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军衔史话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6559157
  • 作      者:
    刘岩,梁雪美,李敏编著
  • 出 版 社 :
    解放军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作者简介
    刘岩,1932年1月出生,山西五台人。1947年5月参加革命,专业技术少将军衔,研究员职称,1992年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曾长期从事军队干部工作,后专职军队干部人事制度研究,担任研究生导师。出版专著《中国军衔百年史略》,主编《军衔》、《中国人民解放军干部制度概要》、《中国人民解放军干部人事管理学》、《建国前干部工作文件史料选编》,发表有关学术论文200余篇,参与撰写其他著述多部,为多种大型工具书撰写条目数百条。
    梁雪美,1968年1月出生,军事科学院《中国军事科学》杂志编辑,军事学博士,中校军衔。
    李敏,1977年8月出生,军事科学院在读博士,原为步兵某师炮团参谋,少校军衔。
展开
内容介绍
    “纸上谈衔”以应急
    “空头军衔”的有趣回忆
    佩戴苏军军衔符号的中国军队
    特殊人员的评级、评衔
    首次评定军衔有些什么标准?
    五类人的终身遗憾
    国民党起义和解放军官的军衔如何授予?
    林彪的元帅军衔还算不算?
    首次授衔有哪些让衔佳话?
    人民解放军中的“双料”将帅
展开
精彩书摘
    导致此次军衔制未能成功实施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我军各级对军衔功能的理解上也存在着差距。实行军衔制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程,涉及每个人的利益问题,牵一发而动全身。从根本上说,我军是一支以农民为主体的队伍,在这样的队伍里实行正规化,需要时间和过程。而我军这次部署军衔制时.对军衔功能的理解尚处在初级阶段,对实施军衔制的意义和复杂性估计不足,对客观条件分析不够全面,因而对面临的困难也就没有很好的准备。在八路军总部给军委的请示中,对军衔制的基本理解是“可兴奋干部,职责分明,于我军传统亦无损害”,而在经过三年的实践检验后,最终发现军衔制与我军长期实行的官兵一致以及游击战争环境所特有的现状发生冲突,“有碍干部之间团结”,而不得不停止执行。晋察冀军区《取消等级制度的命令》,可对这样的变化提供合理的解释:“因我军过去有长期的斗争历史,在今天又是长期处于分散游击战争之环境,过去既无等级制度之习惯,实行等级又无深刻长久之教育,致实行等级制度时.有许多不便……”
    1955年9月28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正式实行军衔制时,《人民日报》发表的题为《我国武装力量现代化正规化建设中的重要措施》的社论中,也分析了建国前未能实施军衔制的原因:“在长期的国内革命战争中,人民解放军曾经建立了严明的纪律……但在那个时期,由于部队分散作战,装备简单,兵种不多,并且是由志愿兵组成的,官兵长期相处,互相识别容易.当时我们又没有全国统一的政权来颁发和授予军衔,所以在那个时期不实行军衔制是完全正确的。现在的情况不同了……必须实行而且也有条件实行军衔制了。”
展开
目录
序篇
第一章 我军对军衔制的首次尝试
一、等级制度在红军中的发展
建军之初的军事共产主义
粗略的待遇等级区分
开始在高级干部中实行津贴制度
全军开始实行津贴制度
“高薪族”最高可拿百元津贴
二、红军改编:换帽徽勉为其难,戴军衔遥遥无期
由改编引起的新问题
“纸上谈衔”以应急
“空头军衔”的有趣回忆
三、第一次正式部署军衔制,历时三年而未果
雷厉风行的开端
“马拉松”式的军衔评定
历时三年未果的原因
四、从毛泽东参加八路军少校的追悼会说开去
授予八路军办事处工作人员以军衔称号
王明戏称“一门两中将”
“感情上难以接受”的上尉衔
佩戴苏军军衔符号的中国军队
用军衔符号“瞒天过海”

第二章 短暂的二次评衔:因和平而来。随内战而去
一、为在国民党“国防部中占有一定地位”而再次评衔
二、评衔工作因战火而自动终止
三、部分单位自行建立过等级制度:“我们是革命的等级”
四、临时授予少数人员军衔称号
授予彭真、陈云等六人将校军衔
授予军调部工作人员军衔称号

第三章 漫长而曲折的军衔制准备工作
一、“台阶工程”为军衔制的大厦筑底
是直接评定军衔还是先评定级别
建立“宝塔”形的等级体系
几类特殊人员的评级
军队级别功能被弱化
二、首次立法与两次延期
未最终成形的一部军衔制度立法文件
评衔工作两次延期
三、评衔工作再启动
“难度最大”的一项工作
苏联顾问的“保密”与“苏式”军衔
四、规范军官职务编制军衔
编制为将官军衔的职务
编制为校官军衔的职务
编制为尉官军衔的职务
五、关于军衔的授予、升降、剥夺
首次评定军衔的标准
军衔的晋升
军衔的降级和剥夺
六、制定军衔的标志符号
军官军衔肩章
军官和士兵军衔领章
军兵种及专业勤务符号
七、准备实授时再生变化
毛泽东说“穿上大元帅的制服多不舒服啊”
未设置兵种元帅
准尉:1955年军衔家族中的“黑户”
不设准将设大校:我国是世界上第二家

第四章 新中国开国将帅和校尉官诞生纪事
一、获得军衔称号相当不易
六类人如愿以偿
五类人遗憾终身
1952年评定的级别是决定军衔高低的重要因素
同是准兵团级,为何只有一人评为上将
揭开“少将标准”的神秘传闻
二、对特殊人员的特殊政策
妇女干部获军衔称号者寥寥
兼军队职务者“评而不授”的计划落了空
转到地方工作的军队高级指挥员评衔内幕
国民党起义和解放军官的军衔授予
对其他特殊人员授予军衔的规定
三、军衔授予:国庆六周年前后展开
元帅军衔的酝酿和确定
将官名单的最后敲定和排序
校尉官军衔的审批程序有所简化
隆重庄严的授衔仪式
在异国他乡举行的授衔仪式
四、有关授衔的两则释疑
林彪的元帅军衔还算不算
钱学森有没有“中将军衔”

第五章 授衔中的让衔佳话
一、元帅让衔:既然革命已经成功,当不当元帅无所谓.
徐向前:当不当元帅无所谓
罗荣桓:“从不为个人名利争短长”
彭德怀:我够不上元帅
叶剑英:恳求“最多摆在大将的军衔上”
二、大将让衔:共产党人的一面明镜
许光达:“降衔申请”言辞恳切
徐海东:对授大将“感到有愧”
三、让上将衔:徐立清的“两个金豆的含量不一般”
四、中将让衔:孔庆德说“能授予校官就不错”
五、少将让衔:我们没有权利向党争名争利
李逸民:大度不争衔
白志文:评个少将就应该知足了
颜文斌:伸手向组织要是不光彩的
肖选进:大校军衔是党和人民给予的至高荣誉
……
第六章 军衔制度从取消到恢复
第七章 新军衔的实施
第八章 从“文职将军”和“航天将军”谈起
第九章 士兵新军衔制的两度变迁
第十章 人民解放军中的“双料”将帅
附录一 1955年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中将人员名单
附录二 黄埔军校出身和出国留学的我军将帅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