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强军之路:亲历中国军队重大改革与发展.第9卷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6558778
  • 作      者:
    施雷主编
  • 出 版 社 :
    解放军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内容介绍
    《强军之路——亲历中国军队重大改革与发展》丛书以亲历者“一人一事”的微观视角,通过典型事例和详实的史料,全景记录了我军和平时期这一阶段的宝贵军史,多视角讴歌了改革开放以来国防和军队建设的辉煌成就。从实现军队建设指导思想战略性转变、确立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提出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等党中央、中央军委一系列重大战略决策,到百万大裁军、进驻香港澳门、九八抗洪斗争、汶川抗震救灾、全力支援奥运等反映我军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忠实履行职能使命的一系列重大事件,从军事训练的历史变迁、政治工作的创新发展,到后勤保障的全面跃升、装备建设的跨越发展,都在丛书里有生动的记载,从而为我们展开了一幅幅反映改革开放以来国防和军队建设伟大进程的壮丽画卷。<br>    本书为第九卷。
展开
精彩书摘
    2月9日,大年初三,江西省省长吴新雄突然来到南京,向军区求援。我和赵司令员接待了江西的同志,从吴省长急切的介绍中得知,这场严重雨雪冰冻灾害,对江西省电力设施破坏之重、范围之广、损失之大,史所罕见,500千伏电网基本瘫痪,220千伏电网被“肢解”,110千伏电网丧失安全供电能力,全省90%的厂矿企业断电停产,仅一条主干电路就影响300多万人民群众生活,经济损失巨大,群众生活困难。<br>    吴省长说,损坏的电塔都在崇山峻岭之中,施工极度困难,眼下正在过年,每天几百块钱也难找干活的人。国务院明确要求全力抢通,一个月内全面恢复供电,我们很着急。10年前,你们在封堵’98长江九江决口中建立奇功,现在我们抢修电网遇到了困难,还得求援你们解放军。<br>    听了吴省长的介绍,想到受灾人民群众,我们心急如焚。当即,赵司令员和我表示:请江西省委省政府和全省人民放心,救灾需要多少人,就出多少人:需要到哪里,就到哪里;有什么任务,就完成什么任务。<br>    任务艰巨,刻不容缓。吴省长走后,作战部领导报告:这次江西受损的主干线路塔基,大都在人迹罕至、冰雪覆盖的山顶上,而且没有倒塔的精确数量,没有作业点的精确坐标,没有所需运送塔材的精确重量。这就好比打仗,不知道“敌人”在哪儿、到底有多少。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倒塔数量比已经掌握的要多得多,抢修难度比预想的要难得多。赵司令员和我指示作战部抓紧做好四件事:报告总参,预报可能动用的兵力和任务;指示部队做好出动准备和保障;建立军区、省军区和任务部队应急指挥部,制定开进计划和抢修方案;筹备派遣勘察组,查明灾情,量灾用兵,细化方案,落实保障和安全工作措施。<br>    军区党委决定,在不影响军事斗争准备的情况下,重兵出击,速战速决,体现“重锤效应”。随后,一面向某集团军、江西省军区发出预先号令,一面向中央军委上报出兵江西抢修电网的请示,把江西省请求的6500名官兵增至1.2万人。<br>    风萧萧,雪皑皑,雪中行军情更迫。2月12日凌晨,某集团军1万名官兵兵分七路,千里机动,一夜之间,车轮滚滚,分别向江西赣州、抚州、萍乡、九江、上饶、吉安、宜春等重灾区开进。于13日19时前,人赣部队万人千车35个小时内,全部机动到位。自始至终参与指挥的江西省副省长洪礼和感慨地说:“灾情这么快就搞清了,部队一次性部署到位,不简单!”<br>    这次重兵出击,是抗雪救灾成建制用兵最多、地面机动最远的一次行动,是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严峻挑战。参加抢修电网行动的力量,有作战部队,有联勤保障部队,有民兵预备役人员,还有电力专业技术队伍。灾情复杂、体系多元,如何科学用兵、打一场速决战,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难题。<br>    部队还在机动途中,军区作战值班室一道道命令迅即发出。由军区副参谋长张中华任总指挥的军区支援江西抢修电网前进指挥所先期在南昌开设;入赣任务部队8个先遣组与地方进行任务对接:紧急开设了7个团以上前进指挥所和1个应急保障兵站:某陆航团紧急出动2架直升机,飞抵江西灾区勘察电网,标定毁损电塔坐标。<br>    有道是“迅雷不及掩耳”。快打快撤、速战速决,需要高效运转的指挥模式。我们要求前指加强军地沟通、军地联合,从实际出发确定指挥模式。军区前指一到江西,立即到省委省政府受领任务。入赣当天,前指总指挥张中华打电话向赵司令员和我汇报有关任务和协调情况,我们当即决定建立以军区前指为主,由入赣部队、省政府、省军区、省电力总公司参加的“五位一体”联合指挥机构,统一调度使用兵力。这次人赣部队主要以营、连为单位独立作战,分布在江西7个地级市、17个县、35个乡镇,同时在200多个塔基作业点摆开战场。军区前指还与江西省政府联合下发《关于成立联合指挥所的通知》,在各塔基作业点都建立了军地联合指挥机构。这也是顺利完成任务的一个重要因素。<br>    “塔材即到即运,当日到位!”我们的官兵用钢铁般的毅力和拼命精神,实践着自己的庄严承诺。某集团军政委王平给我讲了两件事:某摩步旅的作业点在武宁县罗溪乡海拔1122米的南山,山上冰雪覆盖,靠近山顶有140多米长、70多度的冰坡,像倾斜的溜冰场,官兵们跪在冰面上,扛着塔材慢慢地往上挪,手被塔材和冰凌划破了,没有一人退缩,仍然坚持战斗,提前两天将重达50吨的3300多件塔基材料运到山顶。“硬骨头六连”的作业点在罗霄山脉的岩石山上,海拔1400多米,要把重达1500多公斤的电线杆运上山顶,难于上青天。电力部门请来100多名民工抬8根电杆,30个小时也没有运到目的地。6连官兵采取“滑轮作业、杠杆作业、斜面作业、滚动作业”的办法,连长俞树明和指导员於仁伟站在最前列,党员骨干带头,老兵跟着上来,新兵不甘示弱。号子响彻云霄。一位老奶奶看到稚气未脱的新兵耿鹏很像自己的孙子,十分心疼地要把他从抬扛上拽出来。她说:“你身子骨太单薄了,不能抬呀。当年修建塔基时,用毛驴驮材上山,因山坡太陡,3头毛驴都折断了腿。”当她看到小耿和战友们把电杆抬上山顶返回时,惊奇地问:“你们是怎么抬上去的?”耿鹏说,我们靠的是硬骨头精神。<br>    P8-10
展开
目录
在抗雪救灾战场书写忠诚<br>南京军区政治委员  陈国令<br>2008:抗击南方雨雪冰冻灾害<br>广州军区司令员  章沁生<br>从唐山到汶川<br>武警水电指挥部政治委员  贾方亮<br>见证新世纪我军心理服务工作发展<br>总政治部宣传部部队教育局正团职干事  康海龙<br>红色经典唱响维多利亚港<br>北京军区政治部副主任  王秉伦<br>舞剧《红楼梦》走进林肯艺术中心<br>北京军区政治部宣传部部长  李秀宝<br>让部队官兵有好书读<br>兰州军区某集团军政治委员  刘雷<br>呀拉索,那就是青藏高原<br>总后勤部青藏兵站部政治委员  贾新华<br>教育的内容形式手段都在变<br>总参谋部某研究所政治委员  王大庆<br>从传统图书馆到数字图书馆的转型<br>军事科学院军事图书资料馆研究馆员  陈浩良<br>军旅营体制:陆军编制改革新跨越<br>沈阳军区某集团军政治委员  刘念光<br>雪夜查勤<br>武警辽宁总队总队长  肖凤合<br>点火:烈焰升腾,天地震动<br>总参谋部军训和兵种部综合局院校处处长  郑维<br>为驻训部队战斗精神“号脉”<br>空军某试验训练基地政治委员  余爱水<br>信息网络进场站<br>南京军区空军某场站站长  武力<br>重返边防<br>云南省蒙白军分区政治委员  李继才<br>记两次中印陆军反恐联合训练<br>成都军区某集团军军长  周小周<br>亲历中国海军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护航<br>总政治部宣传部对外宣传局副局长  孟彦<br>见证海军首次访问日本<br>海军政治部宣传部宣传处副处长  钟魁润<br>我驾“飞豹”出国门<br>南京军区空军航空兵某师师长  徐树雄<br>我眼中的“和平使命——2007”联合军演<br>总参谋部军训和兵种部合同战术训练局正营职参谋  刘飞<br>亲历“和平使命——2007”联合军事演习<br>空军装备研究院翻译队翻译  杨怀玉<br>“和平使命——2007”联合军演的气象保障<br>空军司令部气象局副局长  崔廉清<br>黄金风云30年<br>武警黄金指挥部政治部文化新闻工作站站长  吴天鹏<br>说说我的两次入学<br>总后勤部司令部通信自动化局局长  杨建勇<br>三尺讲台上的故事<br>海军大连舰艇学院政治系第一政教室教员  毕野青<br>特招大学生眼中的部队<br>空军司令部军务部队务处参谋  王冠<br>我的国防生之旅<br>第二炮兵某基地装配检验研究所助理工程师  马宏斌<br>一个“80后”国防生的选择<br>南京军区空军航空兵某团司令部参谋  骆鑫<br>“西安”舰退役记<br>海军“银川”舰政治委员  索德胜<br>先进技术装备就是战斗力<br>武警某交通支队政治委员  李应平<br>亲历三代战机巨变<br>总参谋部军训和兵种部军兵种训练局副团职参谋  郑泰甲<br>我与两代驱逐舰<br>海军工程大学训练装备处参谋  张金辉<br>两代守库兵的“库房影像”<br>南京军区某综合仓库保管班班长  鲍广辉<br>寻找部队记<br>湖南石门壶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任办公室主任、退伍战士  谢应林<br>今天团长上大课<br>武警某师3团团长  范国开<br>感受基层文化生活变化<br>空军雷达兵某旅宣传科科长  陶景杰<br>掌声响起来<br>沈阳军区工程环境质量监督站监测工程师  孙丽<br>看露天电影<br>海军后勤训练基地政治文化教研室教员  原新苗<br>照片里的故事<br>空军广州某综合仓库政治处干事  王海珍<br>“家庭春晚”的故事<br>武警指挥学院政治部宣传处于事  陈建立<br>与父亲“过招”<br>南京军区空军某指挥所自动化工作站助理工程师  饧红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