衡的形成机制
五、区域经济结构失衡的形成机制
六、国际收支结构失衡的形成机制

第四章 经济结构演进与资源环境的互动理论
第一节 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关系理论的理论综述
一、古典经济学的资源约束论
二、新古典经济学的资源调节论
三、现代资源环境的制约论
四、可持续发展理论
第二节 经济结构演进影响资源环境的理论分析
一、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解释
二、经济结构演进对环境影响的模型分析
第三节 资源环境制约经济发展的理论分析
一、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关系的内在联系
二、环境容量的影响因素分析
三、绿色索洛模型

第五章 中国投资消费结构的演进与失衡
第一节 中国投资消费结构演进的主要特征
一、投资结构和消费结构显著变化
二、投资消费比总体攀升
三、城乡消费差距不断扩大
四、政府投资比重明显提高
五、房地产投资快速增加
第二节 中国投资消费结构失衡程度判断
一、投资消费结构失衡的判断标准
二、基于经济运行指标的判断
三、基于投资效率的判断
四、基于房价收入比的判断
五、基于国际比较的判断
第三节 投资消费结构失衡的原因分析
一、投资体制不完善
二、要素市场发展不合理
三、劳动力报酬偏低
四、收入分配差距过大
五、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

第六章 中国产业结构的演进与失衡
第一节 中国产业结构演进的主要特征
一、第一产业发展日趋合理
二、第二产业发展呈现波动性
三、第三产业发展比较平稳
四、三次产业劳动生产率差距扩大
五、工业部门的能耗占比明显提高
第二节 中国产业结构失衡程度的判断
一、产业结构失衡程度的判断标准
二、基于产业间比例关系协调性的判断
三、基于产业内部比例关系协调性的判断
四、基于产业结构运行效率的判断
第三节 中国产业结构失衡的原因分析
一、投资结构不合理
二、生产要素配置效率偏低
三、技术升级滞后
四、国际分工处于不利地位

第七章 中国金融结构的演进与失衡
第一节 中国金融结构演进的主要特征
一、金融服务体系基本建立
二、金融资产结构多样化
三、企业融资方式多元化
四、金融对外开放水平提升
第二节 中国金融结构失衡程度的判断
一、金融结构失衡程度的判断标准
二、基于金融要素结构协调性的判断
三、基于金融结构效率性的综合判断
四、基于金融结构与实体经济适应性的判断
第三节 中国金融结构失衡的原因分析
一、实体经济结构失衡
二、政府主导的金融制度变迁
三、金融市场化改革滞后
四、金融法律制度不完善

第八章 中国区域经济结构的演进与失衡
第一节 地区间经济结构的演进与失衡
一、地区间经济结构演进的主要特征
二、地区间经济结构失衡程度的判断
三、地区间经济结构失衡的原因分析
第二节 城乡经济结构的演进与失衡
一、城乡经济结构演进的主要特征
二、城乡经济结构失衡程度的判断
三、城乡经济结构失衡的原因分析

第九章 中国国际收支结构的演进与失衡
第一节 中国国际收支结构演变的主要特征
一、“双顺差”急剧扩大
二、货物贸易顺差大幅增加
三、资本项目差额波动加剧
四、外汇储备快速增长
第二节 中国国际收支结构失衡程度的判断
一、国际收支结构失衡程度的判断标准
二、基于国际收支结构协调性的判断
三、基于国际收支结构与经济发展适应性的判断
第三节 中国国际收支结构失衡的原因分析
一、产业结构失衡
二、投资消费比例失调
三、出口导向型发展偏好
四、人民币汇率升值预期

第十章 中国经济结构失衡问题的综合分析
第一节 中国经济结构演进的积极效果
一、综合经济实力增强
二、地区经济梯度发展
三、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四、国际经济影响力提升
第二节 中国经济结构失衡程度的测度和分析
一、经济结构失衡测度的意义
二、测度指标体系的构建
三、测度指标的评分
四、经济结构失衡指数的测度结果
五、经济结构失衡测度的可靠性分析
第三节 中国经济结构失衡的综合表现及其风险
一、“失衡并增长”现象的综合表现
二、经济结构失衡的潜在风险

第十一章 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战略取向
第一节 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总体思路
一、经济结构调整的原则
二、经济结构调整的方式
三、经济结构调整的路径
第二节 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战略措施
一、低碳经济型结构调整战略
二、消费主导型经济结构调整战略
三、市场导向型金融结构调整战略
四、协调发展型区域经济结构调整战略
五、管理平衡型国际收支结构调整战略
第三节 中国未来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展望
一、经济增长动力充足
二、经济结构调整加速
三、农业发展焕发新的活力
四、人力资源的贡献率不断提升
五、社会保障日趋完善
六、宏观调控实力和能力不断增强
七、国际经济环境的新变化带来重大机遇与挑战
全书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