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国际私法视野下的外国公司法律规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802474000
  • 作      者:
    邢钢著
  • 出 版 社 :
    知识产权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编辑推荐
    《国际私法视野下的外国公司法律规制》是从国际私法的视角来展开对外国公司法律规制问题研究的。《国际私法视野下的外国公司法律规制》首先以国际上对外国公司法律规制的两种理论——“成立地国”理论和“真实本座”理论为出发点,接着分别以欧洲、美国和国际上的规定为内容展开具体的实证分析,在对比、归纳总结的基础上为我国在国际私法层面如何构建合理规范外国公司的法律制度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展开
作者简介
    邢钢,男,1975年生,山西人,法学博士,现任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讲师。1998年中国政法大学国际经济法系本科毕业,1999~2006年在中国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攻读并先后取得国际法硕士和博士学位,在此期间曾先后就职于山西省高级人民法院和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从事民商事审判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国际私法、国际商法、国际经济法以及法学教育,参与了国家级和省部级的多项课题。有专著:《合同法律适用与审判实务难题精解》、《2007年司法考试名师教案——国际法、国际私法与国际经济法篇》;译著《国际商事合同通则2004》;参著《国际商事关系法律适用论》、《国际私法专论》、《国际民商事法律关系适用法立法原理》、《国际民商事案件司法协助制度研究》、《国际航空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本科与硕士教材两部)、《世界贸易组织法》、《当代国际法热点问题研究》、《国际私法案例精析》;并且在《政法论坛》、《比较法研究》、《法学杂志》、《法学论坛》等核心刊物上发表专业学术论文二十余篇,被人民大学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展开
内容介绍
    《国际私法视野下的外国公司法律规制》展开了对外国公司法律规制的深入探讨。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国际间经济的依存已经越来越紧密,跨国性的贸易、投资、金融活动已经成为支撑全球经济向前发展的主要推动力。而在这其中,不论是本国对外的经济活动还是外国对本国的经济活动,在某种相对意义上来说,外国公司恰是这些经济活动的最直接践行者。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  外国公司的概述
    公司一直是海外直接投资的主要组织者和承担者,而海外直接投资是公司在全球范围内组织经济活动最重要的形式。公司海外直接投资的迅猛发展发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的半个多世纪里。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大公司大多将其经营活动立足于国内,到海外从事直接生产性经营活动的为数甚少,因此,当时的公司海外直接投资相对于整个经济活动而言微不足道。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战争的破坏、世界性经济危机的沉重打击和国际经济环境的长期恶化,公司的海外直接投资发展较为缓慢,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特别是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公司海外投资的迅猛发展成为当代国际经济中出现的最重要的新现象之一,它不仅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中发挥了不容忽视的作用,而且有力地促进了国际贸易、国际金融的进一步发展和生产的日益国际化,对整个国际经济产生了越来越深刻的影响。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外国公司,特别是跨国公司海外直接投资一直是世界经济发展中最具活力、最重要的因素。
    第一节 外国公司的定义和内容
    一、外国公司的定义
    (一)外国公司的限定
    何为外国公司?现在看来,要对外国公司下一个普遍一致的准确定义是不可能的,因为依据不同的标准来判定,就会得出不同的外国公司形态。随着国际经济的全球化发展和公司作用的增强,公司的跨国经营已经习以为常,这样就更增加了识别外国公司的难度。但是,总的来说,外国公司是与本国公司相对应的,本国公司之外,当然就是外国公司;而且,判定外国公司是从东道国的角度出发的,东道国之所以要区分本国公司和外国公司,主要还是出于对他们的区别对待。那究竟何为外国公司?我们可以笼统地认为隶属于某一外国的公司即是外国公司。通常意义上,西方国家公司法中对外国公司所下的定义都比较简单,一般是指根据其他国家的公司法组织、登记而设立的公司。
展开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外国公司的概述
第一节 外国公司的定义和内容
一、外国公司的定义
二、外国公司的法律特征
三、外国公司的承认问题
四、外国公司的准人
五、跨国性的公司移动:本座的转移
第二节 外国公司在国际投资领域中的影响
一、外国公司在国际投资中的作用
二、东道国面对外国公司的两难选择
第三节 研究的目的和范围
一、研究的目的
二、研究的范围

第二章 外国公司法律规制的理论
第一节 两种理论规则的基本解析
一、真实本座理论
二、公司成立国理论
第二节 两种理论的适用范围
一、两种理论的适用范围
二、两种理论适用的制约与排除
第三节 两种理论规则不同的价值认同——平等对待与选择自由的对峙
一、平等对待
二、选择自由
第四节 对两种理论规则的不同争论
一、对“真实本座”理论的争论
二、对“成立地国”理论的争论m
第五节 两种理论规则的缺陷和变通
一、真实本座理论难以克服的天然缺陷和现实变通
二、采取公司成立国理论的现实变通——对虚假外国公司的监管
第六节 总结——选取路径探索及其合理性考察

第三章 欧洲对两种外国公司规制理论的采纳和不同协调
第一节 欧洲采取“真实本座”理论的国家
一、德国
二、法国
三、意大利
第二节 欧洲采取“成立地国”理论的国家
一、荷兰
二、英国
三、瑞士
第三节 两种理论不同的历史环境背景
一、“成立地国”理论的历史背景
二、真实本座国家的历史背景
第四节 学说和判例法方面的协调
一、两种不同的理论
二、“特拉华”和“虚假外国”公司
第五节 国际私法方面的协调
第六节 欧共体法律方面的协调
一、《欧共体条约》原第52条、第58条、第220条
二、欧洲法院的判决
第七节 欧共体法律未来发展的趋向
一、进一步审视的前提和法律现状
二、欧共体法律与国际法的对话
第八节 结论

第四章 美国对外国公司的法律规制、
第一节 成立地国理论的法律
一、基本原则:
二、成立地国规则的适用
三、特定的法律选择规则
第二节 具体的法律适用
一、公司的创设和州外的存在
二、解散
三、股份和股东
四、股东、董事和高级职员责任的执行
五、内部事务
六、联邦宪法保护
七、准入法规
八、未经获准从事商业活动
九、《商业公司示范法》§15.01
第三节 美国《冲突法第二次重述》的规定
一、公司的设立、承认和解散
二、公司的权限和责任
三、股东、董事和高级职员
第四节 对成立地国法律的限制
一、冲突法革命对成立地国法律的细微影响
二、对成立地法的可行性替代
三、背离成立地法去保护重要的当地利益
四、成文立法限制成立地国理论的基础
第五节 美国内部事务理论的起源与发展
一、美国内部事务理论的困惑
二、理论的起源:对本地公司的地域主权
三、美国内部事务理论的发展演变
四、美国内部事务理论的内容
第六节 结论

第五章 美国与欧洲规制外国公司制度的对比分析
第一节 基本理论规则的对比分析
一、美国的适用法律——内部事务规则
二、欧洲外国公司的适用法规则
第二节 适用规则所产生效果的对比分析
一、美国适用内部事务规则所产生的效果
二、欧洲的特拉华州:“Centros效果
第三节 对问题处理方式的对比分析
一、美国对问题的处理方式
二、欧洲对问题的处理方式
第四节 结论

第六章 外国公司法律规制的国际统一化趋向
第一节 海牙承认外国公司、社团和财团法律人格的公约
一、公约产生的历史背景
二、公约主要包括的内容
三、结论
第二节 欧共体关于相互承认公司和法人团体的公约
一、概述
二、公约的主要内容
三、结论
第三节 美洲国家间关于商业公司的冲突法公约
一、公约适用的主体
二、商业公司的一般适用法
三、缔约国之间对商业公司的承认
四、商业公司适用行为地法的情况
五、在另一国设立管理中心事务所的情况
六、公共秩序原则
第四节 国际法协会制定的关于公司承认的公约
一、有关调整公司法律的规则
二、承认的规则
三、有关商业活动所在地的规则
四、其他规定

第七章 对外国公司法律规制的总结
第一节 适用法律的理论
一、成立地国理论
二、真实本座理论
第二节 对外国公司的承认
一、承认的基础
二、真实本座的方法
三、成立地方法
四、法国的方法
五、国际条约和公约
六、冲突的理念
第三节 各国对于“特拉华州综合症”的应对
一、美国的经验
二、欧洲的观点
三、真实本座的应对
四、成立地的应对
第四节 结语

第八章 我国对外国公司法律规制的现状和构建
第一节 中国现行的立法状况及其产生的历史背景
一、我国对于外国公司法律规制的立法现状
二、产生这种立法的历史背景
第二节 中国现实环境变化对新立法的渴求
一、中国经济现实环境的变化
二、现有立法的缺陷和新立法的构建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