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区域系统分析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0473442
  • 作      者:
    聂华林,王水莲编著
  • 出 版 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作者简介
    聂华林,陕西泾阳人,兰州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区域经济学博士生导师;兰州大学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中心主任、兰州大学西北开发综合研究所所长;国家“211工程”建设项目专家、国家“985工程”建设项目西部经济社会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副主任、首席专家;中央直接掌握联系的高级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甘肃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特约政策研究员.甘肃省专家咨询顾问团经济组成员:甘肃省管理协会常务理事、甘肃灰色系统研究会理事长:多个地方政府的经济顾问或科技顾问,多所高校的兼职教授或客座教授等。<br>    聂华林教授长期从事西部区域经济发展、农村经济发展和发展生态经济问题的研究与教学工作,成果显著,在学术界有一定影响。主持完成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博士点基金项目和地方重要项目20多项.其中所主持完成的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西北不发达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课题,其中间成果获得全国“五个一工程”优秀论文奖(1999)。最终成果专著“区域农业可持绩发展论》(民族出版社2000年版)获得甘肃省社会科学政府奖一等奖(2001):同时还多次获得甘肃省社会科学政府奖一、二、三等奖(1995、1997、1999)等奖项、已出版学术专著10余部,在国内重要期刊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70多篇。一些重要的理论观点和政策主张还进入了省级政府决策,或被新华社“国内动态清样”、“经济决策参考”选摘或被国内重要网站收录,供各级领导和学术界参阅。正在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西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三衣”问题及对策研究(项目编号:04-ZD018),已取得了一部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新华社“国内动态清样”、“经济决策参考”己多次选摘,在《改革》等吏要学术期刊已发表部分成果,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产生了重要的学术影响。
展开
内容介绍
    区域系统是区域经济学的重要研究对象之一。区域系统概念在区域经济学研究中的出现是系统科学与区域经济学相互渗透的结果,也是人们运用系统科学的思路与方法认识区域的特征和研究区域经济问题的重要成果。应当说,区域系统概念和系统科学的研究思路与方法引入区域经济学研究之中,不但大大地丰富了人们研究区域经济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而且也大大地扩展了区域经济学研究的视野。<br>    对区域系统问题的研究,从方法论上讲,既涉及分析的方法,也涉及综合的方法。系统分析是为了更好地系统综合,缜密的系统分析是更好地系统综合的前提。因此,区域系统分析就成为区域经济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了。
展开
精彩书摘
    (一)城乡结构概念<br>    人口的城乡结构是指区域人口总体中城市人口和农村人口所占的比例关系,一般以城市化水平作为衡量人口城乡结构的指标。所谓城市化就是乡村人口不断转变为城市人口的过程,它表现为人口向城市的集中,城市数量的增加、规模的扩大以及城市现代化水平的提高,是社会经济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并获得巨大发展空间的体现。<br>    (二)影响城乡结构的因素<br>    由于一些经济和社会因素,人们到城市居住或者谋求职业。而农村经济的发展使大批农村劳动力从农业中游离出来,当工业发展起来时,农村人口大批移居城市,转向非农生产,这些因素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人口的城市化进程,也因此改变了城乡结构。<br>    第一,农村方面的因素。农业技术的进步、生产的专业化、机器设备在农业生产中的广泛使用,充分发挥了农业生产条件和生产经营者的技能,使农业劳动生产率得到大幅度提高。较少的农业劳动人口就可以生产出较多的农产品,满足社会需要,从而为农业和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创造了前提条件一农村存在着大量剩余劳动力,当然也有相当一部分人是为了追求高收入而到城市就业,这些都是促使人们由农村向城市迁移的“推力”,正是在这些推力的作用下,城市人口比例增加,而农村人口比例减少,使城乡结构发生变化。<br>    第二,城市方面的因素。城市工业、商业以及服务业等的迅速发展产生了对劳动力的大量需求,提供了很多的就业机会。城市交通运输、通信以及文化设施比较完善,科学技术比较发达,受教育机会高于农村。城市经济发展水平高于农村,收入也比农村要高,且生活丰富多样,生活质量好等这些因素都会对农村人口产生“拉力”,加快城市化进程。同时,城市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诸如交通拥挤、环境污染、失业人口多等“城市病”则对城市化进程起到一些消极作用。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导论<br>    第一节 系统与区域系统<br>    一、系统的内涵<br>    二、区域系统的内涵<br>    <br>    第二节 区域系统分析<br>    一、系统分析的内涵<br>    二、区域系统分析及其原则<br>    三、区域系统分析的特点<br>    四、区域系统分析的要素<br>    五、区域系统分析的简略示意图<br>    <br>    第二章 区域人口系统分析<br>    第一节 区域人口系统的内涵<br>    一、区域人口系统的概念和特征<br>    二、区域人口系统的结构<br>    三、区域人口系统的功能<br>    <br>    第二节 区域人口数量分析<br>    一、决定人口数量的因素分析<br>    二、人口数量增长与区域发展<br>    三、适度人口与人口控制<br>    <br>    第三节 区域人口质量分析<br>    一、人口质量的内容及其衡量指标<br>    二、人口质量与人口数量的关系<br>    三、人口质量与区域发展<br>    四、提高区域人口质量的途径<br>    <br>    第四节 区域人口结构分析<br>    一、人口的自然结构<br>    二、人口的产业结构<br>    三、人口的城乡结构<br>    <br>    第五节 区域人口的分布分析<br>    一、人口分布的内涵<br>    二、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br>    三、人口分布与区域发展<br>    <br>    第三章 区域资源系统分析<br>    第一节 对自然资源系统的再认识<br>    一、自然资源系统的内涵<br>    二、自然资源与区域经济发展<br>    <br>    第二节 区域资源开发分析<br>    一、资源的价值<br>    二、资源开发成本与效益分析<br>    三、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原则<br>    四、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保障措施<br>    五、资源最佳开发利用的动态分析<br>    <br>    第三节 区域资源配置分析<br>    一、资源配置的含义<br>    二、资源配置的目标<br>    三、资源配置的原则<br>    四、资源配置的方式和政府管理<br>    <br>    第四节 区域资源评价<br>    一、资源评价的内容和要求<br>    二、资源评价的原则<br>    三、资源评价的一般方法<br>    四、资源评价的指标体系<br>    <br>    第四章 区域环境系统分析<br>    第一节 区域环境系统<br>    一、环境系统的概念和特征<br>    二、环境系统的功能<br>    三、环境系统的分类<br>    <br>    第二节 区域环境经济价值分析<br>    一、环境资源经济价值的分类<br>    二、环境经济价值评估方法<br>    三、环境经济价值评估方法的拓展<br>    <br>    第三节 区域环境问题的经济分析<br>    一、区域环境问题及其重要性<br>    二、区域环境问题的成因<br>    <br>    第四节 区域环境保护分析<br>    一、环境保护与区域经济发展<br>    二、环境保护政策措施<br>    三、区域环境政策评估模型<br>    <br>    第五章 区域经济系统分析<br>    第一节 区域经济系统的内涵<br>    一、区域经济系统的特点<br>    二、区域经济系统的构成<br>    三、区域经济系统的演化和发展<br>    <br>    第二节 区域经济发展分析<br>    一、区域经济发展的要素及其评价<br>    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阶段分析<br>    三、区域经济发展模式<br>    <br>    第三节 区域经济空间结构分析<br>    一、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的构成要素<br>    二、影响区域经济空间结构形成的要素<br>    三、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的类型<br>    四、区域经济板块——对区域经济空间结构内容的扩展<br>    <br>    第四节 区域产业结构分析<br>    一、影响产业结构的因素分析<br>    二、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分析<br>    三、产业结构的演进<br>    四、区域产业结构配置<br>    五、产业结构分析方法<br>    <br>    第六章 区域社会系统分析<br>    第一节 区域社会系统概述<br>    一、区域社会系统的内涵<br>    二、区域社会系统的组成要素及其结构<br>    三、区域社会系统的特征<br>    四、区域社会系统的协调<br>    <br>    第二节 区域制度分析<br>    一、制度的内涵<br>    二、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制度变迁与创新<br>    三、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与制度<br>    <br>    第三节 区域文化分析<br>    一、区域文化的内涵<br>    二、区域文化与经济的关系<br>    三、加强文化建设,促进区域经济发展<br>    <br>    第七章 区域系统的协调发展分析<br>    第一节 区域系统协调发展的内涵<br>    一、系统角度的协调和发展的含义<br>    二、区域系统协调发展的内容及其实现<br>    三、区域系统协调发展的特征<br>    <br>    第二节 区域系统协调发展的机理<br>    一、区域系统实现协调发展的外在条件<br>    二、系统协调发展的内在动因<br>    <br>    第三节 区域系统协调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br>    一、区域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内涵<br>    二、区域系统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关系<br>    <br>    第四节 区域系统协调发展指标体系及其构建<br>    一、区域系统协调发展指标体系的含义和作用<br>    二、构建协调发展指标体系的原则<br>    三、区域系统协调发展指标体系的功能<br>    四、区域系统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br>    <br>    第五节 区域系统协调发展评价<br>    一、区域系统协调发展评价的指导思想<br>    二、区域系统协调发展评价的内容<br>    三、区域系统协调发展评价方法<br>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