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币的发明和流通,极大地推动了商业的发展。但困扰商人们的是无法在一个相对固定的时间和地点进行交易,从而影响了商人交易的数量和速度。比如,在劳役庄园里,农民某一年的葡萄生产很好,但酒桶却不够用,无法把所有的葡萄都酿制成美酒。于是葡萄农就要从有富余酒桶的人那里购买。粮食收获不好的第二年春天,农民需要种子,而年成好时,就得把富余的粮食卖出去。
有些东西在劳役庄园也是无法自己生产的,例如盐,这是当时的一种十分重要的产品,因为它是保存肉类和奶酪不可缺少的材料。它产生于盐井或者欧洲北部的佛里斯兰的岛屿,那里的农民很早就挖掘盐泥,然后从中煮盐。后来,在阿尔卑斯山区又开发了盐矿。时至今日,还有很多城市的名称表明早年曾有开发过盐矿的历史。它们大多都在名字里面有一个“萨尔茨” (Salz盐)字或者“哈尔”(HaU煮盐屋)、萨尔茨维德尔、萨尔茨堡、施瓦本哈尔、巴德赖兴哈尔、蒂罗尔的哈尔等。
但在哪里才能找到可以用富余产品交换缺欠物品的场地呢?当时的道路很差,古罗马原有的道路已经坍塌,强盗和窃贼使国家很不安全。所以就有必要让农民尽可能不要出门太远就能解决这些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为有交换愿望的人选择一个定时和定点的场地进行交易,那就是集市,也就是人们今天所说的市场。
在公元744年,法兰克国王小丕平——后来的查理大帝的父亲下令,在他的帝国中每个大居民点均设立周末集市。每当集市到来之时,赶集的人们就像过节一样兴高采烈。大人和小孩儿,丈夫和妻子,小伙子带着自己心爱的恋人,陆陆续续来到集市购买他们所需要的物品。而集市的卖主——农妇、工匠和商贩们则早就在规定的地点作好了一切准备:有的搭起了带棚的摊位,有的则把他们的苹果、梨、葡萄等水果摆放在铺在地上的布上,也有的把活鸡、活鸭等关在小笼子里准备出售。当赶集的人们到来后,商贩们使出浑身本领,喊的喊、叫的叫、唱的唱、舞的舞,介绍和推销他们的商品。在热闹非凡和嘈杂声中,买卖双方讨价还价,最后完成交易。
集市在人类的发展中,是一个十分惊人的创造。它在各个时期和世界各个地方先后不断涌现。小丕平时代集市的运作,和阿拉伯城市的集市、跳蚤市场和现代交易所没有什么两样:谁要是想出售物品,他就想尽可能以高价出售,而谁要是需求某种物品,他就想尽量少支付代价。或者,像经济学家说的那样:价格越高,需求越小,进而供应就越多。而如果价格越低,供应就越少,而需求就变大。如果一个集市运作正常,那么供货者就不必到了晚上再把货物带回家去。买者和卖者将一直讨价还价直到集市供求双方“全部抵消”为止。
伴随着集市的出现也产生了对集市的干预。如果国王下令调低面包价格,普通人就可以买得起更多的面包,但面包的供应却会越来越少,因为面包商赢利太少甚至会亏本,只得改行经营别的商品。结果,顾客必须排长队购买,集市上的面包很快就被买光或者根本就买不到;如果国王允许提高面包价格,以满足面包师的愿望,那么集市上面包的供应量就会大幅度增加,但能够买得起面包的人却减少了。面包师到了晚上还将有很多面包卖不出去,最后不得不把剩余的面包再拿回家去。因此,在自由竞争中,商贩对一种商品可以素要的价格,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市场的供求关系。
中世纪初期,即公元8世纪,不仅有集市存在,而且已经逐渐出现了远程贸易。从当时留下的文献中,我们可以看到商人把货物运往印度、阿拉伯,以及从拜占庭和意大利向德国运输货物的记载。这些商人大多出自具有希腊罗马时期经商传统的家族。
钱币的发明和市场规则的完善,进一步促进了贸易的繁荣。到了中国的隋唐时期,中国已经成为世界贸易的中心之一,公元609年在张掖举办了中国最早的国际交易会。
为了举办好这次国际交易会,提高隋朝中央政府在少数民族和国际上的信誉,隋炀帝委派智略过人、志向高远的吏部侍郎裴矩于605年前去张掖上任。裴矩到达张掖后,便全身心投入对外开放事业。他与国外商人、使节等不同阶层主动接触,并与他们平等、真诚相处,赢得了他们的信任。同时,他了解到了各国的自然地理、风土人情、物产特色、服饰礼仪等,也阅读了大量外国的图书典籍,积累了丰富的第一手材料。在此基础上,裴矩撰写了图文并茂的《西域图记》一书,并且将此书上奏隋炀帝。((西域图记》全面记载了丝绸之路通过咽喉敦煌之后的3条道路的走向,详细介绍了西域等44 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民族以及历史上与中国的关系等具体情况,对各国的服饰形状、国王百姓等还附有图形。
与此同时,裴矩在主持河西对外贸易期间,还不断派遣隋朝使者前往高昌、伊吾等地,盛情邀请各国国王、使者和商人前来隋朝进行参观访问。隋朝也授权裴矩以张掖为中转站,进而向首都长安和陪都洛阳等地招引外国使臣和商人。经过裴矩等人的悉心联络和全面安排,西域各国前来内地者日益增多,沿途由朝廷无偿为他们提供食宿、交通和保卫工作,使这项活动成为一种花费较小、收获较大的政府行为。这些外国商人和使节到达内地后,应邀参加各种祭典、娱乐、商业及考察活动,享受着非常优厚的待遇。
经过裴矩4年的经营和精心准备,隋炀帝于公元609年6月到达张掖,亲临燕支山(今甘肃张掖山丹境内)。接见27国的国王(包括高昌王翔伯雅等)及使者,主持了国际交易会。隋炀帝接见过27国国王和使者后,为了显示隋王朝的经济实力和皇帝的尊严,还下令由隋朝为各国国王和使者提供佩戴的金玉,并且每人都披一件当时最珍贵也是最流行的毛纺织品——金■。数十里的地方,车水马龙,人肩相擦,热闹非凡。隋炀帝还向各国国王和使者展示了一种可以拆卸和组装的豪华活动宫殿——观风行殿。在当时,这种活动宫殿的科技含量相当高,外国使者、商人和国王将其看做“神物”,认为是不可思议的,纷纷遥拜。隋炀帝与翔伯雅等国王和使者在观风行殿内一边观看具有民族特色的鱼龙戏,一边畅怀痛饮。在这次国际交易会上,演奏的是同样具有民族特色的歌舞《清乐》、《龟兹》、《西凉》等九部乐。在盛大的歌舞演出活动中,张掖成为不夜城。这次国际交易会使张掖旧貌换新颜,一时张掖成为国际交流的都市,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外国人进入中国内地的中转站。
这次国际交易会规模之大、参加国之多、人数之众,堪称史无前例。在当时产生了非常深远的社会影响,提高了隋朝的国际地位,标志着丝绸之路黄金时代的到来,其黄金时代一直维持到海上丝绸之路的兴起。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