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民国军事史.第二卷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229008390
  • 作      者:
    姜克夫编著
  • 出 版 社 :
    重庆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编辑推荐
  1929—1936国民党新军阀和工农红军。
展开
内容介绍
  唤起工农千百万,
  同心干,
  不周山下红旗乱。
  ——毛泽东
  《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
  彼等虽属乌合之众,
  不堪一击,
  但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
  ——陈诚
  国民党新军阀兴起,内部派系丛生,蒋桂、蒋冯……战争不断。1931年“九?一八”事变让三千万民众沦为亡国奴,国民党内交外困。与此同时中国工农红军迅速发展,国民党数次围剿,红军长征开始。
  姜克夫此书是最早,也是迄今为止唯一的一本民国军事专史,其地位和价值是不容低估。本版是完整翔实的历史资料汇编。权威作者倾力之作,装帧精美。
  《民国军事史》是新中国第一部全面系统地记叙民国时期军事历史的著作。前人的民国军事史,只有民初军事史、国民革命军军事史、抗日战争史、解放战争史等,未有一部完整的民国军事史著作。本书的问世,填补了这一研究领域的空白。本书对民国时期历次重大战役发生的政治背景均有较为详尽的阐述,观点明确... (展开全部)   唤起工农千百万,
  同心干,
  不周山下红旗乱。
  ——毛泽东
  《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
  彼等虽属乌合之众,
  不堪一击,
  但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
  ——陈诚
  国民党新军阀兴起,内部派系丛生,蒋桂、蒋冯……战争不断。1931年“九?一八”事变让三千万民众沦为亡国奴,国民党内交外困。与此同时中国工农红军迅速发展,国民党数次围剿,红军长征开始。
  姜克夫此书是最早,也是迄今为止唯一的一本民国军事专史,其地位和价值是不容低估。本版是完整翔实的历史资料汇编。权威作者倾力之作,装帧精美。
  《民国军事史》是新中国第一部全面系统地记叙民国时期军事历史的著作。前人的民国军事史,只有民初军事史、国民革命军军事史、抗日战争史、解放战争史等,未有一部完整的民国军事史著作。本书的问世,填补了这一研究领域的空白。本书对民国时期历次重大战役发生的政治背景均有较为详尽的阐述,观点明确,将民国时期的尖锐复杂的政治斗争展现在读者面前,对认识战争的性质及其影响有所裨益。本书编著者积累了大量的相关的档案文献,加以梳理,介绍了民国时期军事派系、编制、沿革及历次重要战役的过程,内容充实,文字通畅,既有可读性,又有学术价值,可为一般读者阅读,又可供教学研究参考。
  ——韩信夫(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
展开
精彩书评
  唤起工家千百万,同心干,不周山下红旗乱。
  ——毛泽东《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
  彼等虽属乌合之众,不堪一击,但星星之为,可以燎原!
  ——陈诚
展开
精彩书摘
  第四节湘鄂西苏区红军的创建
  湘鄂西是贺龙、段德昌在党的领导下创建的一块红色根据地。1927年10月贺、叶南征军在东江陆丰失败后,周恩来即派贺龙和周逸群回湘鄂边领导武装起义。贺龙由上海经汉口回湘鄂边,路过观音滩时几个人徒手缴了八支团防的枪,到监利遇上从陆丰兵败回来的前二十军师长贺锦斋率领百余人的一支队伍前来迎接。接着又收集石首、华容地方武装吴仙洲部与洪湖地区的肖仁谷部,共计五百余人,打出了工农红军的旗帜,嗣又在洪湖地区镇压了地主民团和会道门武装。有力地配合了南县、华容、石首、江陵、公安、监利、沔阳等县的年关暴动。然后贺龙即将部队交给鄂中特委和石首中心县委,自己和周逸群带领十余人转往湘西北发动武装起义。
  1928年3月上旬,贺龙与周逸群、贺锦斋等十余人回到家乡桑植洪家关,建立起党的湘西北特委,由周逸群任书记,贺龙出面组织武装。贺的旧部及其姐贺英带领的武装纷纷来归,又收编了王炳南、谷志龙等大量土著武装,很快拉起了三千余人的一支武装,攻占了桑植县城。但正在发动群众,组织苏维埃政权,改编部队之际,盘踞湘鄂边的黔军李粲率四十三军来攻。贺部由于尚未经过整编,缺乏坚强的战斗力,致被敌军打散,周逸群被迫转往石首,贺龙退往桑植、鹤峰边界,但不久又收拢起三四百人。6月间,李粲部队撤走,贺复率队收复洪家关,失散部队陆续来归,又发展到一千五百多人。7月初,中共湖南省委派陈协平前来,传达省委指示,将湘西北特委并入湘西特委,贺的部队改番号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贺为军长,陈协平为军政委,贺锦斋为第一师师长。贺、陈正在整顿部队之际,湘南省委和湘西特委指示,要红四军东进配合石门、I临澧、常德、桃源地方党组织开展群众工作。9月5日,红四军在澧县、石门与湘军李云杰师战斗,由于部队战士还未经过革命斗争的锻炼,经不起艰苦战斗的考验,被李师击败,军参谋长黄鳌及师长贺锦斋先后阵亡,部队大部分溃散,剩余二百余人由贺龙收拢,于9月底回到鹤峰、堰垭一带。适时桑植一带为反动团防盘踞,时还初冬,部队困处高寒地区,缺衣乏食,不坚定的分子又陆续逃走,最后只剩下百余人,处境极端困难。正在此时,贺英亲自用骡马送来了布匹、棉花、弹药和银圆,给部队以极大的鼓舞。中共红四军前委在贺英的支持下召开会议总结经验教训,决定遣散老弱和游民分子,建立党团组织,严格管理教育。经过整顿,全军虽只剩下了九十一人、七十二条枪,但大大提高了部队素质,经过这番彻底整顿,红四军从此走上了胜利发展的道路。
  1928年11月中旬,李宗仁桂系收编的马文德旅向堰垭地区进攻。前委决定留贺英率其所属武装在毛坪、红土坪一带坚持,派汪毅夫去鹤峰邬阳关开展工作,贺龙则率红军主力转移宣恩、咸丰、利川地区,争取该地区的“神兵”参加红军。由于“神兵”受封建迷信毒害太深,不宜在该地建立根据地,只扩大百余人枪即东返。当年冬,蒋桂矛盾激化,桂系部队纷纷东下,鄂西空虚。贺龙率军袭占建始县城,毙敌县长以下百余人,扩大了政治影响。12月31日,贺龙率队进入邬阳关,汪毅夫与地下党陈宗瑜又率农民武装与伐木工人三百余人参加,大大充实了战斗力,遂扫荡各地的地主团队,乘虚攻下鹤峰县城。前委利用这个大好形势,开展建立根据地的工作,宣布成立苏维埃政府,公布耕田农有法令,开展打倒土豪劣绅的斗争,实行平分土地,建立党团组织和农民协会及大量农民武装农民警卫团等。主力部队红四军则回到堰垭、红土坪进行整训,健全各级政治机关,整顿党团组织,对部队进行共产主义理想教育,进一步提高了指战员的政治觉悟。同时对部队进行整编,军以下设第一路,王炳南为指挥,张一鸣为党代表,全军共千余人,长短枪三百余支。1929年3月18日,鹤峰团防头目王文轩以湘鄂西民团联防总指挥名义,纠集桑植、五峰等县民团三千余人分路向鹤峰进攻。苏维埃政府发动农民警卫团分路阻击敌人,贺龙率红四军主力一举将王文轩击毙,其他各路敌人闻风溃逃。5月上旬,红四军又攻占了桑植县城,经过扫荡,反动地主武装基本上被清除,桑、鹤两县根据地连成一片,湘鄂边苏区初步形成。
  7月初,湘西土著军阀陈渠珍派向子云旅向桑植进攻。贺龙率部设伏于赤溪渡口,全歼向旅二千余人,缴枪千余支,红四军发展到四千余人,又增编了第二路和一个独立旅,覃辅臣为指挥,万涛为党代表,谷志龙为旅长,汪毅夫为党代表,从此陈渠珍即不敢出动进攻。红四军乘势扫荡周围的团防,发动农民打土豪分田地,建立苏维埃政权,以缴获地主的武器装备红四军和农民警卫团,使桑植、鹤峰、长阳、五峰一带成为巩固的根据地。1930年5月,红四军发展到四千余人,贺龙奉中央命令率部队去洪湖与红六军会师。
  自从1928年年关暴动贺龙将部队交给鄂中特委以后,由于地方党不考虑主客观条件,到处举行暴动,暴露了组织,牺牲了很多党员,部队也被敌人打散,甚至设在沙市的特委机关亦被破坏,负责干部多数牺牲。6月下旬,经省委批准,在宜昌重建特委机关,由周逸群任书记,万涛为副书记,召开活动分子会议总结经验,决定停止盲目暴动,指示党员利用合法的社会职业作掩护,开展秘密工作。经过半年多在严酷的白色恐怖下的艰苦努力,鄂西各县党的组织逐渐恢复起来。除邹资生掌握监利、公安、华容等县的特务大队昼伏夜出坚持游击战外,在江陵地区也由黄埔学生段德昌领导百余人枪的一支游击队,不断袭击郝穴等地的团防。其他各县党都掌握一部分秘密武装配合群众斗争,打击敌人的嚣张气焰。
  1929年3月,蒋桂战争爆发,特委乘敌人抽调兵力参加内战之际,指示江陵、石首、监利地方党将各游击队合编为游击大队,段德昌部队编为第二中队,改任中队长。向敌人发动进攻,一举攻克石首县城,缴枪八十余支,邹资生在沙岗战斗中不幸牺牲,即由段德昌继任大队长。这支部队在段的指挥下打了不少胜仗,获得敌人的武器装备部队,至7月间扩编为鄂西游击总队,周逸群兼总队长,段德昌任参谋长,下辖三个大队,选调一批有经验的党员做各级领导的骨干,又抽调一批基层干部编成一个教导队,施以严格的军事训练,作为军官的后备。同时,建立总队政治部,设立中队以上各级党代表和中队以下的分队党团支部,进一步健全了党的组织,加强了党对军队的领导。
展开
目录
第九章 国民党新军阀混战
第一节 国民党新军阀的派系和割据形势
一 蒋介石系
二 冯玉祥系
三 阎锡山系
四 李、白、黄新桂系
五 李济深粤系
六 张学良奉系
第二节 蒋介石的“削藩”策略和编遣会议
第三节 蒋介石、李宗仁争夺两湖之战
第四节 蒋介石与张(发奎)、桂(李宗仁)联军粤西之战
第五节 蒋介石、冯玉祥豫西之战
第六节 蒋介石、唐生智豫南之战
第七节 蒋、阎、冯中原大战
第八节 张学良讨伐石友三之战
第十章 九·一八事变后的各次重要战役
第一节 九·一八事变前后国民党军队的兵力和编制
一 各路的编制和沿革
二 各军的编制和沿革
三 各师的番号和沿革
四 各旅的番号和沿革
第二节 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军和日军的两次小战斗
一 嫩江桥阻击战
二 双城阻击战
第三节 一·二八淞沪抗战
第四节 日军进攻热河之战
第五节 长城抗战
第六节 察哈尔抗日同盟军
第七节 九·一八事变后的几次军阀小混战
一 山东韩复榘、刘珍年之战
二 刘湘、刘文辉争夺四川统治权之战
三 贵州王家烈、毛光翔之战
四 孙殿英与马家军之战
第八节 新疆盛世才、马仲英之战
第九节 蒋介石摧毁福建人民政府之战
第十一章 中国工农红军的创建和发展
第一节 南昌起义
第二节 江西中央苏区红军的创建
第三节 鄂豫皖苏区红军的创建
第四节 湘鄂西苏区红军的创建
第五节 广西左右江苏区红军的创建
第六节 陕北苏区红军和其他地区的红军
第七节 红军的壮大和王明左倾路线进入苏区前后红军的编制
一 军的编制
二 师的编制
三 军团的编制
四 方面军的编制
第十二章 “围剿”与反“围剿”战争
第一节 国民党“围剿”军的编制和兵力
一 国民党杂牌军“剿匪”司令官和部队序列表
二 国民党“围剿”军各军的编制、番号和沿革表
三 国民党“围剿”军各师的编制、番号和沿革表
四 国民党“围剿”军各旅的编制、番号和沿革表
第二节 国民党军对鄂豫皖苏区的“围剿”
一 第一次“围剿”
二 第二次“围剿”
三 第三次“围剿”
四 第四次“围剿”
第三节 国民党军对湘鄂西苏区的“围剿”
一 第一次“围剿”
二 第二次“围剿”
三 第三次“围剿”
四 第四次“围剿”
第四节 国民党军对江西中央苏区的“围剿”
一 第一次“围剿”
二 第二次“围剿”
三 第三次“围剿”
四 第四次“围剿”
五 第五次“围剿”
第五节 四川军阀对川陕苏区的围攻
一 田颂尧对川陕边苏区的三路围攻
二 红四方面军讨伐田颂尧、杨森、刘存厚战役
三 刘湘对川陕边苏区红军的六路围攻
第十三章 国民党军堵截长征红军战争
第一节 国民党军堵截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之战
第二节 国民党军堵截红六军团西征之战
第三节 国民党军“清剿”鄂豫皖苏区及堵截红二十五军长征之战
第四节 国民党军堵截红二、六军团长征之战
第五节 国民党军堵截红四方面军渡嘉陵江西征之战
第六节 国民党军堵截中央红军长征之战
第七节 马家军堵截红四方面军进军新疆之战
第八节 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前后对东北军、晋军的各次战役
一 劳山战役
二 榆林桥战役
三 直罗镇战役
四 红军渡河东征战役
第九节 西安事变前红军对国民党军的两次战役
一 红军西征战役
二 山城堡战役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