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现代西方经济学与中国经济发展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1793501
  • 作      者:
    吴易风[等]主编
  • 出 版 社 :
    中国经济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内容介绍
    向社会广泛交流这些学术成果,更好地遵循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阔步前进,现特从参会论文中选出有代表性的45篇修整汇集成册,公开出版,以飨读者。其中,一些篇幅较长的文章做了适当的压缩,所有文章均省略了参考文献,特向各位提供文章的作者做一说明。
展开
精彩书摘
    1830年左右,李嘉图学派在剩余价值问题上碰壁了。使李嘉图学派破产的,是以下两点:第一,劳动价值的尺度。但是,活劳动在和资本进行交换时,它的价值小于所交换的对象化的劳动。工资,一定量活劳动的价值,总是小于同量活劳动所生产的产品的价值,或体现同量活劳动的产品的价值。这个问题这样提出,实际上是无法解决的;第二,按照李嘉图的价值规律假定其他一切条件相同,两个资本使用等量的、有同样报酬的活劳动,在相同的时间内会生产价值相等的产品,也会生产相等的剩余价值或利润。但是,如果这两个资本所使用的活劳动的量不相等,那么,它们就不能生产相等的剩余价值,或李嘉图学派所说的利润。但是情况恰恰相反,不论它们使用多少活劳动总会在相同的时间内生产平均的相等的利润。因此,这就和价值规律发生了矛盾。李嘉图已经发现了这个矛盾,但是他的学派同样没有能够解决这个矛盾。<br>    ……<br>    李嘉图学派也力求按自己的方式来解决这个理论上的难题。他们是怎样解决的呢?在《剩余价值理论》中,马克思详细考察了李嘉图学派一些主要经济学家的解决方案,指}}{:(1)托伦斯在价值由劳动决定和利润源泉这两个问题上表现混乱,结果,局部回到斯密那里,回到“让渡利润”的见解。(2)詹姆斯·穆勒解决李嘉图体系的矛盾的不成功的尝试:一方面试图把资产阶级的生产说成是绝对的生产形式,并且从而试图证明这种生产的真实矛盾不过是表面上的矛盾。另一方面,力图把李嘉图的理论说成是这种生产方式的绝对的理论形式,并且同样用形式上的理由把有些已为别人提出、有些是摆在他本人面前的理论上的矛盾辩解掉。(3)穆勒使资本和劳动的交换同价值规律相符合的徒劳尝试,局部地回到供求论。(4)直接把需求和供给等同起来的形而上学观点:需求据说就是产品,而且这种需求的量就是用这种产品的价值量衡量的,并以此证明买和卖只是等同,价格取决于流通的货币量,供给和需求必然是彼此平衡的。<br>    李嘉图学派所做的解决理论难题的尝试,使李嘉图学派走向解体,并最终滑向庸俗经济学的泥潭。<br>    从古典经济学到庸俗经济学的演变是历史的必然。从阶级性上说,古典经济学是资产阶级性质的经济学,是直接为资产阶级利益服务的经济学。正是这种阶级的局限性使它不能做到完全揭示经济活动本质的科学研究。马克思说得好:“古典政治经济学几乎接触到事物的真实状况,但是没有自觉地把它表述出来。只要古典政治经济学附着在资产阶级的皮上,它就不可能做到这一点。”马克思还指出:“只要政治经济学是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学,就是说,只要它把资本主义制度不是看作历史上过渡的发展阶段,而是看作社会生产的绝对的最后的形式,那就只有在阶级斗争处于潜伏状态或只是在个别的现象上表现出来的时候,它还能够是科学。”②这表明,古典经济学可以成为科学经济学的历史条件,是以阶级斗争尚未充分展开为限的。<br>    ……
展开
目录
第一部分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借鉴现代西方经济学<br>论推进中国经济学的现代化<br>马克思对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的批判及其启示<br>西方经济学家对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评价<br>马克思再生产理论中经济增长的性质<br>马克思均衡之上的长期菲利普斯曲线<br>舒尔茨“人力资本”论及与马克思资本理论的比较——纪念伟大的马克思诞辰190周年<br>斯密的二重研究对后人的影响——兼论马克思对斯密二重研究的扬弃<br>西方经济学中价值理论的缺陷<br>长期、短期和超长期分析——斯密、凯恩斯和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经济的分析<br><br>第二部分 消费经济学研究<br>我国财政支出和居民消费之间的关系<br>略论我国当前城镇住房消费制度改革中的几个问题<br>消费与投资比例形成机制的ACE仿真研究<br>绿色消费是建设“两型社会”的必然选择<br>高等教育改革、预防性储蓄与居民消费行为<br>节约型消费行为及其制度安排<br>论消费内增长<br>我国进口贸易增长与居民消费需求变动关系的实证研究<br><br>第三部分 产权经济学研究<br>产权问题的辨析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产权问题<br>马克思产权理论和西方产权理论的比较<br>马克思主义产权理论与西方现代产权理论比较研究——产权制度变迁动因视角<br>论企业产权、收入分配与居民消费<br>大卫·艾勒曼的劳动产权理论述评<br>产权理论的不同视野及发展趋势<br><br>第四部分 西方经济学基本理论与政策研究<br>对我国经济调控30年的回顾与思考<br>经济发展与民生福利的改善——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br>我国非可再生资源跨时期优化配置问题研究<br>基于SVAR模型的政府投资挤出效应究<br>中国反周期货币政策效果的实证研究——基于l984年以来的时间序列数据分析<br>要素资源禀赋、资本经济租与中国的经济增长模式——兼论新增长理论的解释力<br>累积过程与中国的价格波动——纪念克尼特·魏克赛尔的《利息与价格》出版110周年<br>利率变动对我国物价水平的影响——基于SVAR模型的实证分析<br>关于货币内生、外生问题的一般理论<br>中国政府财政支出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br>道路基础设施与经济增长和减贫:中国的实证分析<br>西方经济学穷人问题研究及启示<br><br>第五部分 当代西方经济学流派和思潮研究<br>论新时期主流经济理论的新发展<br>值得回顾的一次关于通货膨胀的论争<br>西方国防经济学及中国国防经济学的发展<br>西方分享经济理论的产生与发展<br>简论发展经济学对家庭研究的新进展<br>围绕李嘉图等价定理展开的学术争论<br>“综合”、“折中”与经济学的创新——以穆勒、马歇尔和萨缪尔逊为例的启示<br>市场社会主义的经济理论贡献<br>考尔斯委员会与计量经济学的发展:1932-1954年<br>曼德维尔的经济思想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