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危机之后?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5965119
  • 作      者:
    (法)雅克·阿塔利(Jacques Attali)著
  • 出 版 社 :
    中国文联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编辑推荐
    法国前总统智囊团高参带我们解读危机背后的秘密请尽快阅读此书。它将指导你危机之后的行动。日本、英国、韩国、意大利、俄罗斯、保加利亚、土耳其、葡萄牙、西班牙、克罗地亚、中国等十多个国家购买《危机之后》版权。
    《危机之后》仅在法国就销量13万册重印5次。
展开
作者简介
    雅克·阿塔利(Jacques Attali),法国经济学家、作家,学识渊博,长期活跃在法国政治舞台上和国际事务中。1981年到1990年间,任法国前总统密特朗的特别顾问,并作为总统的私人代表参加当时的G7首脑会谈。在1989年柏林墙被推倒之前,雅克·阿塔利提议成立一家金融机构.以推动东欧国家经济的复兴,即后来的欧洲复兴开放银行(EBRD)。雅克·阿塔利为首任行长。阿塔利还是沛丰金融(Planet Finance)的创始人、会长。1979年,阿塔利参与创建反饥饿行动组织(ACF)。
    阿塔利是世界政府的倡导者。他认为,无国界的政府是民主制度的基本的而且唯一的保障。他对金融危机出路分析后得出的结论,也是必然要有一个监管金融的世界性机构;有了这个机构.下一步才会有世界政府。
展开
内容介绍
    “我们怎么会落到了如此境地?好像,世界上一切本来都运转得很顺利;经济增长的速度,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快的;因为有高额储蓄,还有令人瞠目的技术进步,一切都让人感到,全球经济的高速增长还会持续。可是,一下子,我们已经面临着即将开始的全球经济萧条了,是八十年来最严重的萧条。从高速增长到萧条在即,表面上看,其间没发生什么特别事情,只是有些美国家庭还不出住房贷款而已。
    《危机之后》的主旨,是要尽可能简单地解释这个过程中的奥秘,目的是解决危机,防止其演化成为政治灾难。也是为了永不重蹈覆辙。”
展开
精彩书评
    “我们怎么会落到了如此境地?好像,世界上一切本来都运转得很顺利;经济增长的速度,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快的;因为有高额储蓄,还有令人瞠目的技术进步,一切都让人感到,全球经济的高速增长还会持续。可是,一下子,我们已经面临着即将开始的全球经济萧条了,是八十年来最严重的萧条。从高速增长到萧条在即,表面上看,,其间没发生什么特别事情,只是有些美国家庭还不出住房贷款而已。本书的主旨,是要尽可能简单地解释这个过程中的奥秘,目的是解决危机,防止其演化成为政治灾难。也是为了永不重蹈覆辙。”
    ——雅克·阿塔利 Jacques Attali
展开
精彩书摘
    1 前车之鉴——过去的危机留给我们的教训
    人类渡过了多次危机,不论是宗教的、道德的、政治的和经济的。自从资本主义横行于世,危机便似乎是其自然伴侣。
    但是,每个人都感觉得到,一个大的冲击正在形成中,每个人都感觉得到一个大萧条的威胁。在这个本来充满希望的世界上,这似乎像是一个晴天霹雳。同时,每个人都感觉到了,在我们的生活方式中,在我们的社会组织形式中,某些深层的东西,正在隐隐约约地发生某种改变。
    但是,究竟是什么呢?危机来了,每个人首先把自己向来信奉的观念和政治教条拿出来再对大家说一遍。说法,因人而异。有人说,危机是经济全球化失败的征兆,也有人说,恰恰相反,危机证明了经济全球化必须深入;有人说,危机告诉我们,结束官僚制度的干预是应该立即解决的急迫问题,也有人说,危机说明了对市场管制的必要,甚至应该实行全球公有化;有人说,危机意味着新一轮通货膨胀,也有人说,物价下跌才是真正的威胁;有人说,危机是债务危害的明证,也有人说,错了,危机说明应该进一步高筑债台;有人说,由此可见私营银行之间自由竞争的重要意义,也有人说,由危机看到,银行国营,势在必行。
    这一次金融危机不是人类历史上的首见,但作为波及全球的金融危机,这是第一次。而且,这次金融危机,已经开始转化成经济危机。目前,尚未形成货币危机。人类经历了多次磨炼,但,不论是从好的方面想,还是往坏的地方看,这一次危机与过去的所有危机相比,影响更深,波及范围更广,来势更加迅猛,甚至势如破竹。这次危机,对我们短暂的未来史来说,不是一种转折,而是一种加速。
    为了把这次危机弄个明白,那就要对过去的危机再来一次“忆苦”,像对所有同类性质的事件该做的一样。
    自从资本主义12世纪起家于比利时布鲁日,每次金融危机都是在当时的金融中心爆发的。这些金融中心,一般又是当时的经济和政治中心。这些金融危机,先是在金融中心当地造成货币疲软,政府预算出现困难,银行处境如四面楚歌。危机的后果,或者是当时的金融中心懂得了应该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而且确实实行了这些措施,使自己得到了巩固提高,凤凰涅椠;或者是,万般无奈之下,为新兴的金融中心所取代。
    举例来说,先是意大利热那亚的金融危机。1620年前后,西班牙经济衰退。当时,从美洲贩来的黄金白银,主要在热那亚这个金融的“城市中心”交易。而热那亚的繁荣依赖于西班牙经济,于是由此受到波及,又无可奈何于当时终于获得了自由的荷兰人对大西洋航路的控制,眼看着美洲的黄金白银被吸引到了阿姆斯特丹。这是资本主义的中心第三次转向了大西洋(继布鲁日和安特卫普之后)。这一次,黄鹤一去不复返,地中海便也永远地成为二级海域了。地中海沿岸国家,包括法国,甚至与“中心”永远地断了关系。此后,这些国家的生活水平,再也没能超过新兴强国,首先就是落后于当时成为新的金融中心的阿姆斯特丹。
    转瞬之间,阿姆斯特丹却也成了市场上盲目的皆大欢喜的牺牲品。当时,郁金香是财富和奢华的象征。1636年,在这个至关重要的商品上的投机交易发展到了巅峰。郁金香市价一直上升,买家竞购,使市价更涨,竞达到了当时手工艺人中佼佼者年收入的二十倍。直到有些人明白了这种市价的荒唐,大张旗鼓地退出市场的时候,昔日欢喜便突然化作了恐慌,开了日后市场上多次反复出现的先稳升再骤跌模式的先河。这次危机,结束了后人称之为“空穴来风的生意”,也带来了七省联邦(荷兰北部旧称——译注)对金融市场的结构整顿。通过结构整顿,荷兰的金融市场得以继续吸引全世界的储蓄资金,使存款人放心地把积蓄存放在荷兰,再由荷兰商人用于自己的投资,从中攫取大部分利润。正是因为有了这些资金,荷兰才得以发展了自己的商业船队和海战舰队,并借此进一步把自己的优势保持了一个半世纪。
    18世纪初,伦敦是阿姆斯特丹作为政治中心、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的主要竞争对手。1720年,在伦敦市场上,证券和货币投机交易造成的泡沫破裂了,导致了南洋公司和几家银行破产。此后,英国政府便对伦敦金融市场进行了彻底整顿。经过这一番努力,英国取得了在与荷兰竞争中的优势。18世纪中期以后,伦敦成了欧洲最具活力而且最令投资者放心的金融中心。1780年,先是荷兰的船主们,接着是那些一流的金融商人,都离开了阿姆斯特丹,把自己的业务中心转到了伦敦。八年之后,当荷兰诸大银行纷纷倒闭之时,资本主义的中心也越过北海,从欧洲大陆转移到了泰晤士河畔,转移到了当时民主与市场经济同步发展的伦敦。1844年出现的一次新的金融危机,是伦敦巩固自己金融市场霸主地位的又一次机会。这一次,伦敦设立了中央银行,建立了外汇兑换中的金本位制。
    到了1890年前后,英帝国表面上凯歌高奏,但为了殖民地的防务,连年借钱,终于被债负压得喘不过气来。尤其是在印度,这个殖民地根本没有带来原先预想的收益。结果,像半个世纪前一样,众多英国银行破产了。所不同者,是这一次伦敦抵挡不住了。在20世纪破晓之前,伦敦被成为历史上第八个世界经济中心的波士顿和成为金融中心的华尔街取代了。
    1907年,像以往的阿姆斯特丹和伦敦一样,美国金融中心的地位,经过金融危机,通过在华盛顿建立联邦储备银行和逐渐用美元在国际交换中代替英镑,得到了巩固。
    此刻,全球化的金融市场有了质的变化。在一次大战即将到来之际,那些在19世纪创办的银行,如JP摩根(JP Morgan)、洛克菲勒(Rockefeller)、大通(Chase)、花旗(City)、雷曼(Lehman Brothers)、摩根斯坦利(Morgan Stanley)等,变成了大量收集储蓄资金和发售投资证券的工具:先是推销战争债券,之后是股票和债券。资本市场变成了公司集资的主要渠道。公司也逐渐地根据其股票在市场上的行情来拟定发展战略。同时,有些人,所谓“把握信息者”,比他人预先得到信息,譬如知道某处有金矿,某处有石油,或者知道某处有其他致富的机会,便可以利用他人的储蓄建造自己的财富城堡。
    一次大战期间,美国普及了由亨利·福特在不久之前首创的生产线流水作业法,从而加快了美国机械行业生产的工业化进程。工人工资也有提高。同时出现了控股公司和托拉斯一类新的投资机构,但未受到任何控制和监管。美国的银行,融吸收存款与投资业务为一体,开始取代了英国银行。对美国和世界各地所有愿意借钱买住宅或证券的人,这些美国银行放起贷来,眼睛都不眨。美国资本主义,似乎如日中天。当然,穷人,尤其是黑人和阿巴拉契亚(Appalaches)地区的白人。从中没有得到任何好处。
    就在此时,一次深重的危机已在即将爆发之际了。这是直到今天这次危机之前,历史上最严重的一次危机。为了把今天正在展开的危机弄个明白,对上一次危机的教训,十分有必要再来一次认真的思考。
    起初,自1919年始,美国首富们对佛罗里达州的房地产情有独钟。中产阶级的上层,也靠贷款在该地购置住宅;贷款的抵押,就是他们手上持有的股票;随着经济增长,他们手上股票的市价也水涨船高。对前景的乐观达到了极点;美国,世界第一强国,上帝荫福之地,何其不乐哉!
    到了1926年春,对这种毕竟是比较特别的房地产的需求,开始下降了。但房地产市场的价格还在上涨。这时,一种我们以后会见到的机制,开始运作起来了:在一种自欺欺人的乐观气氛中,银行不无轻率地对自己的储户客人推荐各种投资方案;在房地产市场的泡沫之后,又鼓起了股票市场的泡沫。皆大欢喜,由此得以继续,而且也带来了消费增长,带来了经济增长。这一切同时带来的,却是收入的不平等明显加剧:1928年,5%的最富有者,把超过美国所有家庭收入的三分之一攫为己有,结果必然是压抑了中产阶级的需求,阻碍了进一步的经济增长。联邦政府的策略,却是鼓励美国公众依据自己手上可以用来做抵押的股票价值,继续借债消费,以促进需求。股票市场仍在继续上涨。像所有的金融市场出现泡沫时的情形一样,仍然有人可以继续不劳而获,而且获利甚多;中产阶级越来越依靠自己没有的钱来消费,因为股票在涨,当然可以放心借债,而且多多益善。乐观趋近于盲目。整个金融体系,已经变得非常不稳定了。市场上其乐融融,也许会突然翻转,转瞬间变作了恐慌。
    可以称做是导火线的,有若干事件。美国银行自一次大战后发放的海外贷款,有很多一直未被偿还。1928年,石油“七姐妹”组成的卡特尔,带来了油价上升,使对汽车的需求量骤然下降。当时,谁也没在这些表象中看到萧条的征兆。经济学家们则说,这是因为福特车厂的泰勒模式,被另一种模式替代了。
展开
目录
导言
Ⅰ 前车之鉴——过去的危机留给我们的教训
Ⅱ 风起青萍——危机是怎样开始的
需求不足
由债务创造出来的需求
利率下降,杠杆效应与财富效应
对储蓄的疯狂猎取:证券化与衍生金融工具
面对吸收资金的困难,保险公司造出了
“信用违约掉期”合同(CDS)和“信用增级机构”(monoline)
信誉评估公司的盲目
全球化了的债务膨胀
曾预见到危机的先知先觉者
为什么没人听从先知先觉者们的劝告
金融与可卡因
次级贷款翻船,经济陷入恐慌
大事记
Ⅲ 关键一日——资本主义险些灭亡的那一天
Ⅳ 未雨绸缪——仍将到来的威胁
对金融体系的新挑战
重重威胁之下的保险公司
对保险公司的评估
衰退
萧条
通货膨胀
大国的失败和中美两国在未来的作用
汇率危机
社会危机、意识危机和政治危机
V 追根溯源——对危机的理论解答与对策:民主制度与市场之间的矛盾
市场、民主和“把握信息者
金融家的至尊地位与背信弃义
法治国家的消失
金融资本主义的胜利
危机的起始
答案:依靠法治环境重新达到市场的平衡

Ⅵ 应急方案
整顿每个国家的国民经济
加强欧洲对市场的监管
建立全球化的市场监管机制
国际监督控制体系
全球性的大规模工程

Ⅶ 最后的警告,未来的期望
未来的金融危机
其他危险:复杂体系的前景
名词解释
图示危机
2001-2006:危机的缘起
2006-2007:市场陷入困境
2008-2010:危机的延展
各类信贷产品
已出版的雅克·阿塔利著作
作者简介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