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结构经济学概述
纵观历史,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不仅是经济增长的过程,更是经济结构演进和不断优化的过程。20世纪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以来,经济结构失衡逐渐演变成为全球性的问题。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深入,国际分工格局的不断调整,经济结构失衡不仅成为现阶段制约各国经济发展的桎梏,甚至成为引发经济或政治危机的重要诱因,2008年经历的由美国次贷危机演变而成的国际金融危机,正是反映了全球深层次的经济结构失衡。面对日益复杂的结构性矛盾和金融危机,系统地升华经济结构理论研究,创建结构经济学理论体系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书的任务,就是要从学科研究的视角来创建结构经济学的理论体系。
第一节 结构经济学的基本概念
作为一门学科的创建,需要界定若干不同层次的核心概念,这些概念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必须加以区分,否则会失之毫厘,谬以千里。本节分别对结构、经济结构、结构经济以及结构经济学等概念进行重点分析和
比较,并在此基础上构建结构经济学的基础理论体系。
一、结构
(一)结构的内涵
结构是一个具有丰富内涵的概念,各种纷繁复杂的结构构成了大千世界的结构体系,它们彼此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对结构的研究起源于结构主义哲学思想,它强调分析总体各种成分的构成及其关系。瑞士心理学家、结构主义者皮亚杰(J.Piaget)在《结构主义》一书中,总结了物理学、心理学、经济学等多个领域中的结构主义思想的共同特点,认为结构是一种关系的组合,各种成分之间的相互依赖,以它们对全体的关系为特征①。作为结构经济学最基础的概念,结构是一个系统中诸要素相互依赖、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形式与比例关系。
无论在自然科学领域还是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结构分析一般要比总量分析更能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性,因而,结构的概念在科学领域具有基础性的研究地位。
(二)结构的特点
任何结构都是一个有机的系统。一般来讲,结构具有如下三个典型特征:第一,结构具有整体性。结构是由若干成分和个体按照一定的规则组合在一起的,并且这种组合并不是简单的加总,而是反映了不同成分和不同个体之间的有机联系。第二,结构具有自调性。结构系统具有自我调整的功能,任何结构在外界的作用下都具有自我反馈的功能,为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结构能够在一定的范围内进行自我调整,并保证结构沿着特定的方向演进。然而,当结构系统的内部或外部环境出现不协调或不适应时,结构系统的自调性会受到削弱甚至失控。第三,结构具有转换性。当某一个结构系统中的构成成分之间的数量关系变化累积到一定程度后,结构系统的功能与性质将发生重大变化,并导致结构系统演进方向的改变。
二、经济结构
(一)经济结构的内涵
经济结构是人类社会经济系统中的核心内容,它具有非常广泛的内涵。由于经济结构本身的复杂性,对它的理解和定义也就有了多种维度。
美国经济学家泰勒(L Taylor)认为,“一种经济体系,如果它的制度和成员的行为,在资源分配过程中逐步发展形成某些格局,它就有结构”。法国经济学家佩卢(F.Perroux)将经济结构定义为“在时间和空间里有确定位置的一个经济整体的特性的那些比例和关系”。首届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荷兰经济学家丁伯根(J.Tinbergen)则认为经济结构是对经济系统变化做出反应的不可直接观察到的一些特征。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则从另一种视角来定义经济结构,认为“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国内许多学者在马克思主义经济结构理论的基础上,对经济结构做出了不同的诠释。如《政治经济学辞典》中将经济结构表述为两重含义:一是指由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表现的一定社会生产关系的总和;二是指国民经济各个部门、社会再生产各个方面的组成和构造。同时,还有许多经济学家从国民经济各要素、各部门或各环节相互联系的角度,对经济结构进行了定义。
本书认为,经济结构是指经济系统各组成部分在资源配置过程中所形成的本质联系和比例关系。它不仅反映了经济系统之间的属性联系。也反映了经济系统内部各组成部分之间变化与作用的数量关系。
(二)经济结构的研究地位
经济结构在整个结构系统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经济结构在结构体系中具有基础性的地位。经济是人类社会进步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它是生产力水平和生产关系结构的综合反映,因而经济结构在结构系统中具有基础性的地位。第二,经济结构的演进是自然系统和人类社会系统相互作用的结果,人类改造自然、利用自然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的过程就是经济结构演进的过程。
三、结构经济
(一)结构经济的内涵
结构经济是一种特殊的经济形态,它与总量经济相对应,是指经济系统中各组成部分资源配置过程及其结果的总和。由于经济系统中各组成部分非常复杂,结构经济可以从国民经济各部门、社会再生产各环节以及空间构成等诸多视角来分析。比如,从部门来看,可以分成农业经济、工业经济、服务经济等;从社会再生产各环节来看,可以分成投资经济、消费经济等;从空间构成来看,可以分成区域经济、城乡经济等。因此,结构经济所表现出来的形态既丰富多彩又错综复杂,同时各种形态之间也存在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密切关系。
结构经济对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它通过改变资源配置效率来影响社会的总产出,进而推动社会进步。美国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斯蒂格利茨(J.Stiglitz)认为,在过去的一个世纪中,美国经济先是从农业经济发展为工业经济,继而发展为服务经济,这种结构经济的变化的本质是资源从低生产率部门向高生产率部门再配置的调整过程。
(二)结构经济与总量经济的区别
结构经济与总量经济是经济系统运行的两种基本形态,二者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结构经济是建立在总量经济基础上的更具体、更本质的一种经济状态,与总量经济相比,它具有如下三个特点:第一,结构经济反映的是经济系统运行的质量和效率,而总量经济反映的是社会经济系统运行的数量与规模;第二,结构经济反映的是经济结构变动和优化的过程,着眼于经济系统长期的变化,而总量经济反映的是经济系统的规模不断积累的过程;第三,总量经济反映的是一个连续变量,具有可相加性,而结构经济反映的往往是一种质量的变化,具有不连续性和不可相加性。因此,与总量经济相比,对结构经济的测量更加复杂,不确定性更大。
四、经济结构与结构经济
经济结构和结构经济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经济结构是结构系统中的一种形式,而结构经济是经济系统运行的一种状态,二者具有本质的差别。同时,二者又具有内在的联系,这种联系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经济结构和结构经济都是经济系统中的重要内容,反映了经济运行的本质特征与规律,经济发展从长远来看表现为经济结构的不断演进和结构经济的不断丰富;第二,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发展阶段上的经济结构决定了结构经济的内容和形式,二者是相互依存、相伴相随的;第三,经济结构的变动趋势决定着结构经济的变动趋势,由于经济结构是由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决定的,而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变化都存在客观规律,它必然会决定该国(地区)结构经济的状态。
五、结构经济学
结构经济学是一门新学科。它是在全球经济结构不断失衡、资源与环境压力不断加大的背景下,以经济系统中的结构问题为研究对象。专门研究经济增长过程中经济结构的变化规律及其对资源配置的作用机理的一门应用学科。
结构经济学是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理论创新,作为一门新创建的独立学科,它与过去的结构经济理论有着本质的区别。前者是一门独立的学科,有着体系化的基本概念、理论假设和研究框架;而后者属于发展经济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落后国家经济发展战略与政策。结构经济学所研究的结构问题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它将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结构问题作为整体进行系统研究,超越了发展经济学的研究范围。同时,结构经济学以可持续发展为研究目的,以经济结构为主要研究对象,但不再局限于经济结构系统本身的资源配置问题,而是强调经济结构系统运行与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联系。因此,结构经济学中的结构实际上有两层的含义:一是指经济系统内部的各种结构联系,包括投资消费结构、产业结构、金融结构、区域经济结构、国际收支结构等,这是结构经济学研究的核心;二是指经济系统与资源环境系统所形成的结构联系,这是结构经济学研究的外延。资源环境是人类进行物质生产和生存发展最基本的依存条件,当人类的经济发展总量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出现经济系统与资源环境系统之间的冲突,就会出现结构上的失衡,人类就会寻求经济结构的调整以适应经济系统和资源环境系统之间的结构匹配。
可见,结构经济学研究的经济结构不仅局限于经济结构本身的研究,而是将资源环境作为最基本的约束条件与互动对象,在此基础上来研究经济结构的演进、优化与外部的适应性。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