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人身伤害法律纠纷处理一本通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9310250
  • 出 版 社 :
    中国法制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编辑推荐
    本书特色:<br>    条文理解适用;<br>    法律疑难解答;<br>    精选典型案例;<br>    创新诉状实例。
展开
内容介绍
    《人身伤害法律纠纷处理一本通》为法律纠纷处理一本通基中的分册,选取解决人身伤害纠纷所必备的国家法律规定,并以注释方式对重难条文进行了通俗、易懂的解读。根据人身伤害纠纷所涉及的类型细分了部分,并提炼了每部分常见的疑难问题进行法律解答。遇到法律纠纷应该怎么办?是从查找国家的法律规定下手?还是要先看看以前类似案件的处理结果?对于非法律专业人员而言,法律意识虽然越来越增强,但繁杂难懂的法律条文,环环相扣的法律程序等,都成为顺利解决问题的极大障碍。《法律纠纷处理一本通》系列图书的出版,旨在帮助广大遇到法律纠纷的读者,清晰、明了的知道如何自助解决法律纠纷。第二部分精选经过法院审判的人身伤害纠纷典型案例,为读者解决类似纠纷提供法律结果的可预见性。其中,尤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公报》中的案例最具权威指导性。 自己撰写法律文书常是当事人最大的困扰,《人身伤害法律纠纷处理一本通》第三部分不但提供了处理人身伤害纠纷法律程序中会遇到的各种诉状文书的参考文本,并且以鲜活实例的方式为读者展示写作过程,易学易用。
展开
精彩书摘
    三、人身伤害鉴定及标准<br>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br>    (2005年2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通过自2005年10月1日起施行)<br>    为了加强对鉴定人和鉴定机构的管理,适应司法机关和公民、组织进行诉讼的需要,保障诉讼活动的顺利进行,特作如下决定:<br>    一、司法鉴定是指在诉讼活动中鉴定人运用科学技术或者专门知识对诉讼涉及的专门性问题进行鉴别和判断并提供鉴定意见的活动。<br>    二、国家对从事下列司法鉴定业务的鉴定人和鉴定机构实行登记管理制度:<br>    (一)法医类鉴定;<br>    (二)物证类鉴定;<br>    (三)声像资料鉴定;<br>    (四)根据诉讼需要由国务院司法行政部门商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确定的其他应当对鉴定人和鉴定机构实行登记管理的鉴定事项。<br>    法律对前款规定事项的鉴定人和鉴定机构的管理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br>    三、国务院司法行政部门主管全国鉴定人和鉴定机构的登记管理工作。省级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依照本决定的规定,负责对鉴定人和鉴定机构的登记、名册编制和公告。<br>    四、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人员,可以申请登记从事司法鉴定业务:<br>    (一)具有与所申请从事的司法鉴定业务相关的高级专业技术职称;<br>    (二)具有与所申请从事的司法鉴定业务相关的专业执业资格或者高等院校相关专业本科以上学历,从事相关工作5年以上;<br>    (三)具有与所申请从事的司法鉴定业务相关工作10年以上经历,具有较强的专业技能。<br>    因故意犯罪或者职务过失犯罪受过刑事处罚的,受过开除公职处分的,以及被撤销鉴定人登记的人员,不得从事司法鉴定业务。<br>    五、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申请从事司法鉴定业务的,应当具备下列条件:<br>    (一)有明确的业务范围;<br>    (二)有在业务范围内进行司法鉴定所必需的仪器、设备;<br>    (三)有在业务范围内进行司法鉴定所必需的依法通过计量认证或者实验室认可的检测实验室。
展开
目录
第一部分 人身伤害纠纷处理法律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理解与适用<br>(2003年12月26日)<br>一、一般规定<br>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节录)<br>(1986年4月12日)<br>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节录)<br>(1988年4月2日)<br>适用答疑<br>1.在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中,适用过失相抵原则时有何限制?<br>2.什么是共同危险行为?共同危险行为具有哪些特征?<br>3.怂恿无行为能力入侵扰动物致人伤害,应当由谁承担法律责任?<br>4.侵权人侵权时不满十八周岁,起诉时已满十八周岁,由谁承担赔偿责任?<br>5.无偿帮工致人损害的责任如何确定?<br>6.雇员在雇佣活动中故意造成他人人身损害的,雇主是否应当负赔偿责任?<br>7.第三人致人人身损害,受害人是否可以不起诉侵害人,只起诉安全保障义务人?<br>8.高度危险作业致人损害,应当如何确定赔偿责任?<br>9.地面施工致人损害,应当由谁承担赔偿责任?<br>10.动物致人损害案件中,应当由谁承担举证责任?<br>11.防卫过当致人损害,防卫人是否承担责任?<br>12.紧急避险情形下的责任分担如何确定?<br>13.见义勇为者可请求受益人给予补偿的条件是什么?<br>14.人身伤害赔偿案件中,失去自理能力的当事人就后续治疗费、护理费提出请求的,应如何处理?<br>15.定期金赔偿的每期给付标准是绝对确定的吗?<br>二、事故伤害<br>(一)工伤事故<br>工伤保险条例<br>(2003年4月27日)<br>工伤认定办法<br>(2003年9月23日)<br>因工死亡职工供养亲属范围规定<br>(2003年9月23日)<br>非法用工单位伤亡人员一次性赔偿办法<br>(2003年9月23日)<br>适用答疑<br>1.一般民事雇佣活动中的人身损害是否适用工伤保险的有关规定?<br>2.发生工伤事故,工伤职工除享受工伤保险待遇外,能否再请求民事损害赔偿?<br>3.工作中受到精神伤害,能否要求工伤赔偿?<br>4.外派劳务人员因工伤亡的工伤保险应如何处理?<br>(二)交通事故<br>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节录)<br>(2007年12月29日)<br>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节录)<br>(2004年4月30日)<br>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br>(2008年8月17日)<br>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节录)<br>(2006年3月21日)<br>最高人民法院对保监会关于新的人身损害赔偿审理标准是否适用于未到期机动车第三者责任保险合同问题的答复意见<br>(2004年6月17日)<br>最高人民法院民一庭关于经常居住地在城镇的农村居民因交通事故伤亡如何计算赔偿费用的复函<br>(2006年4月3日)<br>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法(节录)<br>(1990年9月7日)<br>铁路旅客人身伤害及自带行李损失事故处理办法<br>(2003年8月1日)<br>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铁路运输损害赔偿案件若干问题的解释<br>(1994年10月27日)<br>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节录)<br>(1992年11月7日)<br>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外海人身伤亡案件损害赔偿的具体规定(试行)<br>(1992年5月16日)<br>国内航空运输承运人赔偿责任限额规定<br>(2006年2月28日)<br>适用答疑<br>1.当事人没有在现场图上签字的,现场图能否作为认定事故责任的依据?<br>2.当事人撤离现场后,又因赔偿问题发生争议,应该如何处理?<br>3.乘车人因交通事故受伤,可以向哪些人要求赔偿?<br>4.交通事故中受伤人员的抢救费用应当由谁支付?<br>5.交通事故引发了受害人其他病症,肇事方是否也应当承担赔偿责任?<br>(三)医疗事故<br>医疗事故处理条例<br>(2002年4月4日)<br>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参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审理医疗纠纷民事案件的通知<br>(2003年1月6日)<br>适用答疑<br>1.哪些人可以作为原告提起医疗损害赔偿诉讼?<br>2.当事人提起医疗损害赔偿诉讼,是否以先经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及先经过卫生行政部门的行政处理为前提?<br>3.医患双方达成调解协议后,能否反悔并起诉要求医疗事故赔偿?<br>(四)产品质量事故<br>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br>(1993年10月31日)<br>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br>(2000年7月8日)<br>适用答疑<br>1.消费者在消费场所因第三人侵权受到伤害,其应当起诉要求消费场所赔偿还是起诉直接加害人?<br>2.经营者从事经营活动负有安全保障义务,其法律依据是什么?怎样理解经营者的补充赔偿责任?<br>3.消费损害索赔案件的诉讼时效是多长?如何计算?<br>4.消费者应该提起违约之诉,还是侵权之诉?<br>(五)触电事故<br>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节录)<br>(1995年12月28日)<br>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触电人身损害赔偿案件若干问题的解释<br>(2001年1月10日)<br>(六)学生伤害事故<br>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节录)<br>(2006年12月29日)<br>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br>(2002年8月21日)<br>适用答疑<br>1.哪些情形可以视为学校等教育机构违反了其对未成年学生的教育、管理保护义务?<br>2.在审理未成年学生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时,如何参照适用《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br>3.未成年学生损害赔偿案件的当事人各方存在混合过错的,应否判决学校与其他责任人承担连带责任?<br>(七)环境污染事故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节录)<br>(1989年12月26日)<br>适用答疑<br>1.符合排放标准,排污者是否还应承担赔偿责任?<br>2.噪声、粉尘和废气造成损害,受害人要求赔偿应提供哪些证据?<br>3.对大雨等意外事件造成的环境污染,致害方还应否承担赔偿责任?<br>三、人身伤害鉴定及标准<br>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br>(2005年2月28日)<br>人体重伤鉴定标准<br>(1990年3月29日)<br>人体轻伤鉴定标准(试行)<br>(1990年4月20日)<br>人体轻微伤的鉴定标准<br>(1996年7月25日)<br>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卫生部精神疾病司法鉴定暂行规定<br>(1989年7月11日)<br>人身损害受伤人员误工损失评定准则(CA/T521-2004)<br>(2004年11月19日)<br>医疗事故分级标准(试行)<br>(2002年7月31日)<br>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暂行办法<br>(2002年7月19日)<br>劳动能力鉴定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等级(CB/T16180-2006)<br>(2006年11月2日)<br>职工非因工伤残或因病丧失劳动能力程度鉴定标准(试行)<br>(2002年4月5目)<br>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伤残评定(GB18667-2002)<br>(2002年12月1日)<br>适用答疑<br>1.伤残等级是怎样划分的?<br><br>第二部分 人身伤害典型案例<br>一、人身伤害赔偿类<br>二、精神损害赔偿类<br>三、国家赔偿类<br>第三部分人身伤害诉状文书实例<br>一、人身伤害民事诉讼类<br>二、人身伤害国家赔偿类<br>三、人身伤害司法鉴定类<br>实用附录<br>人身损害赔偿计算公式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