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民国军事史.第一卷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229008383
  • 作      者:
    姜克夫编著
  • 出 版 社 :
    重庆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编辑推荐
  1911-1928北洋军阀和国民革命军。
展开
内容介绍
  1895年清廷编练新军、北洋军阀集团逐步形成……孙中山、蒋介石数次北伐,直到1928年张作霖战败出关,北洋军阀最后一届政权垮台、张学良东北易帜——国民党终于完成全国名义上的统一。姜克夫此书是最早,也是迄今为止唯一的一本民国军事专史,其地位和价值是不容低估。
  姜克夫此书是最早,也是迄今为止唯一的一本民国军事专史,其地位和价值是不容低估。本版是完整翔实的历史资料汇编。权威作者倾力之作,装帧精美。
  《民国军事史》是新中国第一部全面系统地记叙民国时期军事历史的著作。前人的民国军事史,只有民初军事史、国民革命军军事史、抗日战争史、解放战争史等,未有一部完整的民国军事史著作。本书的问世,填补了这一研究领域的空白。本书对民国时期历次重大战役发生的政治背景均有较为详尽的阐述,观点明确,将民国时期的尖锐复杂的政治斗争展现在读者面前,对认识战争的性质及其影响有所裨益。本书编著者积累了大量的相关的档案文献,加以梳理,介绍了民国时期军事派系、编制、沿革及历次重要战役的过程,内容充实,文字通畅,既有可读性,又有学术价值,可为一般读者阅读,又可供教学研究参考。
展开
精彩书评
  打倒列强,除军阀!努力国民革命,齐奋斗!
  ——《国民革命歌》
  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现在革命尚未成功,凡我同志……继续努力!
  ——孙中山《国事遗嘱》
展开
精彩书摘
  经过癸丑战役,袁世凯摧毁国民党的势力后,进步党人和其他御用党派的国会议员,即于1913年10月选举袁世凯为中华民国第一任大总统,黎元洪为副总统。由于进步党在袁世凯对孙中山作斗争时,始终站在袁的一方,进步党人熊希龄得以出任国务总理。进步党人原拟阁员全由该党成员充任,结果袁只给梁启超任司法总长,汪大燮任教育总长,张謇任农商总长,内阁实权均由袁的亲信把持。进步党人又企图限制袁世凯的权利,曾由梁启超撰写宣言,主张以法治国。但这完全是幻想,袁世凯根本不把进步党人放在眼里。熊希龄、梁启超等上台五个月,在被袁牵着鼻子副署撤销国民党国会议员令、停办地方自治及解散省议会等反动命令后,袁以进步党已失去利用价值,遂指使其宣传工具披露熊希龄热河行宫盗宝案,以打击熊的威信,进步党内阁随之倒台。接着袁世凯即强制国会,于翌年2月修改约法,取消内阁制。5月,任命其亲信徐世昌为国务卿,改国务院为总统府的政事堂。12月又修改大总统选举法,改总统任期为十年。至此,袁世凯已完成了其个人独裁体制。
  当时袁世凯已经五十五岁,将总统任期改为十年,差不多等于终身制了。但是他是个皇权思想极重的人,仍不以此为满足,竟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承认日本帝国主义提出的目的在灭亡我国的“二十一条”,以换取日本支持他登上皇帝宝座。这样,孙中山领导全国人民推倒大清皇帝五年后,又在中国大地上出现了洪宪皇帝。
  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虽未彻底消灭封建势力,但创建的中华民国已深入人心。而今袁世凯竟敢改变国体,帝制自为,也就必然会引起全国更广泛的政治派系和各阶层人士的反对。进步党人对袁世凯抛弃他们,自然也是极其怨恨的。而且进步党所能影响的武装力量在边远西南数省,早晚也是将被袁消灭。这样,在梁启超的策划下,进步党杰出的军事家蔡锷于11月初逃出北京,12月21日与戴戡等回到昆明。国民党右翼也看中云南是发动讨袁的基地,早已派与云南军人有关系的李烈钧、熊克武、方声涛等来滇活动。蔡锷回滇,又带来北洋军阀内部分裂和各地准备响应的情报,这样就迅速结成反袁联合战线,于12月25日由蔡锷、唐继尧、李烈钧、戴戡、任可澄等通电宣布独立,组织护国军,讨伐袁世凯。
  云南为边防重地。民国后,蔡锷任都督期间,将云南新军整编为两个师,另有边防军万余人。蔡锷、李烈钧等举起反袁大旗后,即将云南部队整编为三个军,由蔡任第一军总司令,李烈钧为第二军总司令,唐继尧为第三军总司令。
  当时护国军的作战方案是:蔡锷率第一军进入四川,据长江上游,以控制西南各省;另联络贵州刘显世与云南采取同样行动,派军进入湖南,进窥湖北,与进入四川的护国军主力构成川、黔、湘掎角之势;李烈钧率第二军出广西。派梁启超、林虎去广西游说陆荣廷独立,使出兵广东,迫龙济光起义;然后李烈钧率部进驻粤北,进兵江西,经略东南沿海数省;唐继尧率第三军留守云南,作为预备队,策应一、二两军的作战。
  1916年1月初,蔡锷的第一军分三路向四川进发。其作战计划是:刘云峰第一梯团出昭通直趋叙州,这是进攻四川的主要一路;赵又新第二梯团,向贵州进发,到达毕节后再斟酌情况,或者向北进攻泸州,或者东下贵阳向湘西发展;顾品珍第三梯团为后续部队。
  袁世凯对于接受西方文化最早的南方人民反对封建帝制活动早有戒备,在搞垮“二次革命”后,即派北洋军卢永祥第十师驻上海;杨善德第四师驻松江以扼制浙江;李纯第六师驻江西;王占元第二师驻湖北;另以曹锟率北洋劲旅第三师驻岳阳,配合湖南的汤芗铭扼制两广。另外,刘冠雄率北洋海军和陆军一个旅进驻福建,广东则驻有坚决与革命为敌的龙济光巡防营旧军。因此,蔡锷等在云南树起护国大旗后,袁世凯认为滇、黔两省地瘠民贫,兵力不过三万余人,调遣其训练有素的北洋军去镇压,不难一鼓荡平,遂于1916年1月初开始动员,派曹锟第三师、张敬尧第七师、李长泰第八师王汝贤旅进入四川。连同原随陈宦驻川的伍祥桢、李炳之、冯玉祥三个混成旅,以及川军周骏、刘存厚两个师、川省袁军总计三万余人,归第二路总司令张敬尧指挥;另派马继曾为第一路司令,指挥其第六师,唐天喜第七混成旅以及范国璋二十师一部和倪毓棻的安武军等约计二万余人,开入湘西进窥贵州;以上两路军,统归其虎威上将军曹锟指挥。此外,袁世凯还编组了第三路军,原拟派龙济光率其济军入广西,循右江攻人滇南,抄袭护国军后路,但因国民党人朱执信等,在广东各地发动的民军极其活跃,已牵制住龙军主力不得如愿,又怕陆荣廷不愿假道,遂派与陆有儿女亲家关系的龙觐光以云南查办使名义率粤军八千人进驻广西百色。
  袁军四川将军陈宦,指挥北洋军三个混成旅和川军两个师,认为伍祥桢最忠实于袁,接到云南酝酿独立情报后,即调伍旅到叙州布防。川军刘存厚师熊祥生旅布防于泸州;雷飙旅驻守泸州前沿的纳溪;另派号称能战的冯玉祥旅推进到内江,作为叙、泸两军的策应。
  蔡锷高举护国大旗,揭露袁世凯叛变民国罪行,使全军官兵皆知为保卫民国而战,故士气极为高昂。1月17 Et晨,刘云峰第一梯团到达川、滇接壤的新场,与伍祥桢旅前卫甫经接触,即将其击溃,接着攻其左右翼。伍旅望风披靡,护国军旗开得胜,获得北洋军大量装备。20日,护国军横渡长江,占领叙州。
  护国军初战获胜,全军振奋,蔡锷遂于2月初,组织泸州战役。川军第二师旅长雷飙和蔡锷系湖南同乡,又经蔡锷介绍到陈宦处任旅长,而且雷本人亦拥护共和,反对帝制,经蔡锷派人联系,即决定起义。师长刘存厚经熊克武策动,亦同意反正,就任四川护国军总司令。唯该师另一旅长熊祥生坚持拥袁,刘遂于2月1日率雷旅进攻熊旅,经过数日激战,泸州几被攻克。后因袁军张敬尧第七师和川军周骏第一师陆续开到,刘军遂撤围。张敬尧自恃其北洋军耐战,向刘军猛追,与护国军主力战于棉花山。滇军据险固守,因山势陡峻,袁军仰攻火器不能发挥威力,而护国军居高临下,予进攻敌人以极大杀伤,又加连日大雨,道路泥泞,袁军攻势顿挫。2月下旬,护国军开始转入反攻。这时,赵又新、顾品珍两个梯团在蔡锷亲自指挥下,对北洋军展开猛烈攻击,连续突破敌军三道防线。但泸州守城袁军,在其大刀队监督下拼命死守,久攻不下。当时熊克武为护国军之四川宣抚使,曾提出长期围困的作战方案。蔡锷认为,袁世凯正派大军陆续进川,久攻不下,必为所困;遂于2月24日起,集中全军对袁军大举进攻,蔡亲率生力军三千人突击敌军阵地。在围城军炮火轰击下,袁军工事尽毁,死伤累累,遂弃城逃走。3月5日,蔡锷进入泸州。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辛亥革命:民军与清军之战
第一节 北洋军阀集团的形成
一 “新建陆军”和袁世凯小站系新军的出现
二 北洋六镇和三十六镇
三 新军学堂和陆军留学生
四 新军的官制
第二节 民军的诞生与辛亥革命
一 民军的诞生——武昌起义和各省光复经过
二 南京临时政府民军兵力
三 清政府的兵力
四 民军和清军武汉之战
五 苏浙沪联军进攻南京之战

第二章 二次革命:癸丑之役
第一节 癸丑战前双方兵力
一 孙中山国民党所属的兵力
二 袁世凯北京政府的兵力
第二节 癸丑之役

第三章 护国战争与袁世凯窃国称帝败亡
第一节 护国战争
第二节 肇庆军务院与两广护国军都司令部

第四章 护法战争:南北军事对峙与皖系军阀之失势
第一节 北洋系各派的军队
一 段祺瑞皖系
二 冯国璋、曹锟直系
三 张作霖奉系
四 阎锡山晋系
五 属于北洋系统的各省小军阀集团
第二节 南方各派系的军队
一 唐继尧滇军
二 刘显世黔军
三 熊克武、刘湘川军
四 陆荣廷旧桂系
五 谭延闿、程潜湘军
六 陈炯明粤军
七 护法旗帜下的其他各省军队
第三节 护法战争
第四节 直皖战争

第五章 直系军阀的兴起和其武力统一政策的破产
第一节 直皖战后直系军事力量的扩张
一 直系基本部队
二 直系地方部队
三 依附于直系的部队
四 割据一方的地方小军阀
第二节 反直系军阀力量的发展
一 张作霖奉军
二 段祺瑞皖系残余势力
三 孙中山的讨贼军
第三节 第一次直奉战争
第四节 南北政府争夺四川的最后决战
第五节 江浙战争
第六节 第二次直奉战争

第六章 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
第二次直奉战争后各派军事力量
第一节 孙中山建立黄埔军校和国民革命军的建成
一 黄埔军官学校
二 校军教导团和国民革命军第一军
三 党军的体制和编制
四 国民革命军的军队编制和军阶
第二节 国民军系军事力量的发展
一 冯玉祥国民一军
二 胡景翼国民二军
三 孙岳国民三军
四 魏益三国民四军
五 方振武国民五军
第三节 张作霖奉军
第四节 阎锡山晋军
第五节 李、黄、白新桂军
第六节 广州军政府讨伐陈炯明——第一次东征
第七节 国民政府讨伐陈炯明——第二次东征
第八节 国、奉、直南口大战
一 奉、直、鲁、晋联军方面
二 国民军方面

第七章 国共合作进行北伐和直系军阀的败亡
第一节 国民革命军北伐前南北军事形势
第二节 国民革命军的兵力
一 北伐军的基本武装
二 北伐途中收编的军阀部队
三 改换旗帜的地方军阀
四 北伐军的同盟军——冯玉祥西北军
第三节 北洋系的反动武装
一 吴佩孚的残余势力
二 孙传芳五省联军
三 张宗昌直鲁联军
第四节 北伐战争
一 汀泗桥战役
二 南昌、德安战役
三 冯玉祥西安解围战役
第五节 龙潭之战
第六节 国民政府宁、汉双方兵力
一 蒋介石南京政府兵力
二 汪精卫武汉政府兵力
三 骑墙派的兵力

第八章 国民党新军阀的形成及其对张作霖之战
第一节 国民党新军阀的形成和国、奉双方兵力
一 国民党新军阀的形成
二 国民党南京政府的兵力
三 张作霖北京政权的兵力
第二节 冯玉祥对张宗昌的两次大战
一 马牧集、兰封之战
二 考城之战
第三节 蒋介石对奉军下讨伐令
第四节 冯玉祥对张作霖的彰德之战
第五节 阎锡山对张作霖的方顺桥之战
第六节 张作霖出关身亡和张学良易帜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