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新四军重建江南大营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9803554
  • 作      者:
    唐洪森著
  • 出 版 社 :
    中共党史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内容介绍
    抗战时期,中共武装在浙江、苏南、皖南、福建等地创建了十多块敌后解放区,为动员民众抗击日军侵略做出了历史贡献。而因新四军军部在皖南事变中遭受严重损失,江南几无主力部队活动。三年之后,中共萌生了发展东南新战略,派遣粟裕率领新四军主力一部越江南下,在苏淅皖三省边区谋求立足发展。首次击败第三战区部队之后,中共中央即明确指示重建江南大营,华中局和新四军军部也适时前往,以利将来反攻。粟裕所部遂数次大胜国民党军,成功地楔入东南前哨阵地,举国震动,创造了抗战胜利后夺取宁、沪,杭大城市的极其有利条件。尔后在重庆举行的国共高级政治和谈中,中共本着以民族大局为重。以精诚合作共图振兴国家大业的和平理念,并适时转换战略发展目标,主动提出从江南解放区撤退军队,让与国民党政府接管。其后,中共信守承诺,撤退江南大营几乎所有武装和地方政权机关,表示出争取和平团结,避免新内战的诚意。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  皖南事变后江南新四军分布状况<br>    第一节  新四军第16旅苦斗江南<br>    长江以南的江苏南部,含南京、镇江、常州、无锡、苏州一带,正处于日伪统治中心区域。1938年5月,粟裕率领新四军先遣支队自皖南挺进苏南,作战略侦察。尔后陈毅率领第1支队、张鼎丞率领第2支队,相继赶到苏南、苏皖边,用两年时间开辟成苏南抗日根据地,形成丹北第一游击区、茅山第二游击区、江(宁)句(容)横(山)第三游击区、苏(州)常(熟)昆(山)太(仓)第四游击区、宜(兴)武(进)无(锡)第五游击区、宣(城)当(涂)芜(湖)独立游击区。1940年7月,苏南新四军主力北渡长江,留下的部队自皖南事变后改编为第6师,下辖第16、第18旅。1941年夏,日伪对苏南实施极其残酷的“清乡”。8月下旬,因环境恶化,第6师师部率第18旅被迫撤出,转移至丹北地区,不久进入苏中的江都、高邮、宝应地区另图发展。<br>    浙江省西部地区,境内多崇山峻岭,沟壑纵横,著名的天目山、莫干山横贯其中,北濒太湖,南临富春江,设有临安、於潜、昌化、孝丰、安吉、德清、长兴、新登诸县(含分县),日、伪军基本未侵扰该地区。因此,国民党军得以长期驻扎该地,苦心经营敌后根据地,同时屏障浙西南金华飞机场,借此维护浙赣铁路线,进而窥视杭州、上海、南京、苏州诸大城市。<br>    据浙西行署1942年12月调查统计,国民党军队营以上单位驻地情况为:挺进军第1游击纵队司令部(司令钟光仁)驻临安之庆仙;第1支队司令部(支队长谷守信)驻临安城,第1大队(大队长郑中立)驻临安之亭子头,第2大队(大队长黎寿全)驻临安之横畈附近,第3大队(大队长林广元)驻临安之马汉;第2支队司令部(支队长邓义)驻新登附近,第1大队(大队长潘朝兴)驻富春江南岸配属第62师,第2大队(大队长欧阳骥)驻新登之冯家,第3大队(大队长夏凯)驻新登附近。第62师第185团(团长胡礼贤)驻於潜县牧亭村整训。第192师师部(师长王堉)驻孝丰之钱河;第1117团团部(团长蒋本嵩)驻孝丰之迂迨里,第1营(营长陈馥秋)驻安吉之梅溪,第2营(营长张罗)驻安吉之营山坞,第3营(营长欧志恒)驻长兴之中泗安;第1118团团部(团长徐馨仁)驻孝丰之白水湾,第1营(营长郭联壁)驻临安之溪口,第2营(营长付谷诒)驻安吉之钱坑桥,第3营(营长徐士钦)驻孝丰之白水湾;第1119团团部(团长刘浩然)驻孝丰之鹤麓溪,第1营(营长贺才懋)驻孝丰之下庄,第2营(营长陈道南)驻孝丰之蒋家塘,第3营(营长李名第)驻孝丰之铺前。忠义救国军教导第1团(团长薛涤愁)驻长兴一带;第3团团部(团长艾庆琇)驻海北地区,第1营(营长侯广居)驻海北地区,第2营(营长郑凯)驻吴崇桐地区。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皖南事变后江南新四军分布状况<br>第一节 新四军第16旅苦斗江南<br>第二节 浙江抗日游击区<br>一、浙东抗日游击纵队<br>二、浙南抗日游击队活动<br>第三节 皖南抗日游击区<br>第四节 闽浙赣边抗日游击队活动<br><br>第二章 中共重心面南的长足战略制定<br>第一节 绾毂中原战略<br>一、中共中央发展河南的决策<br>二、新四军第4师西进豫东<br>三、新四军第5师北上豫南、豫中<br>第二节 重建江南大营战略<br>一、发展东南地区的新战略方针与部署<br>二、第三战区地方绥靖“剿共”计划布置与实施<br>第三节 经营两条贯通南北的战略走廊<br><br>第三章 重建江南大营<br>第一节 兵临苏浙皖边<br>一、粟裕率领苏中军区主力渡江南进<br>二、浙西作战方案与部署<br>第二节 国共两军对决天目山<br>一、第一次天目山战斗<br>二、第二次天目山战斗<br>三、叶飞率部渡江增援及江南党政军组织机构重组<br>四、巩固浙西现有阵地,打通浙东<br>五、第三次天目山战斗<br>六、战果及检讨<br>七、苏浙军区新的行动部署<br>八、二渡富春江<br><br>第四章 抗战结束之际中共“面南战略”的调整<br>第一节 酝酿让出南方的方针<br>一、对时局的判断<br>二、准备应付南方内战战场<br>三、国内和平局面有可能实现的分析<br>四、准备让出江南的谈判策略<br>五、关注另一个战略发展方向——东北<br>第二节 重庆谈判让出南方根据地<br><br>第五章 江南解放区部队北撤行动<br>第一节 江南大营北撤部署<br>第二节 北撤行动<br>一、苏浙军区部队北渡长江<br>二、皖南、皖中新四军第7师撤退皖东<br>主要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