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创新机理:基于复杂性科学的视角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030249517
  • 作      者:
    任锦鸾著
  • 出 版 社 :
    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编辑推荐
    创新是社会发展的源泉动力<br>    又是一个复杂难测的过程<br>    《创新机理——基于复杂性科学的视角》<br>    了解创新、把握创新、推进创新<br>    是人类长期以来的愿望<br>    《创新机理:基于复杂性科学的视角》基于复杂适应系统的理论与SWARM模拟工具<br>    和您一起探索<br>    创新动力的本源<br>    创新网络形成的动态过程<br>    创新影响技术发展的规律<br>    创新影响社会的测试方法
展开
内容介绍
    创新是国家强盛、社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对创新问题的研究是与时代同步的、内容不断更新的长期课题。创新活动常常表现出不确定性、涌现性等复杂系统的特征,复杂性科学的发展为创新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创新机理:基于复杂性科学的视角》以创新系统的现有研究成果为基础,结合最新的复杂适应系统理论和模拟研究方法,基于中国创新系统的现状,对创新的机理、创新网络的形成过程、创新系统模型、创新活动对技术和社会的影响进行了理论探讨、模拟分析和实证研究。<br>    《创新机理:基于复杂性科学的视角》可作为创新系统、创新管理、复杂系统理论、管理模拟、创新政策领域研究者的参考书籍,也可以作为技术经济及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专业本科生、研究生的学习参考读物。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  绪论<br>    1.1  创新理论的起源和发展<br>    自1921年J.A.Schumpeter提出创新的概念以来,创新理论本身不断发展完善,而这一过程又与世界经济的跌宕起伏息息相关。<br>    由于不满意传统经济学只注重劳动、资本这些实物生产要素对经济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的解释,并受马克思关于技术进步在经济发展和制度变更中起革命性作用的理论分析的影响,Schumpeter在其著作——《经济发展理论》中正式提出了“创新”的概念叫。这一伟大的理论在当时并没有受到经济学家的重视。<br>    直到20世纪50年代,欧美经济发展速度之快已不能用传统生产要素投入所起的作用来解释,人们开始关注技术创新的作用。1957年,S·C·Solow发表了《技术进步与总生产函数》一文,提出了用生产函数中的余值来测算技术进步率的定量化方法。此后,创新理论的研究逐渐分为两个分支:技术创新理论和制度创新理论。<br>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以M.Mansfield、C.Freeman、R.Nel-son、Silverberg、W.B.Arthur、P.Stoneman等为代表的一批经济学家发展了Schumpeter的创新理论,并自称“新熊彼特学派”(Non-Schumpeteri—an)。
展开
目录
序<br>第一章 绪论<br>1.1 创新理论的起源和发展<br>1.2 创新系统的概念和内涵<br>1.2.1 技术创新<br>1.2.2 与创新相关的概念<br>1.2.3 创新系统的概念<br>1.2.4 创新系统的内涵<br>1.3 研究现状及困惑<br>1.3.1 研究现状<br>1.3.2 研究现状分析<br>1.3.3 创新研究困惑<br>1.4 本书的研究目的、内容和思路<br>1.4.1 研究的目的<br>1.4.2 研究的内容<br>1.4.3 研究的思路<br>1.5 本章小结<br><br>第二章 复杂性理论及其在创新系统研究中的应用<br>2.1  复杂的世界与复杂性科学<br>2.1.1  复杂的世界<br>2.1.2  复杂性科学的起源和发展<br>2.2  复杂性科学研究现状<br>2.2.1  国外研究现状<br>2.2.2  国内研究现状<br>2.2.3  复杂性科学研究评述<br>2.3  复杂性科学的理论和方法<br>2.3.1 复杂性<br>2.3.2  复杂性与其他概念的比较<br>2.3.3  复杂系统<br>2.3.4  复杂性理论<br>2.3.6  CAS理论和方法<br>2.4  创新系统的复杂性<br>2.4.1  创新系统复杂性的来源<br>2.4.2  创新系统的复杂适应特性<br>2.5  本章小结<br><br>第三章  基于复杂性理论的创新系统运行机理<br>3.1  创新系统理论<br>3.1.1  国家创新系统<br>3.1.2  三链螺旋模型<br>3.2  创新系统的动力学机理分析<br>3.2.1  技术复杂性和多样性<br>3.2.2  创新系统复杂性产生的机理<br>3.3 创新系统复杂特性的定量描述<br>3.3.1 相互作用的定量化研究<br>3.3.2 创新系统适应过程的定量化描述<br>3.4 创新系统模型<br>3.5 创新系统动力学<br>3.5.1 创新主体<br>3.5.2 创新活动的投资<br>3.5.3 主体间的合作<br>3.5.4 创新网络的涌现<br>3.6 本章小结<br><br>第四章 基于中国创新系统现状的创新网络形成过程模拟<br>4.l 中国创新系统现状<br>4.1.1 政治经济制度环境<br>4.1.2 投入现状<br>4.1.3 产出现状<br>4.1.4 合作创新<br>4.l.5 现状分析<br>4.2 创新系统模拟建模<br>4.2.1 模拟模型<br>4.2.2 模拟平台和语言<br>4.2.3 模拟假设<br>4.3 模拟过程设计<br>4.3.l 模拟基础条件<br>4.3.2 模拟方案设计<br>4.3.3 模拟参数设计<br>4.4 模拟分析<br>4.4.1 模拟结果<br>4.4.2 结果分析<br>4.5 模拟设计中的主要创新点<br>4.6 本章小结<br><br>第五章 创新网络对技术进化的影响<br>5.l 创新网络复杂性<br>5.1.1 N-K模型<br>5.1.2 基于N-K模型的创新系统复杂性分析<br>5.2 创新网络对技术进化影响的模拟<br>5.2.l 创新网络对技术进化影响的理论分析<br>5.2.2 基础模型下的技术锁定和锁出<br>5.2.3 技术-市场环境下的技术锁定与锁出<br>5.2.4 政府-技术创新主体-市场网络中技术的锁定与锁出<br>5.3 本章小结<br><br>第六章 创新对社会的影响-以创新对能源供需结构的影响为例<br>6.1 创新、技术进步及其对社会的影响<br>6.2 技术进步对能源系统的影响<br>6.2.1 我国能源系统现状分析<br>6.2.2 影响能源系统的技术进步的类别<br>6.2.3 能源系统建模<br>6.3 技术进步对能源供应结构的影响<br>6.3.1 能源生产技术创新机制建模<br>6.3.2 能源供应结构预测<br>6.4 技术进步对能源需求结构的影响<br>6.4.l 技术进步影响的能源需求量变化率<br>6.4.2 能源需求量预测<br>6.4.3 预测结果<br>6.5 能源政策建议<br>6.6 本章小结<br><br>第七章 全书总结及展望<br>7.1 本书的主要成果和创新点<br>7.2 进一步研究展望<br>参考文献<br>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