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国防之光: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纪实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010078496
  • 作      者:
    龚盛辉著
  • 出 版 社 :
    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作者简介
    龚盛辉,1959年生于湖南江永,1978年入伍,历任班长、排长、指导员、教导员、机关干事,现任国防科技大学校报副编审,1994年开始文学创作,先后在解放军文艺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长篇小说《绝境无泪》、长篇纪实文学《战神耳目》,在《解放军文艺》、《昆仑》等文学刊物上发表中篇小说《通天桥》、《导师》、《与我同行》、《野火》、《章鱼》及长篇报告文学《路在脚下》等十余部,共计l00余万字,曾两次获得昆仑文学奖、三次获得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新作品奖中篇小说奖。
展开
内容介绍
    国防科技大学的前身是著名的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即“哈军工”,是我军最高工程技术学府。国防科技大学的50多年发展史,是与国家昌盛和民族振兴紧密联系、休戚与共的历史。新中国成立初期,共和国百废待兴,毛泽东、党中央毅然决策成立“哈军工”,以培养“今天我们迫切需要的”“大批能够掌握和驾驭技术的人,并使我们的技术能够得到不断的改善和进步”。1977年,“文化大革命”10年浩劫刚刚结束,邓小平即亲切接见长沙工学院(原“哈军工”主体)领导人,并批示将学院改建为国防科技大学。20世纪末期,国际政治风云变幻,新军事变革初露端倪。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和中央军委,于l999年做出组建新的国防科技大学的重大决策,赋予学校“为全军培养高级科学与工程技术人才和指挥人才、培训高级领导干部、从事先进武器装备和国防关键技术研究”的光荣任务。2003年10月,胡锦涛主席亲切接见学校主要领导,谆谆嘱托他们一定要办好国防科技大学,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国防科技大学不负众望,不辱使命,为国家、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持和科学技术支撑:先后为国家和军队输送了约l3万名各类人才,其中有36人当选为‘两院’院士,17人成为党的第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届中央委员会委员、候补委员及中纪委委员,300余人担任省、部、军级以上高级领导职务;取得了以“银河”巨型计算机为代表的4000多项科研成果,为我国以“两弹一星”、载人航天工程为代表的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国防科技大学,是国家“211工程”建设、“985工程”建设和军队“2110工程”建设、军队重点建设院校。现在,她正阔步迈向中央军委要求的“我军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宏伟目标。
    国不可一日无防,国防不可一日无科学,科学技术的发展不可一日无大学。
展开
精彩书摘
    论坛空间向媒体、网络拓展。随着论坛的影响不断扩大、需求不断增加,原有的论坛空间难以满足日益强烈的广大学员的需求。于是,他们在继续办好专题讲座的基础上,先后创办了“博士论坛”简报、开设了“博士论坛”网站,报道“博士论坛”动态,开展各种活动,组织理论学习和思想交流,把论坛办成了讲台、媒体、网络“三位一体”的大讲坛。
    向主观世界延伸,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不断转化为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博士论坛”没有停留在学习、理解理论的层面,单纯地就“理论”而“论理”。论坛组织者和参与者们掌握理论体系后,有机地与改造主观世界结合起来,把它们转化为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一位博士深有体会地说:“原来以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只是一个纯理论问题,与我们的实际工作关系不大。通过论坛反复学习、加深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后,才发现它对我们的科研工作有着重要的方法论指导作用,它的先进性内核告诉我们:科研工作者要敢于追求最先进水平的成果,敢干最难的项目,敢打硬仗,敢于吃大苦、耐大劳,甚至敢于流血牺牲。”
    向实践环节拓展,政治理论成果不断转化为科研成果。国防科技大学把理论探讨与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和军事斗争准备的实践结合起来,用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指导科学研究,取得了一批科技创新成果,推进了我军现代化建设进程。“博士论坛”发起人之一张凤林博士,在攻博期间把解决部队信息化难题作为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实践,经过几年探索,为部队建立起一套网络保障系统的新算法模型,并先后发表论文20多篇,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博士学位。在介绍自己的成功经验时,他深有体会地说:“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使自己在专业学习和科技创新中有了更高的境界。”“博士论坛”开设以来,有一大批青年学子获得了博士学位,他们的博士论文创新性强、质量过硬,其中数篇博士论文被评为军队和湖南省优秀博士论文。近20名博士结合自己的学习实际和科研实践,开设了讲座,介绍了他们进行政治学习、学术创新的经验和体会,极大地丰富和深化了论坛内容。
展开
目录
序言
第一章 与日同辉
第一节 毛泽东决策创建“哈军工”
第二节 邓小平批示成立国防科技大学
第三节 江泽民命令组建新的国防科技大学
第四节 胡锦涛对国防科技大学寄予厚望

第二章 “军工”传统
第一节 陈赓治学
第二节 “两老”办院
第三节 “端盘子”、“搭梯子”
第四节 学园奇葩

第三章 重振雄风
第一节 70年代:南迁之冬
第二节 80年代:科研之春
第三节 90年代:振兴之路
第四节 21世纪:腾飞之旅

第四章 名苑巨匠
第一节 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曹鹤荪
第二节 著名力学家、教育家:周明鸂
第三节 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慈云桂
第四节 著名数学家、教育家:孙本旺
第五节 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陈启智
第六节 中国工程院院士:郭桂蓉
第七节 中国科学院院士:周兴铭
第八节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火旺
第九节 中国工程院院士:赵伊君
第十节 中国工程院院士:高伯龙
第十一节 中国工程院院士:卢锡城
第十二节 群星璀璨

第五章 桃园沃土
第一节 打造“学科平台
第二节 浇铸“底座工程
第三节 建筑“象牙塔
第四节 锻造“淬火熔炉
第五节 培育“教坛名师
第六节 雕刻“精品课程

第六章 创新之花
第一节 “百优”博士
第二节 “数模之星
第三节 发明能手

第七章 “银河”精神
第八章 前沿攻坚
第九章 有人铸魂
第十章 坚强保障
第十一章 学子精英(上)
第十二章 学子精英(下)
结束语:世界一流不是梦
后记
主要参考书目
附录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大事记(1952-2008)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