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库尔斯克战役前夕,党卫军希特勒卫队装甲师下属的第13重坦克连拥有17辆虎式坦克,向前线集结途中就有6辆抛锚被拖回修理。7月4日开始进攻时只剩下11辆。随着希特勒卫队师向北急速突进,几乎每天都有虎式坦克因为故障掉队。到11日,举世闻名的普罗霍罗夫卡坦克大战爆发时,希特勒卫队师只有3辆虎式坦克投入战斗。1944年6月,盟军诺曼底登陆时,驻扎在比利时的党卫军第一装甲军下属重坦克营有30辆虎式坦克需要维修,8辆坦克正在大修,没有一辆能够立刻出动。
最要命的是,虎式坦克每次战役都如同电影里友情客串的大牌明星,只能壮个声势,无法发挥实质性的作用,这是因为虎式坦克的数量太少。德国整个战争期间只生产了1355辆虎式坦克,还抵不上苏联T-34坦克一个月的产量。通常情况下虎式坦克只有四五百辆分散在东线、西线和北非战场,每次战役最多只能够集中数十辆参战。
1944年盟军在诺曼底登陆时,德军装备部队的虎式坦克数量达到历史最高点,一共也就613辆,到年底,整个西线只剩下23辆能够作战。虎式坦克的性价比实在太差了,如果德国用同样的人力物力生产其他更实用的坦克型号,德军装甲部队的战斗力会提高一个档次。虎式坦克是二战德国武器设计弊病的浓缩体现:性能设计优越,生产设计拙劣。制造一辆虎式坦克需要30万个工时,造价30万马克,是豹式坦克的两倍,是4G型坦克或者M-109战斗机的三倍,是StuG3型突击炮的四倍。虽然虎式坦克的名气在二战坦克中无出其右,实际上却是典型的资源浪费。1944年的希特勒已经充满狂想,期望一两件超级武器可以扭转乾坤,反败为胜。而这当然已被历史证明是行不通的。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