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英美合同法导论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811345964
  • 作      者:
    马特,李昊著
  • 出 版 社 :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内容介绍
    为了阐发英美合同法之精神,《英美合同法导论》的撰写力求将合同法的知识体系提纲挈领,并与相应的典型判例相结合,从而帮助广大读者和学生学习和掌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教育以独特的专业特色、完整的知识结构和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而著称,培养出来的学生具有“三会”人才的特征,即能熟练运用外语、懂得并能操作国际经贸业务、精通法律专业知识。特别是在我国加入WTO之后,双语教学、案例教学及讨论教学等新型方法融人到比较法和英美法教育之中,其中英美法的合同规则无疑是现代市场经济和国际贸易的核心制度。
展开
精彩书摘
    另一方当事人在接到错误方关于合同理解的通知后,必须立即作出愿意按修改后的合同履行或以实际履行的声明,此后,错误方宣告合同无效的权利即告丧失。
    《国际商事合同通则》第3.19条(规定的强制性)规定:“本章规定具有强制性,除了在其涉及或适用于错误和初始不能的范围之外。”该条评注说明本章关于错误的规定不具有强制性。
    另外,《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第27条规定:“除非公约本部分另有明文规定,当事人按照本部分的规定,以适合情况的方法发出任何通知、要求或其他通知后,这种通知如在传递上发生耽搁或错误,或者未能到达,并不使该当事人丧失依靠该项通知的权利。”对于意思表示的效力,特别是生效时间点,以及意思表示在传递过程中的丢失或错误,本条应当得以适用。
    错误的相关规定在大陆法系上也有所体现,与英美法系中的错误规则有所不同:在大陆法系民法理论上,所谓错误,有两种情况:(1)意思与事实不一致;(2)意思与表示不一致。前者被德国学者萨维尼称为真正的错误,即通常所说的动机的错误;后者被萨维尼称为非真正的错误,即通常所称的法律行为的错误。动机的错误仅为意思与事实不一致,不发生效果意思与表示行为不一致的问题。仅当其动机表示于外,成为意思表示的内容时,可因其错误影响意思表示的效力。法律行为的错误可以理解为表意人因误认或不知其表示与意思表示不一致。
    另外,传统民法理论是严格区别错误与误解两个概念的。错误,指一人非故意的表示与意思不一致;误解,指相对人对意思表示内容了解的错误。传统民法为保护无过失的表意人,规定错误的意思表示为无效或可撤销;而误解,因意思表示的生效依据到达主义,不以相对人的了解为必要,因此不能因误解而主张无效或可撤销。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合同的订立
第一节  要约的构成
判例:露斯诉赛默
第二节  要约与要约邀请
判例:列科维奇诉大明尼阿波利斯盈余商店
第三节  要约的撤销
判例:迪克森诉道兹
第四节  承诺的构成
判例:戴维斯诉雅格比
第五节  镜像规则
判例:布特机床公司诉伊克丝赛尔奥有限公司
第六节  承诺的生效与例外--投邮规则
判例:亚当斯诉林德赛尔

第二章  对价
第一节  对价与诺言的对应
判例:加伯诉哈里斯信托和储蓄银行
第二节  对价无效
判例:米尔斯诉瓦伊曼
第三节  对价无须相当
判例:韦纳诉麦格罗希尔公司
第四节  平内尔规则
判例:高街国家银行诉阿林顿第一银行
第五节  允诺禁反言原则
判例:费恩伯格诉普瑞佛公司

第三章  合同的效力
第一节  欺诈
判例:麦金陶什诉墨菲
第二节  错误
判例:比奇科默钱币公司诉博司凯特
第三节  不正确陈述
判例:奥布德诉施莱麦尔
第四节  胁迫
判例:奥斯汀仪器公司诉洛拉公司
第五节  不正当影响
判例:奥多瑞兹诉布卢姆菲尔德校区
第六节  显失公平
判例:威廉姆斯诉沃克一托马斯家具店

第四章  合同的相对性
第一节  合同相对性原则的确立
判例:图埃多诉阿特金森
第二节  合同相对性原则的例外
判例:匿名船东联合商团诉利奥波特·沃尔福德有限公司
第三节  英国《1999年第三方权利合同法案》

第五章  合同的履行
第一节  条件、担保和中间条款
判例:本森诉泰勒
判例:香港飞尔船公司诉卡维萨基克森凯沙公司
第二节  默示条款
判例:哈顿诉沃伦
判例:利物浦市委员会诉艾尔文
第三节  部分履行
判例:桑普特诉赫吉斯
第四节  自始不能(共同错误)的风险分配
判例:麦克雷诉英联邦处置委员会
判例:联合日本银行诉诺德信用公司
第五节  嗣后不能(合同落空)的风险分配
判例:泰勒诉卡尔德维尔
判例:克莱尔诉亨利
判例:远洋货轮公司诉索沃拉特

第六章违约与救济
第一节  预期违约
判例:霍切斯特诉戴·纳·陶尔
第二节  期待利益赔偿
判例:苏利文诉奥康纳
判例:瓦茨诉莫罗
第三节  信赖利益赔偿
判例:安吉利尔电视台诉瑞德
第四节  返还利益赔偿
判例:温卡普诉雨果斯
判例:苏雷县委员会诉布莱德罗房地产公司
第五节  精神损害赔偿
判例:贾维斯诉天鹅旅游有限公司
第六节  损害赔偿限制之一:可预见规则
判例:哈德雷诉巴克森德尔
判例:维多利亚洗衣店诉纽曼工业公司
判例:帕森斯养殖公司诉阿特雷恩格汉姆公司
第七节  损害赔偿限制之二:减损规则
判例:英国西屋电子设备制造公司诉伦敦地下电气铁路公司
判例:培祖有限公司诉桑德斯
判例:罗金汉姆县诉路坦桥梁公司
第八节  损害赔偿限制之三:过失相抵
判例:维斯塔诉巴舍尔
第九节  预定损害赔偿
判例:邓洛普轮胎公司诉新汽修公司
第十节  衡平法上的救济
判例:福克诉格雷
判例:华纳兄弟电影公司诉尼尔森
参考书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