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新华文摘精华本:2000-2008.经济卷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010083346
  • 作      者:
    新华文摘杂志社编
  • 出 版 社 :
    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内容介绍
    一个总的判断:中国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因为:第一,从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转向开始实施第三步战略目标。“十五”计划是开始实施第三步发展战略的第一个五年计划。1980-2000年CNP翻两番的计划,提前5年,在1995年实现了。十四届五中全会修改了原定目标,提出2000年人均GNP比1980年翻两番,也提前实现了。从总体上可以说,实现了第二步战略目标,而且比原来预定的标准高。这标志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即从小康逐步向现代化过渡的阶段。这将会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引起许多重大的变化。现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许多矛盾和问题,是同经济发展阶段的变化有关的。“十五”计划必须考虑经济发展阶段的变化,使第三步战略目标有个好的开端。当然,全国发展很不平衡,有些地方刚刚解决了温饱问题,有几千万人温饱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但从总体可以说,初步实现了小康。我说“初步”,是因为小康是个长达几十年的过程,直到下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之前,都是小康,这几十年都是小康建设,也可以说是从小康向现代化过渡的阶段。
展开
精彩书摘
    允许一部分地区先富裕起来是一个大局。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实行允许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的政策,东部地区加快了发展步伐,各省、区内部也都有一部分地区率先富裕起来,带动了全国的发展。这个政策要坚持。
    实现共同发展、共同富裕也是一个大局,而且是我们的目标。实现这个目标需要有一个过程。“九五”计划已经突出地提出这个问题,但“九五”时期地区差距还是扩大的。现在中央提出加快西部地区发展的问题,“十五”计划要制定西部地区发展的计划。“十五”时期的目标,应该争取地区相对差距不再扩大;绝对差距由加速增长变为匀速增长,然后转向减速增长,直至缩小差距。发展轨迹大体如此。旧的地区差距缩小或者消灭了,还会出现新的地区差距。发展不平衡是普遍规律,但那将是高水平上的地区差距。
    关于东、中、西部的经济区域的划分并不是很精确的。新中国成立初期常用南方和北方分析地区经济差距。毛泽东《论十大关系》中用沿海和内地来分析地区发展不平衡。“七五”计划开始提东部、中部和西部。“八五”没有采用这种划分方法,“九五”又开始采用这种划分方法。这只是粗线条的分析方法,同是东部、中部或者西部,省、区之间发展也不平衡。这个问题,实质是加快经济落后地区发展的问题。要研究如何发挥优势,走有自己特色的发展道路。加快落后地区的发展,采取什么样的发展战略和政策,是制定“十五”计划的一个重要问题。区域经济发展,不能局限于东、中、西部的划分,还需要有跨区域的规划。
    第六,关于外部经济环境和对外经济关系有两点需要考虑:
    一、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继续扩大对外开放,对外贸易和利用外资的规模会继续扩大,对经济增长起积极的拉动作用。总的说来,政策会放宽,限制会减少。但是,同过去20年相比,今后一个时期对外贸易的增长速度将会降低。现在国际经济格局发生很大变化,许多发展中国家都在积极进入国际市场,本币大幅度贬值的国家对我国出口商品的竞争优势显现出来,加上一些发达国家国内市场需求缩小,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世界市场不稳定性增加,我国的对外贸易不可能像1979一1997年那样远高于GDP的速度增长,中国经济增长要更多地依赖扩大内需来实现。
展开
目录
2000年
世纪之交的中国经济
现代化标准研究
西部大开发的经济学思考
短缺与过剩

2001年
世纪之交的中国大型企业
“九五”国民经济宏观运行的典型与非典型特征
企业中个人的绝对权力与企业衰败
从基础性改革转向结构性改革——21世纪初期我国经济改革的特点分析
“空账”与转轨成本——中国养老保险体制改革的效应分析

2002年
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
国家分配论就是国家财政论
三农问题研究【两篇】
试析新阶段的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
“三农问题”的症结在于两个基本矛盾
透视中国企业500强——2002年中国企业500强分析报告

2003年
中国农民负担有多重——农民负担数量及减负办法研究
中国的市场化进程
理解中国经济增长
经济学为什么研究价值理论——兼论马克思劳动价值论面临的历史性挑战
金融腐败:非规范融资行为的交易特征和体制动因
论新公有制企业

2004年
我国市场取向改革的实践与理论创新
对中国经济发展战略问题的再认识
如何界定和防止国企改制中的“国有资产流失”?
正式契约的第三方实施与权力最优化——对农民工工资纠纷的契约论解释
中国产业发展的道路和战略选择

2005年
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挑战与战略
中国民营企业的成长特点与二次创业
现代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框架与研究方法
解决股权分置的三大歧义和三大难点
论宏观体系的马克思经济学
医疗服务的经济学分析

2006年
中国国情分析框架:五大资本及动态变化(1980—2003)
实现经济周期波动在适度高位的平滑化
关于新型工业化的讨论【两篇】
思考与回应: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抉择
新型工业化“不是什么”
中国土地政策改革:一个整体性行动框架
2005年理论经济学的若干热点问题

2007年
中国经济的“大国难题”
现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四大理论假设
潮涌现象与发展中国家宏观经济理论的重新构建
中国经济面临的转折及其对发展和改革的挑战
亚洲金融危机的经验教训与中国宏观经济管理

2008年
“双膨胀”的挑战与宏观政策选择
中国改革的全球价值【访谈】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历史进程及不同阶段的任务
中国经济学范式思考:两个层次的契合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