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民事之诉合并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01160886
  • 作      者:
    张永泉著
  • 出 版 社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作者简介
    张永泉,男,重庆市荣昌人,1964年出生。1993年和2002年分别获得西南政法大学民事诉讼法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2006年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博士后流动站出站。2003年1月至7月期间,在美国爱荷华大学法学院(Law School of Iowa Urtiversity)做高级访问学者。2002年任苏州大学法学院副教授,2007年任教授。研究方向:民事诉讼法、证据法。<br>  主要科研成果:专著有《民事证据采信制度研究》、《民事诉讼证据原理研究》、《司法审判民主化研究》等,在《法学研究》、《中国法学》、《法律科学》、《法学评论》、《现代法学》等法学专业学术刊物发表论文40余篇。
展开
内容介绍
    《民事之诉合并研究》对民事之诉合并的理论问题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分析,对审判实务中运用民事之诉合并存在的问题也做了比较深入的剖析和探讨,并结合民事之诉合并的原理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对于研究民事之诉合并问题以及司法审判实践工作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民事之诉合并研究》主要内容涉及:民事之诉合并的基本原理;诉的客观合并,包括诉的单纯合并、诉的客观预备合并、诉的竞合和合并以及诉的选择合并;诉的主观合并,包括诉的主观预备合并、固有必要共同诉讼、类似必要共同诉讼及普通共同诉讼;自愿反诉和强制反诉;本诉与共同被告之间诉的合并—交叉请求。
展开
精彩书摘
    通常情况下,原告将会自行利用任意合并规则,以将所有可能对其损害负责的人加以合并。这样做就使原告可以采用单一的证据开示程序来发掘证据,并在一次审理中陈述他的全部论点。这种策略还有一种优点,就是各个被告可能互相指责,从而巩固了原告的案件和理由。与此相关,原告则避免了在分散起诉的情况下,各个被告将会指责所涉及的其他人员,通过推诿,所有被告最终都能逃脱责任。原告的任意合并使得于同一事件中受伤的所有人可以在同一诉讼中提出诉讼请求。<br>    在民事诉讼中,美国法院可以合并涉及同一事件而被分散提起的诉讼,而显得过于复杂的诉讼却可能被分立为分散的诉讼。实践中,所有涉及同一事件的诉讼通常进行一次共同的证据开示程序。审理阶段可以根据影响不同原告和被告问题的相似性来加以组织。法院在行使此类权力方面具有广泛的自由裁量权。<br>    与当事人合并规则同时施行的是诉讼请求合并规则。根据普通法,如果不同的诉讼请求要求不同的诉讼格式,则其不能于同一诉讼中提出。这一限制在联邦民事诉讼程序规则中被废弃。在现代诉讼程序中,原告可以针对被告提出产生于同一事件的任何诉讼请求。<br>    (二)我国民事诉讼立法中的诉的合并制度<br>    尽管在我国《民事诉讼法》中,没有明确的“诉的合并”的概念,但是在《民事诉讼法》第53条和第126条中也分别规定了“诉的合并”的内容。在司法实践中,人民法院也经常进行主观的或者客观的诉的合并。我国《民事诉讼法》第53条第1款规定:“当事人一方或者双方为二人以上,其诉讼标的是共同的,或者诉讼标的是同一种类、人民法院认为可以合并审理并经当事人同意的,为共同诉讼。”民事诉讼法规定的共同诉讼就是最典型的主观的诉的合并,即当事人一方或者双方为二人以上,并一同起诉或者应诉的情形。我国《民事诉讼法》第126条规定:“原告增加诉讼请求,被告提出反诉,第三人提出与本案有关的诉讼请求,可以合并审理。”<br>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诉与诉的合并<br>一、诉的内涵考察<br>二、诉的构成要素<br>三、诉的合并的含义<br>四、诉的合并与诉讼标的及诉讼请求合并<br><br>第二章 诉的客观合并<br>一、诉的客观合并概述<br>二、诉的单纯合并<br>三、诉的客观预备合并<br>四、诉之重叠合并或竞合合并<br>五、诉的选择合并<br>六、关于我国诉的客观合并制度的思考<br><br>第三章 诉的主观合并<br>一、诉的主观合并概述<br>二、诉的主观的预备合并<br>三、必要共同诉讼<br>四、普通共同诉讼<br><br>第四章 双方当事人之诉的合并:反诉<br>一、反诉制度的产生和发展<br>二、反诉的性质<br>三、两大法系反诉制度比较分析<br>四、反诉制度的法理价值基础<br>五、反诉的条件<br>六、反诉与诉讼中的抵销抗辩<br>七、强制反诉与再反诉<br><br>第五章 本诉与共同被告间之诉的合并:交叉请求<br>一、交叉请求诉讼制度考察<br>二、交叉请求制度体现了现代诉讼理念<br>三、我国民事交叉请求诉讼实证分析<br>参考文献<br>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