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115191199
  • 作      者:
    (美)罗格?A. 阿诺德(Roger A. Arnold)著
  • 出 版 社 :
    人民邮电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编辑推荐
  迅速有效掌握经济学家精髓的敲门砖,著名经济学家茅于轼倾力推荐。
  为什么要学经济学?对于从事资源配置的人,特别是政府官员,不仅包括财经、工业、交通、贸易、农业等部门的,而且包括从事法律、教育、人口等工作的,经济学都是必修课。对于一般百姓,懂得市场的运作能够维持生计也就够了,不一定要懂得经济学。但是,如果你想了解社会,发现表面现象背后的复杂规律,进而理解人生,就要懂得经济学。这本《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就是告诉大家如何掌握经济学,进而会用经济学来思考的一本好书。
  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理事长 茅于轼
  看了这本书,心里颇愉快。书的形式和内容充满着生活气息,充满着耐人思索的启迪,是一个值得向青年学生们推荐的辅助教材。相信有众多的读者会从中受益。
  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师范大学资源与经济研究院院长 李晓西
  经济学大家曼昆曾说过:“学习经济学本身不会使你富有,但它将给你一些有助于你努力致富的工具。”相信读者们读完这本由阿诺德教授著、李宝元教授等翻译的著作《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手上可能会多一些有助于你发现不口挖掘财富矿藏的工具。
  著名经济学家。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院长 杨瑞龙
  
展开
作者简介
  罗格·A.阿诺德(Roger A.Arnold),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圣马科斯分校经济学教授,著述甚丰,撰写了大量学术论文、教科书和报刊评论。教授的主要课程有“经济学原理”、“社会、政治领域经济学方法研究”、“货币银行学”、“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等。其撰写的两本经济学教科书《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曾一版再版(目前已出版到第6版),具有广泛的影响。目前,阿诺德教授和妻子希拉及两个儿子共同生活在美国加州的卡尔斯巴德市。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是一本通俗易懂的经济学基础知识和分析方法的普及手册。
  全书以讲解故事的方式,从人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出发,深入浅出地将经济学中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进行系统的分析说明,使读者无论是在学习经济学课程时,还是在实际生活工作中,都能结合身边的实际事物进行观察和分析,从而加深对经济学基本原理的理解,并自觉运用到具体生活实践中去,逐步养成用经济学眼光观察和分析事物的好习惯。
  全书共24章 ,首先从“商品”概念着手,分别介绍了“机会成本”、“边际收益”、“均衡”、“买方市场”、“卖方市场”、“资源稀缺”、“市场机制”等基本概念,以及各种比率和理论模型,涉及经济学的各个基本方面。
  本书语言幽默,轻松活泼,适合所有对经济问题感兴趣的读者。
展开
精彩书评
  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理事长——茅于轼
  看了这本书,心里颇愉快。书的形式和内容充满着生活气息,充满着耐人思索的启迪,是一个值得向青年学生们推荐的辅助教材。相信有众多的读者会从中受益。
  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师范大学资源与经济研究院院长——李晓西
  经济学大家曼昆曾说过:“学习经济学本身不会使你富有,但它将给你一些有助于你努力致富的工具。”相信读者们读完这本由阿诺德教授著、李宝元教授等翻译的著作《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手上可能会多一些有助于你发现不口挖掘财富矿藏的工具。
  著名经济学家。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杨瑞龙
展开
精彩书摘
  第1章 好东西,多多益善吗
  在经济学中,商品有“好东西”(goods)与“坏东西”(bads)之分。一件“好东西,,是指任何一件能给人们带来效用或满足的东西,诸如食物、衣服、书籍、娱乐、汽车等。相反,一件“坏东西”,就是指任何一件对人无用或令人不满的事物,诸如污染、流感和麻疹等“坏东西”,乃至单位里令你讨厌的“人”。
  你也许听过这样一句谚语:“好东西总嫌太少”。请注意:日常生活中习惯讲“好东西”(good tWng),在经济学术语中,只抽取了“好”(good,在英文中与“商品”同字),而不管它究竟是什么“东西”(thing)。你赞同这句谚语的观点吗?如果你表示认同,那说明你与经济学家还相差得很远。为了帮助你理解经济学家的观点,我们就拿“健康”这个“好东西”来说事儿。我们大多数人认可“健康”是个好东西吧,但为什么人们又在日常生活中自觉不自觉地干些有损健康的事情呢?为什么健康的身体时常遭受损害而很难保持呢?他们做的与说的为什么不是一回事儿呢?
  一位女士,每天吃大量高脂肪食物,却懒得去健身锻炼,还要抽十支香烟,她可能会说:“瞧!我是健康的。”显然,如果她少吃些高脂食品,多参加健身运动,并且能把烟戒掉的话,她的健康状况肯定会更好。在此基础上,她还可以再进一步,继续改善健康状况,直到一点也不吃高脂食品、恰到好处地健身锻炼。可以肯定,大多数人在日常生活中都会或多或少地做出努力,以改善自己的健康状况。
  . 但是,一个客观事实是:在现实生活中,几乎没有谁能够“苛求”自己将身体保持在“最佳健康”的极致状态,因为保持“最佳”状态也是需要成本、时间和精力的,这种行为在实际操作层面往往会失去“经济”上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因而很难做到。尤其是,你必须为此放弃一些其他“好东西”(消费品),比如可口的黄油汉堡带来的美滋滋感受。事实上,你可能会选择稍少一点的健康而换来一个美味的奶油汉堡,而不是更多一些健康但却没有汉堡的美味享受。如果确实是这样,那么你的选择行为就已经清楚地告诉我们:好东西并不是多多益善!“好东西”对我们来说确实存在一个是否“太多”的问题,或者,至少存在一件对我们来说是“太多了”(过量了)的好东西。而这正是经济学家所要讲的话。
  1.1 一件“好商品"的价格
  关于学业成绩,你自然是倾向越高越好,你宁愿得8而不是C,能得A当然不愿得B。对于所有的学生而言,高分数都是一件“好东西”。但是高分不会白白给你,你得“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花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做最大努力,才有可能得A。如果考虑得A要付出牺牲享受其他“好东西”的沉重代价,你可能宁愿得B而不是A。
  譬如,鲍伯如果全力以赴的话,生物学课程成绩完全有能力得A,但他没有这样做,他觉得那样付出的代价太高了,也就是说,它认为得A的“价格太昂贵”了。那么,鲍伯这样做是不是有些不明智呢?不能这么说。他有“充分理由”做出这样的选择,尽管得A是一件“好事”,但这个世界还有其他的许多“好事”,而花费时间和精力去获得一件“好事”(比如在生物学课程考试中拿到A),就意味着你丧失了享有其他“好事,’(比如交女朋友等)的机会。权衡利弊,鲍伯选择在生物学考试中拿B,而腾出时间和精力去获得其他“好东西”(如交女朋友等),因此完全是“明智之举”,用经济学的语言来说,鲍伯的选择是“理性”的。
  为了一件“好东西”或“好事”而放弃了其他“好东西”或“好事”所付出的代价,在经济学上就叫做一件“好商品”的价格。
  1.2 “生活中充满了交换”
  如果世界上只有一件“好商品”,也就是说,只有一件这种东西能让人们从中获得效用和满意,那么,这个“好商品”就总是稀缺的,永远没个够,对此你自然会觉得多多益善,多就是好。
  事实是,世上显然远不止一件“好商品”,而是有很多很多“好商品”。拥有更多的某件“好商品”,意味着你享有其他“好商品”会更少。获得更多的健康这样一种“好商品”,意味着享有更少的其他“好商品”(如美味汉堡)。在你的学业中得更多的A,这是“好事”,但也意味着你享有其他“好事”(如交女朋友)的机会更少。
  经济学家用“生活充满了交换”这句话来概括说明这个道理。简言之,鱼与熊掌不可兼得,你得学会用“鱼”和“熊掌”进行交换,一件“好商品”如果拥有得太多,那就想想是不是可以用它“换”点其他“好商品”来享用一下。
  1.3 “坏东西"是不是越少越好
  试着设想一件“好商品”的对立面即“坏商品”。如前所述,一件“坏商品”就是任何一件对人无用或令人不满的事物。一件“好商品”并不是越多越好,那么,一件“坏商品”呢?是不是越少越好,直到“一点都没有”(其存量为“零”)就最好呢?
  譬如,在大多人看来,污染不是个“好事”,也就是说,是个“坏商品”。那么,这是否意味着,更少污染就一定优于更多污染呢?换句话说,100个污染颗粒物是否就好于1000个污染颗粒物,而一点污染都没有(零污染)就好于10个污染颗粒物呢?当然,表面上看这似乎是合乎情理的。但是,经济学家会告诉你:“坏商品”与“好商品”往往是紧密相联的。
  经济学家指出,大多数人认为驾车兜风是件“好商品”,但驾车不是一种“无污染运动”,轿车排出的尾气同时会污染空气。我们试图减少污染排放量,但污染或多或少总是存在的。你认为多数人会愿意为了达到零污染而放弃驾车吗?实际上大多数人会说,存在一点污染并能驾车兜风,相对于零污染而完全放弃驾车兜风,前者是一个更好的选择。简言之,适度污染可能优于零污染。
  1.4 行动胜于雄辩
  不管人们在说些什么,他们的行动表达了其真实的看法。你可能会说,相信世上没人会嫌自己拥有的“好东西”太多了,零污染总是要比有污染要好,高分数是你最看重的。但是,这些不过是说说而已,经济学家不会把你说的话当真,你在生活中的实际行为很少能证明你自己所说的是真的。
  例如,人们可能会说,他们从不觉得“好东西”太多;但是,他们的行为举止,时时刻刻都在说明他们拥有的“好东西”太多了。一个人往往一边抱怨没有足够健康的身体,一边却时常去吃些垃圾食品,而不肯做有益于健康的必要休息。一个人时常说,在房屋里没有足够安全感,但他只会买个插销装在自家门上,却不愿意为更为安全的报警系统付费。一个总感慨钱不够花的人,却时常不愿加班或兼职来多赚点钱,如此等等。
  通过观察人们的日常行为表现,我们可以清楚地发现:每个人其实是知道“生活充满了选择”,以及“好东西不能太多”这个道理的。只是我们在日常说话时,有时会“忘记”我们实际行动所显示的“真理”,而这恰是我们每个人早已真正懂得的。
  经济学家视点
  日常生活中确实存在“好东西太多了”这样的事情。经济学家认为,这是因为一个人知道生活中“好东西”不只一件,一件“好东西”拥有得多一点,就要付出更少地享有另一件“好东西”的成本或代价。至于“坏东西”嘛,道理也一样。
  生活充满了选择。只要生活中存在的“好东西”不只一件,你就必须不停地在不同的“好东西”间做选择。
  (1)“人们总是付出代价去追逐好品避免坏品”。你同意这样的观点吗?请举例分别说明人怎样为追逐某个好品、避免某个坏品而付费。
  (2)“若世上只有一件好品,享有它你绝对没个够”。你赞同这样的看法吗?请说明理由。
  (3)我们提到:一个学生可能不想为了课程成绩得A而浪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他可能宁愿留下更多的时间去交女友,而不是为了得A而减少谈恋爱的时间。这一情形涉及的关键问题是,这个学生应该做出哪种选择才更有利于他。那么,是否还有其他原因来解释这个学生的选择行为呢?
  (4)一个人总是说,好东西多多益善,但实际生活中,他却不愿为好东西付出更多。换句话说,人们言行不一。对此你是怎么解释的?
  (5)“生活中令人沮丧的一件事情就是,我们总是无法应有尽有地获得所有好东西。我想随心所欲地去享有美味,但同时还想有个好身体,事实上这是不可能的。我想同时拥有更多的闲暇和收入,但我再次发现这二者不可兼得。生活中有太多的选择(在好东西之间),这令我无比沮丧。我想只有天堂才不会有这种令人难堪的选择吧,在那里任何你喜欢的东西都可以要多少有多少,你可以天天吃巧克力而不必担心减肥的事儿。”请对这段自白加以评论。
展开
目录
第1章 好东西,多多益善吗
1.1一件“好商品”的价格
1.2 “生活中充满了交换”
1.3 “坏东西”是不是越少越好
1.4 行动胜于雄辩
经济学家视点
像经济学家那样思考

第2章 凡事都应适可而止
2.1 有“收益”就有“成本”
2.2 在“总量”上增加一个“边际量”
2.3 在“边际”上寻找“均衡点”
2.4 最好不要棒击自己的脑袋
2.5 怎样协商打网球的时间
2.6 生活就是寻找平衡点
经济学家视点
像经济学家那样思考

第3章 “理论”是用来说明“问题”的
3.1 经济学家研究问题的套路和态度
3.2 学会用“如果 那么”腔调说话
3.3 “不错”的理论就是“好理论”
经济学家视点
像经济学家那样思考

第4章 在变与不变之间
4.1 人“心”不定,路“况”无常
4.2 能否减肥就看你吃什么样的冰淇淋
4.3 价格管制,排队购物与自由选择权
4.4 从理论到实践,就是在变与不变之间
4.5 要真实圆满,就要注意全部细节
经济学家视点
像经济学家那样思考

第5章 为什么预测比解释更难
5.1 要预测,你须知道些什么
5.2 要做解释,你只需知道些什么
5.3 你够聪明,但为何并不富有
5.4 你为什么总会犯错
经济学家视点
像经济学家那样思考

第6章 你真的愿为他买单吗
6.1 为什么不给东西而是给钱
6.2 调整一下例子,看看会有什么不同
6.3 教授为什么会对复习课说“不”
经济学家视点
像经济学家那样思考

第7章 人家的月亮比我的圆吗
7.1买哪只股票更赚钱
7.2 经济学家分析问题的套路:以股价为例
7.3 从股市到楼市
7.4 哪儿的月亮其实都一样
7.5 现实中“交易成本”的困扰
7.6 医生真的很“富有”吗
7.7 既得利益者往往不“喜欢”市场竞争机制
经济学家视点
像经济学家那样思考

第8章 人为什么会撒谎
8.1 其实我们总在对自己撒谎
8.2 人们为何爱说谎话
8.3 人们经常在哪些情况下撒谎
8.4 如何减少谎言
经济学家视点
像经济学家那样思考

第9章 交易有成本,事态难预料
9.1 兄妹间也要讲“交易”策略
9.2 离婚是“交易”,与法律无关
9.3 没有交易成本,谁出价高谁说了算
经济学家视点
像经济学家那样思考

第10章 经济学家对差异作何解释
10.1 为什么富国妇女不愿生孩子
10.2 一个关于“葡萄”的故事
10.3 相对成本法是解释差别的好方法
经济学家视点
像经济学家那样思考

第11章 好事自然来
11.1 钱真是个好东西
11.2 钱不是“发明”出来的
经济学家视点
像经济学家那样思考

第12章 博弈有输赢,自由增福利
12.1 正和博弈:双赢或赢多输少
12.2 负和博弈:双输或输多赢少
12.3 零和博弈,有你没我
12.4 自由交易是通向共同富裕的桥梁
经济学家视点
像经济学家那样思考

第13章 生活就像大市场
13.1 “买方市场”还是“卖方市场”
13.2 处于“高位市场”意味着什么
13.3 大学“市场”情景多
13.4 约会中的“市场”行情
13.5 婚姻“市场”化,迷离又感伤
经济学家视点
像经济学家那样思考

第14章 男人,女人,都是理性人
14.1 没有“理性人”假定,就没有经济学家
14.2 犯罪分子也是理性人
14.3 以“理性”应对“理性”
经济学家视点
像经济学家那样思考

第15章 配给难,市场易
15.1 有“稀缺资源”,才有“经济生活”
15.2 “这不公平”,难道“那就公平”吗
15.3 人们总在为获得稀缺资源而竞争
经济学家视点
像经济学家那样思考

第16章 与经济学家漫游稀缺世界
16.1 乘飞机选座位的经济学猫腻
16.2 摆放行李也有经济学道理吗
16.3 行李箱空间太小怎么办
16.4 为什么乘客要排队上洗手间
16.5 拉上帘子是“理性”行为
16.6 杂志上读广告,脑袋中想“弹性”
经济学家视点
像经济学家那样思考

第17章 不要简单化,切忌想当然
17.1 缉毒、吸毒与犯罪
17.2 多功能越野车与恐怖主义
经济学家视点
像经济学家那样思考

第18章 时空移,市场变否
18.1 纽约公寓房东为什么怠慢租户
18.2 遇到“杰克难题”,经济学家会作何反应
18.3 油价上涨与石油公司老板贪婪无关
经济学家视点
像经济学家那样思考

第19章 馈赠、交换及其他
19.1 为什么送礼物给别人
19.2 交换是从他人处获得物品的主要途径
19.3 非自愿转移支付或再分配方式
19.4 看看你周围的人都在干什么
经济学家视点
像经济学家那样思考

第20章 路有钞票,故事未了
20.1 人行道上肯定不会有10元钞票
20.2 “10元钞票法则”就是需求法则
20.3 “10元钞票法则”与卡特尔协定欺诈行为
20.4 “10元钞票法则”也可以说明企业雇佣行为
20.5 以“10元钞票法则”判断经济学故事情节
经济学家视点
像经济学家那样思考

第21章 学会用“比率”观察生活
21.1 收入 物价变化弹性
21.2 供求比率
21.3 物价指数变化率:哪位总统挣得多
21.4 需求价格弹性
21.5 平均可变成本与产品价格比率
21.6 边际收益与边际成本的比率
21.7 用以判断“可持续性”的比率
21.8 佛家“比率”在心中
21.9 生活中“比率”无处不在
经济学家视点
像经济学家那样思考

第22章 仅有直觉是不够的
22.1 凭直觉你能回答这个问题吗
22.2 像李嘉图那样做个生活有心人
22.3 亚当·斯密也有谜题
22.4 直觉与比率
22.5 我们何以知道自己对错
经济学家视点
像经济学家那样思考

第23章 很多“坏事”其实是我们自找的
23.1 “长期自我”与“短期自我”
23.2 “这麻烦是不是我自找的?”
23.3 学生喜欢“富有挑战性”的考试吗
23.4 超速罚单对你真是件坏事吗
23.5 “老板”原来是我们自己选出来的
经济学家视点
像经济学家那样思考

第24章 你好,我好,是否大家都好
24.1 谁都无法在最佳时间进迪斯尼公园
24.2 “自利行为”与“群体结果”
24.3 人多并不一定力量大
经济学家视点
像经济学家那样思考
译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